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朱元璋水平很高的七律,开篇比喻精妙,结尾更显宏大气魄

2023-12-13国风

华夏大地英雄辈出,历史故事精彩纷呈,诗词歌赋传世久远,骚客咏士触景生情。自古以来,不仅有柔弱书生投笔从戎的传说,也有刚强豪杰文武兼备的轶闻。

汉高祖刘邦、唐代李世民都曾为后世留下传世佳作,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小时候没有念过书,可是他在学习方面极有天赋。他每天亲近儒士,阅读典籍,经过不懈的努力,不仅可以亲自起草文稿、撰写工整的骈文,而且还能写出令人赞赏的诗句。

比如他的「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还有「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等诗句,都令人刮目相看。下面分享朱元璋的一首【新月】,开篇比喻精妙,结尾更显宏大气魄。

新月

明代 • 朱元璋

谁将玉爪指长空,万里山河一样同。

映水有钩鱼怯钓,衔山无箭鹤疑弓。

清光未放云霄外,素影遥分宇宙中。

轮满待逢三五夜,九州四海照无穷。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穷苦,当过放牛娃,还曾剃发为僧。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很多地方都爆发了抗元斗争,朱元璋觉得自己也应该趁机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便离开寺院、投奔义军。由于他智勇双全、屡建奇功,很快就赢得了义军领袖的信任和重用。

在多年的行军打仗中,朱元璋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他虽然自小失学,却从未放弃识字念书的愿望。不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和平岁月,他都会想方设法地挤出时间读书,并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他从众多古籍中汲取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首诗虽然文字质朴,却反映了朱元璋不凡的诗歌才华,也彰显出一代帝王的英雄气概。

谁将玉爪指长空,万里山河一样同 」,首联比喻精妙,诗人将新月比作玉爪,直指无垠的长空,同时又无私地播撒着清辉,让万里河山都得到了同样的拂照。

唐代诗人赵嘏曾有诗句「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另一位唐代才子方干则如此描述新月,「入夜天西见,蛾眉冷素光。」自古以来,描写新月的诗作数不胜数,有人将其比作一瓣橘子,有人把它喻为弯弯的小船,不一而足,而「玉爪」的描述则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朱元璋在首句中以设问开篇,「 指长空 」三字,展现出舍我其谁的气势;「 一样同 」三字,更是暗喻诗人希望普天之下的子民,都能同样享受帝王的恩泽。

颔联承接「万里河山」四个字,继续描写作者欣赏新月的感受,「 映水有钩鱼怯钓,衔山无箭鹤疑弓 。」新月倒映水中,仿佛一个鱼钩,微风轻拂,它也在不停地晃动,让水中的鱼儿望之生畏。那弯弯的月牙衔山抱崖,又似一个巨大的弓弩,虽然弦上无箭,却依然让林子里的飞鹤胆颤心惊。

诗人在此又将新月比作「 鱼钩、弓弦 」,极富想象。可见诗人平时注意观察,又善于积累素材,从而遇到自然景物激发其创作灵感时,这位昔日的放牛娃,忽然就变成了一位大诗人,可以信手拈来,如有神助。

清光未放云霄外,素影遥分宇宙中 」,颈联转而描写远景。皎洁的月光清亮照人,却并未播撒到九霄云外;婆娑的月影素洁如雪,将整个宇宙远远地分开。诗人赞美天宫里的嫦娥眷恋着大地,虽然飞升入天,却依然对故园充满深情。

朱元璋出生于贫苦人家,通过自己的顽强打拼,终于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又凭着他的智谋和胆识,终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又打垮了北方的元军,最后面南背北,成为一代帝王。

虽然后世对他褒贬不一,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朱元璋就像播撒清辉的明月,让广大平民百姓摆脱了外族残暴的统治,过上了安稳太平的日子。

最后两句更显宏大气魄,「 轮满待逢三五夜,九州四海照无穷 。」诗人深情地仰望天空,他希望等到十五之夜,月亮可以变得圆满,九州大地、五湖四海,都可以沐浴在美好的月色下。

诗人不止赞美新月,他还衷心祝愿十五的月亮分外明亮, 千里共婵娟,万家争观赏,清辉照无穷,四海齐欢唱 。全文不见一个「月」字,却又句句描写月亮,比喻贴切,富有深意。朱元璋虽然是马上皇帝,但也堪称草根诗人,值得后世读者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