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合肥「一城獨大」,安徽怎麽破?

2024-07-25推薦

安徽,這個中部省份,想破解「一城獨大」問題了。

最近,【安徽日報】報道組發表題為【合肥之外再無「大城市」,安徽怎麽破?】的文章,直指安徽缺少大城市的「發展之痛」。

文章稱,近20年來,隨著強省會戰略的有效實施,合肥科創+產業的發展異軍突起,2023年生產總值突破1.2萬億元,常住人口近1000萬,當仁不讓躋身大城市行列。文章坦言,在萬億量級的合肥之外,「5000億至10000億元生產總值規模的城市仍然‘斷檔’」。

而多數沿海先發省份特別是長三角兄弟省份,都擁有實力強、影響力大的第二城甚至第三城,這些城市都是外界公認的「大城市」。

自從不斷融入長三角之後,安徽全省對標的目標,一直都是江浙等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而言,江浙等省份發展較為均衡,不存在「一城獨大」的現象。

那麽,安徽這類內陸大省,該如何破解「一城獨大」現象?

合肥城市風光 圖/圖蟲創意

「強省會」與多中心

在強調發展省域副中心之前的多年,類似安徽這樣的中部省份,不少都強調「強省會」戰略。

中國各個省份的發展基本呈現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均衡發展或者多中心發展,另一種則是強省會或強首府模式。

前者的典型代表是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不同於上述沿海省份,在不少內陸省份,省會「一城獨大」的現象比較普遍。後者的典型代表有四川、湖北、湖南、陜西、吉林等省份。

從城市首位度角度來看,吉林省會長春的首位度最高。其GDP占整個吉林省GDP的50%以上,也即全省一半的經濟匯聚在長春。

銀川的首位度也高達50%。在省會或首府城市首位度上,長春、銀川之外,西部的西寧、成都和中部的武漢,位居全國前五。

隨後的西安、哈爾濱的首位度也超過了三分之一。海口、蘭州接近三分之一。長沙、沈陽、昆明的首位度均超過了四分之一。

而安徽的發展模式也與上述省份相似。2023年,安徽GDP為4.71萬億元,同期合肥GDP為1.27萬億,占全省經濟總量約27%。除了省會之外,安徽GDP前五的其他城市分別為蕪湖、滁州、安慶、阜陽,GDP總量分別約為4741億元、3782億元、3323億元和2873億元,與省會合肥相比,存在「斷檔」情況。

多年來,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於一城的「強省會」「強首府」策略,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對經濟發展是行之有效的。但這一模式也遭到不少質疑。不要「一城獨大」與發展「強省會」「強首府」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矛盾?

在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學研究員牛鳳瑞看來,上述兩個策略可以做到不矛盾。他說:「在城市化初期階段,集中全省的資源,形成一種規模效益,這樣可以大振幅地提高省會的生產力。這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是正確的、必然的選擇。但發展到今天,有些省會已經成為明星城市,首位度特別高,這非常容易造成省域的城市體系出現斷層現象,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花大力培育副中心城市。」

「中國的省域,範圍非常大,動輒人口上億,面積達到幾十萬平方公裏,這樣大的範圍,僅僅一個省會城市,可能並不能夠覆蓋全省。必須有相應的城市體系,來支撐省域生產要素的空間最佳化組合。」牛鳳瑞說。

在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看來,強省會戰略與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在當前情況下,可能針對的城市不同。他說:「對於部份沿海省份,比如江蘇、山東、福建等,提升南京、濟南、福州等城市的實力,不僅可以更好發揮組織協調、引領帶動的作用,還可能在協助國家突破‘卡脖子’等關鍵問題上發揮作用;而部份內陸省份,情況則完全不同,培育省域副中心有利於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

而不少省份的行動速度明顯在加速。比如日前,吉林市作為主角出現在「推動吉林(省)全面振興率先突破」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上,當地以「一個中心,四個基地」為發展目標,其中「一個中心」是指打造省域副中心。

副中心崛起靠什麽

具體到安徽省,與不少內陸省份不同的是,其背靠長三角。2019年國家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安徽成為長三角一體化開發中「三省一市」中的重要一員。

過去10年間,安徽GDP總量從1.92萬億突破到4.71萬億,僅比上海低100多億元左右。安徽經濟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位置,也從「總量居中、人均靠後」,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轉變。

「外界關註的目光更多的是投向省會合肥。省會合肥貢獻了安徽經濟的最多增量,創造了後發趕超的諸多經驗,但作為一個有著6100多萬常住人口的省份,安徽整體的崛起需要培育更多增長極。」曾剛分析。

根據當地官方數據,安徽已生產了超過全國1/11的新能源汽車、1/11的動力電池、1/8的太陽能電池、1/3的光伏逆變器、1/2的光伏玻璃。全國出口每4輛汽車中就有1輛「安徽造」。

今年一季度,安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5%,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5.9個百分點。其中電子資訊制造業增長36.5%、汽車制造業增長12.5%。主要工業產品中,汽車產量增長35%,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45%,工業機器人增長67.8%,積體電路增長83%。

而這些先進制造業增長份額,並非全部來自省會合肥。

在曾剛看來,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是長三角的底色和優勢,也是安徽突圍、發展的關鍵。「合肥此前被稱為‘風投之城’、最敢於‘賭’的城市,其發展經驗極為關鍵一點就是投入先進制造業,而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崛起,同樣需要背靠先進制造業。」

作為安徽第二城,2023年,蕪湖GDP達到4741.07億元,正在邁向5000億元門檻。

2023年6月份,蕪湖市釋出了【蕪湖市推進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在這份檔中,蕪湖提出:到2027年,GDP要力爭達到8000億元,年均增速要達到8%。在長三角地區的排名,到2027年要前進3個位次。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萬人以上。力爭2035年城市總人口突破500萬。

蕪湖城市風光 圖/圖蟲創意

不過,根據官方數據,2023年蕪湖GDP增速為5.7%,沒有達到上述方案中8%的目標。顯然,蕪湖想要實作年均增速達到8%目標,並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6月,國產知名汽車制造商奇瑞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集團累計銷售汽車1100621輛,同比增長48.4%,半年度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創造歷史新高。奇瑞集團的總部位於蕪湖,是蕪湖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蕪湖是被寄予厚望的安徽省域副中心,而滁州則以黑馬之姿「悄悄」發育,提供了第三個支點。2023年滁州GDP為3782.0億元,同比增長6.4%,「跑贏」5.2%的全國平均增速。

「最近幾年多次到滁州等城市調研、考察,其光伏產業的發展速度,給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曾剛說。

2018年,滁州迎來首家光伏制造龍頭——滁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此後,滁州光伏產業在短短數年間實作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如今,全球光伏20強企業已有9家在滁州落戶。2023年,滁州光伏產業產值突破1300億元;光伏玻璃、光伏電池片、光伏元件產能均占安徽省一半以上。光伏產業已經成為滁州的首位產業。

「江浙等地之所以沒有陷入‘一城獨大’的發展困境,除了擁有沿海優勢,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優勢之外,大力發展先進制造、實體經濟、新質生產力是關鍵。從地理位置、產業基礎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程度看,像蕪湖、滁州等安徽城市擁有的綜合優勢,並不比一些江浙城市差。未來這類城市一方面要進一步發揮自己的產業優勢,另一方面要利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帶來的機遇,推動速度更快、品質更高的發展。」曾剛說。

作者:趙越([email protected]

編輯:孫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