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中庸】之重新解释:第五章

2024-04-25文化

中庸之道与人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对中庸之道得不到实行的概叹。孔子的意思是,中庸之道怎么不能实行呢?笔者认为,这是对上一章的反诘,文中的惊叹号应为问号。

从孔子的角度看,实行中庸之道应该不算困难。他有点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实行不了呢?因为他可能觉得,每一个人都具备实行理性的能力。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中庸(理性)是人的一种能力,可以有所调整,但无法进行根本改变。不是你想理性就能完全理性,也不是你想不理性就能完全脱离理性。理性既有自觉性,又有不自觉性。人们能做到的就是经常提醒自己要理性,要调控一下自己的理性。从这方面看,想完全做到中庸是很困难的。孔子他老人家有点高估那些普通人调控自己理性的能力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庸之道也存在自己的局限性与不足,中庸之道不是十全十美的。虽然离开了理性的人们会让人觉得非常可笑,但是,具备了理性的人们就没有可笑之处吗?

从本章可以得出一点启示:中庸之道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一,产生的先后。按照唯物论的观点,中庸之道产生于人脑。也就是说,先有了人,才有中庸之道。当然,这不是就人的每一个个体而言,而是相对人类而言。人类产生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存与发展,有一部分先人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的思考,创立了中庸之道。对后人来说,中庸之道是先于他们而存在的。

二,运行的角度。中庸之道是怎么运行的呢?需要人的参与。即使从唯心论的角度,道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但是,离开了人,道是不能运行的。没有了人的道,有何意义?说道早就先于人而存在,的确没有证据可以否认,但是,说道是人产生的,是人脑的产物,也无证据可以否认。笔者选择相信后者。道是人间的道,离开人间,道还存在吗?笔者不会否认,有人肯定会说,它就是存在。好,你说的可能对,我们不再争论,因为没有证据可以进行证明的东西,争论下去也无意义。

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说,尽管中庸之道是人类产生以后创立的,但是运用中庸之道的能力即理性的能力,却是人们一出生就具有的。只是有一个问题,这种能力来自哪里?是天赋的吗?追来追去,又回到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执上去了。还是说不明白,还是谁也无法驳倒谁。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只能选择一种来相信,同时尊重别人选择相信另一种。

【笔者译】孔子说:「道怎么就不能得到充分实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