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佛道之争(三)

2024-05-28国风

南朝与北朝一样,也出现了佛、道之间的激烈斗争。在这个时期,虽然道教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佛教的发展是更甚于道教。相对于北朝相较而言,南朝的佛、道之争,只是义理上的争辩,没有诉诸武力。

交锋

刘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何承天出【报应问】,批评佛教因果报应说,儒、道同佛教之间的理论斗争展开。刘宋周颙著【三宗论】泛涉百家, 周颙善兼【老】【易】,长于佛理,他认为佛教的思想是比道家更严密一些。

刘宋末年,道士顾欢发表【夷夏论】,详论佛、道二教同异优劣。顾欢详论佛、道二教之同与异,从而论证两家的是与非、优与劣,强调二教之异。他以老子化胡论为基础的,即认为佛、道都是老子所创,佛教是由道教派生的。这个观点,自汉魏之际就存在,当时佛教刚传入不久,未出现佛教徒反对。时至南北朝,佛教已兴盛起来,于是遭到了佛教徒的反对。顾欢又以中国传统的夏尊夷卑思想为据,贬佛教为戎法,褒道教为圣教,表现出强烈的排佛思想。同时,还指出了佛教的某些思想与中国的礼教不相容处。于是,许多佛教徒纷纷撰文驳斥【夷夏论】,其中就有刘宋僧绍著【正二教论】反驳道教对于佛教的发难。

南齐初,张融作【门律】,以说明佛、道本无二致。寄给周颙等人,结果又引起了张融与周颙间的一场争论。周颙不同意张融的观点,作【难张长史门论】。随后二人又相互辩驳。

激烈

南齐道士托张融之名作【三破论】,斥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认为佛教破坏了家庭伦常关系。而且还使用了侮辱性的言词,使佛、道间的斗争更为激烈。佛教徒和信仰者们撰文加以反驳。至此,已经不是理智的论辩了,已经掺杂了个人情感,与前一时期【夷夏论】之辩已不是一回事了。

佛教徒对此进行了反击,撰写【正诬论】、【清静法行经】,针锋相对,认为孔、老都是佛祖的学生,佛教比道教更早,因此应以佛教为正统。

又有刘勰作【灭惑论】、僧顺著【释三破论】对道教的攻击进行反驳。【灭惑论】将道教分为三部分,太上老子之教、神仙道术、张陵、葛洪的教法。刘勰认为老子不讲三世、智慧,神仙道术并不能让人们摆脱苦恼生死;张、葛教法愚惑民众,不能解脱众生。

佛教为了获得统治者的支持,指责道教「挟道作乱」、以「左道惑众」。释玄光以张角、张鲁、孙恩为例,斥道教为「凶逆」、「群妖」。刘勰亦说:「事合氓庶,故比屋归宗。是以张角、李弘,毒流汉季;卢循、孙恩,乱盈晋末。余波所被,实蕃有徒。」这一点,也被后来的佛教徒抓住不放,作为攻击道教的重要证据。

调和

在佛、道二教激烈斗争的同时,也有人持调和论。陶弘景就认为:「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之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崇教惟善,法无偏执。」

笃信佛教的萧子良也说:「真俗之教,其致一耳。」

孟景翼,也曾与竟陵王和僧人们辩佛、道是非,著【正一论】以调和佛、道矛盾。

陶弘景就认为:「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之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正因如此,故至陈、梁以后,佛、道二教斗争的激烈程度大大下降,除个别人之间的小争论外,再未出现过如齐代【夷夏论】那样的大论争。二教之间相互吸取、融合却有了加强。不仅佛教的因果报应、三世轮回、地狱天堂等思想被道教大量吸收,道教的一些思想也被佛教吸取,如被佛教天台宗尊为第三祖的陈代僧人慧思,他就在其所著【誓愿文】中吸取了道教的神仙思想。

504年 萧梁武帝天监三年。梁武帝弃道奉佛,宣布「惟佛一道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