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内蒙古草原的蒙古族的艺术家,与草原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根」性的情感。我的油画创作同样如此,就如其他蒙古族艺术家一样,选择草原作为艺术的母题,应该说是一种先天的自觉。
我出生、成长于蒙古语称之为「塔木琴塔拉」的苏尼特草原,这片草原给予我生活的滋养和艺术创作的源泉。苏尼特草原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优良草场,而今却是属于干旱少雨的半荒漠化草原……春天的沙暴,夏秋季的干旱,冬天的风雪成为对草原环境最深刻的记忆。在审美意义上,苏尼特草原的风貌透露着一种苍凉、苍劲和宏博的意象,也养成了这里的牧民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勇于开拓、克坚攻难的精神和朴厚、豪迈、刚毅、勇敢的气质。
力求透过表象的风情、风俗努力进入蒙古族精神内核,是我在艺术创作中一以贯之的表述原则。当然,这样的追求在艺术中是要不断坚持和思考的,是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究提炼的。在近年来的创作中,我力图通过提升艺术语言的表达来实现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例如在【无尽的黄昏】【黄昏的云】【诗与远方】等作品中,经过画面构成的处理和在色彩、造型方面的概括提炼,描绘孤独中远行的形象。
在绘画创作中,诸如写实与写意、理性与感性、具象与抽象等等绝不是简单地对立,他们之间有着种种联系,相辅相成。一件具象写实的作品可能需要艺术家在色彩、构成等抽象的关系中做出自己的探究和判断,看似肆意挥洒的涂抹也许要理性地进行思索。故而,我力图在具象写实的作品中更多关注绘画语言的抽象因素,在理性严谨的形象塑造中体现某种写意的表达。一个成熟的油画艺术家应当将技法和功夫隐藏在艺术表达的背后,通过形象与描绘自然流露。当然,这是一个艺术家一生的课题。有人说艺术是一场修行,其实,艺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同样是漫长的探索和发现自我的过程。
草原的变化对这一母题的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许多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体现了一种倾向,草原似乎成为一种个人传达感受和进行艺术追求的「符号」。毡房、牧人、蒙古马这些代表草原的事物在当下的艺术作品中展露出的不再是浓郁的草原风情和风俗,而更多的是艺术家对草原生活和草原变迁,乃至所处社会环境的个体感受和理解,草原,越来越成为艺术表达所借助的文化符号。同样,在我的一系列作品中,有意展现了这样一种思考,试图通过【困马系列】和其后的作品,对这样的现实进行艺术上的探讨和追问。
(文/胡日查)
作品欣赏
【搏克系列三】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8
【搏克系列五】 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8
【无尽光芒】 200x160cm 布面油画 2019
【苏尼特的黄昏】 180x117cm 布面油画 2018
【跃】 150x130cm 布面油画 2021
【静谧系列二】 60x80cm 布面油画 2021
【石人与白马】 120x100cm 布面油画 2018
【手稿1】38x27cm 纸本丙烯 2020
【西部之光】 190x120cm 布面油画 2022
【子夜】 100x120cm 布面油画 2017
【黄昏的守望者】150x130cm 布面油画 2022
【手稿13】 25x20cm 纸本素描 2021
【手稿14】 25x20cm 纸本丙烯 2021
【手稿2】 34x27cm 纸本丙烯 2020
【手稿3】 28x17cm 纸本丙烯 2020
【手稿4】22x37cm 纸本丙烯 2020
【手稿15】 37x23cm 纸本丙烯 2021
【搏克手】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8
【搏克系列二】 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8
【搏克系列六】 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8
【峰】 180x150cm 布面油画 2017
【黄昏的眺望】 110x120cm 布面油画 2015
【困马系列四】 150x65cm 布面油画 2008
【博克颂】 150x300cm 布面油画 2018
【手稿6】 23x20cm 纸本丙烯 2020
【手稿9】 27x18cm 纸本丙烯 2022
【手稿10】 27x15cm 纸本水彩 2022
【手稿12】 38x20cm 纸本丙烯 2020
【手稿11】 38x27cm 纸本丙烯 2020
【手稿5】 31x17cm 纸本素描 2020
【暖阳】布面油画
【诗与远方】150cmx150cm 布面油画
【无尽的黄昏】180cm×150cm 布面油画
(来源:综合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东西文艺)
画家简介
胡日查, 蒙古族,1979年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