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逆向考研」成為不少考生的選擇

2024-05-26推薦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兵

目前,各高校錄取公示2024年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逆向考研」成為不少考生的選擇。所謂「逆向考研」,是指「雙一流」高校的本科生報考非「雙一流」高校的研究生。

近年來,隨著考研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理性看待學歷提升、專業選取和個人發展。教育界專家認為,這一趨勢與高等教育和就業市場的深層次變化相關,顯示出考生更加理性,對於高等教育發展也有裨益。

學校選擇更加理性

當下,不少大三學生已經開始規劃2025年的考研,在西安某211高校讀經管類專業的大三學生吳恒(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吳恒在將目標暫定為西安某「雙非」院校。「我了解了一下,這所‘雙非’院校經管類專業較好,學校的環境也可以,關鍵是就業情況也還算不錯。」由於外語成績一般,專業課也並不突出,吳恒並不敢填報其它城市的知名高校,對本校能否考上也存在疑慮。

吳恒告訴記者,有如此這樣想法的並不是個例。「這兩年透過大量師兄師姐的考研案例,身邊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考研學校更理性了,紮堆考名校、紮堆跨考某幾個專業的情況比以前要少很多。」

小嚴在武漢某知名大學讀外語專業。她在去年報考了上海某「雙非」院校的研究生,近期已經透過了該學校的面試。對於「逆向考研」的選擇,她表示:「我老家在無錫,距離上海不遠,而且上海外貿相關的工作機會更多,這個語種的就業機會也多一些。」

不只是院校選擇更加理性,考研熱也在呈現降溫態勢。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人。比2023年的人數474萬人減少36萬人,這也是近9年來考研報名人數首次下降。

考慮「專業優先」

記者了解到,很多考生選擇「逆向考研」是為了求穩「上岸」。正在北京某211高校讀大三的李丹(化名)表示,看到一些學長為了追求名校「二戰」甚至「三戰」,但卻發現每年的分數線越來越高,面試競爭也十分激烈,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不少學生選擇學校更加務實。「我覺得‘卷’名校需要實力,認清自己的實力很重要。京內也有我這個專業比較好的‘雙非’院校,所以我現在也在考慮中。」

許多學生在選取考驗目標院校時,會對本專業前景、院校地理位置以及就業機會等綜合考量,而不只是沖著名校牌子。記者了解到,一些「雙非」院校雖然整體辦學實力比不上知名高校,但在某些專業上並不遜色,「專業優先」也就成為畢業生考研時的首選。對此,北京某「雙非」院校的教師對記者表示,由於該校的園林專業、建築專業較強,因此願意報考這些專業的重點大學學生越來越多,最終錄取人數能占到10%左右。

此外,部份「雙一流」考生因初試分數不足或者面試不透過而調劑到「雙非」高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逆向考研」的比例。近年來熱門的電腦、資訊工程等專業報考人數大增,部份高校此類專業甚至出現名校調劑生人數超過一誌願錄取人數的情況。

更加理性和務實

在安徽某高校講師王飛(化名)看來,選擇「逆向考研」,體現了大學生在考研上逐漸回歸理性,值得尊重。

「學歷並不是就業唯一的‘敲門磚’,不少高校畢業生現在更加看重能力提升和專業的發展前景。與名校背景相比,專業和相關科研能力以及就業前景也應該被考量在內。這都說明大家在考研時更加理性、務實,正在破除‘唯名校論’。」王飛表示。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認為,「逆向考研」顯示出多樣化選擇的教育格局,這其中蘊含了開放性和包容性的教育理念,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學生綜合考慮個人學術理想、專業設定情況、自身競爭力、學校所在城市及家庭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來選擇讀研學校及專業,比一窩蜂往重點大學擠要合理得多。」

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忠雲看來,「逆向考研」對高等教育發展也多有裨益。「每所高校都有其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逆向考研’能夠促進學生合理流動,提升一些非重點院校的研究生生源品質,有助於高校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推動優勢學科發展。」 他提醒大學生,逆向考研「上岸」後院校專業學習氛圍、教學品質與預期可能存在落差,對此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多提前了解報考院校和專業的情況,不跟風,不盲目非常重要。」

有專家表示,社會應理性看待「逆向考研」現象,鼓勵和支持考生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同時高校應加強引導和服務,為考生提供更加多樣和特色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