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二月二,龙抬头,3件大事别忘了做,寓意「抬」起一年好兆头

2024-05-21文化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

导读:

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称之为「龙抬头」,这一天习俗颇多,但是很少人知道其中的含意,为啥古人这么看重这个二月初二呢?在以前的农耕社会,人们普遍对土地都有天然的崇拜,粮食的丰收与否,直接关系都人们的饥寒,而要想收成好,那时候没有机械化操作,更没有人工降雨,怎么办呢?那就是看二十四节气,当你翻开二十四节气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的谚语民俗,都是来自于此。

事实上这一天主要是围绕三件大事来展开的,它寓意「抬」起一年好兆头。

第一件事,农耕

二月二龙抬头,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在北方就有农谚云:「二月二,龙抬头,抬头遍地牛。」,也就是说,关于农事的一些传统习俗,比如说什么,都是为了告诉人们,现在应该下地耕田了,顺应了节气才会有好的收成。韦应物在【观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日日闲,耕种从此始」。

有些地方这一天还有「引进勤龙,送走懒龙」的说法,一大早,人们把柴灶里的灰一拉溜地撒到河边或井旁,其状蜿蜒,取其送走懒龙之意。如今只有少部分人种地,但是却不妨碍这件事的演变。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以前是讲究农耕,当下则是让人们珍惜时光,好好工作,这样到了年底才会有一个好的回报,这些事实上都是相通的。

第二件事,防疫

二月二龙抬头,正值惊蛰前后,此时春雷乍动,昆虫复甦。陶渊明就有诗云:「仲春过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温暖的天气,让冬眠的百虫钻洞而出,百虫经过一个冬天的修养,此时毒性也最大。

百虫出洞,很可能有新的时疫流行,民间有很多的谚语,比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老一辈敲打毒虫的时候还会对孩子念道:「二月二百虫出洞了,我这一敲打,吓跑了毒虫,你们就不会挨蛰了」。

这个不就是要防疫吗?防止毒虫引发的疾病,当然放到现在也依旧受用,春天万物生发,细菌病毒滋生,人们也要注意防疫。

第三件事:祈雨

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农耕最不能缺的就是雨水,二月二是祈求龙王行云播雨的日子,顾炎武就有诗曰:「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以前的百姓认为,龙是百虫之王,专管行云播雨。

龙抬头,祈雨还有一个传说: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百姓为了答谢玉龙,用玉米黄豆之类的,炒了以后来解救玉龙。此外童谣也说:「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二月二饮食习俗有哪些呢?

不同的地方,饮食也不一样,但是大抵都和「龙食」有关,所以也叫吃「龙食」。

在北京这天吃面,管这叫「食龙须」,也叫龙须面,象征着吉祥寓意好兆头。具体的做法:面现吃现煮,热的时候拌上加了果仁、桃仁的炸黄酱。洒上绿豆牙、萝卜丝作「面码儿」,说白了就有点像炸酱面,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

天津人喜欢吃「焖子」,具体的做法:先用淀粉加水熬成糊状,放冷切成碎块,在平底饼铛上加油煎。煎出一种焦黄的脆皮以后,蘸着芝麻酱、蒜末一起吃,这个焖子外焦里嫩,很符合时令。

在陕北、晋西北和内蒙一带,认为这个节日是由「魏征梦斩老龙」而来,所以吃的是「接龙头捞饭」,表示搭救亡龙;中午则是吃年糕,誉为「粘龙头糕」,表示把龙头、龙身粘在一起。

整个的二月二龙抬头,都是围绕3件事来展开,第一,农耕、防疫、祈雨,到了这一天这3件大事别忘了做,寓意「抬」起一年好兆头,此外,吃这些时令美食,也都是为了讨一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