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盛世到乱世会有哪些前兆?只有明白了这些,你才能读懂【水浒传】

2024-01-12文化

网上时不时都会有人攻击【水浒传】,说它是一部强盗杀人放火的「毒书」,不配名列「四大名著」之列。

这些攻击【水浒传】的人,会告诉你这部书歌颂滥杀无辜;会告诉你这部书「侮辱女性」;甚至会告诉你这部书的「心理阴暗变态」。

就事论事地讲,虽然现在时代进步了。可现代人跟古人比道德感,那属实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门口卖家具了。

古代中国是一个人口流动很小的农业国家,传统就是道德高于法律;违法都不一定死,违反道德十有八九会被同乡活活骂死。

古人玩科技肯定比不过现代人,但论道德水准,现代人肯定比不过古人。为什么道德戒条那么严苛的古代,黑粗暴力的【水浒传】还能存活下来?

古人文盲率虽然很高,可胜在少而精,肯定是看过原著之后才会发表意见。现代社会识字率虽然高,量大,精纯率却不高,根本上根本没有看过【水浒传】原著,只是看了点电视剧片段,甚至是看了篇网贴就跟风闹腾起来了。

【水浒传】原著中故事发生的年代,大概是从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到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的16年期间

这16年正是大宋王朝经济和军事的巅峰时代,正史记载中此时大宋人口已经突破了一亿大关,国民生产总值也干到了当时的世界第一。

大家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出自这一时期。

为什么【水浒传】写到宣和六年左右就结束了呢?因为宣和七年发生了一件不管熟不熟悉历史,都肯定知道的大事——靖康之变。

前一年还烈火烹油,蒸蒸日上的大宋,第二年就被打的落花流水,满地找牙,真是裤衩子都给打没了!

知道了这个时代背景再看【水浒传】,才能明白其中蕴含的种种深意。

【水浒传】的本意不是写英雄好汉,更不是杀官造反,而是对一个王朝从鼎盛到瞬间崩塌前夜的素描,告诉后世之人盛世崩溃之前,一个社会将出现哪些痕迹。

这一点在书中的开篇人物太尉洪信身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作为放出一百零八个魔星的罪魁祸首,你觉得洪信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没读过原著的人,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说他是一个坏人。读过原著的人,反而会有一些犹豫,读的越深,就会越觉得不好确定。

为什么会这样呢?

洪信虽然放出了一百零八位魔星,但与后来正文中的贪官污吏们相比,他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甚至相对来说还是讲道理的。

皇帝让他去龙虎山传旨,他一路马不停蹄,一路吃素从汴京赶到江西。

你说老洪够不够意思?

反而是龙虎山的道士们有点不太地道;老洪跑了几千里来传旨,道士们却告诉他:想见天师也可以,你得焚香沐浴,自己一个人上山顶去跪请。

洪信为了完成任务,答应道士们的要求,一大早自己一个人背着圣旨往山上爬,累的跟死狗一样。

一个没受过苦的官爷,累了心里不过是心里发几句牢骚,就被天师又是老虎又是蟒蛇的戏弄一通,临了还被天师当面戏耍一次。你说这搁谁心里能过的去?

传旨之前是道士们拿捏洪信;见不到天师就传不了皇帝的旨意,他的任务就算失败了。为了完成任务,洪信虽然是太尉,也得听道士们的摆布。

传完旨之后就不同了。

这天师一接旨,洪信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满山的道士加一块儿,也没他的官儿大。

来而不往非礼也。传旨的时候道士们拿捏洪信,传完旨洪信耍耍小性子,拿捏一下道士们也不过分吧?

再说原文中洪信逼道士们开魔王殿时说的话:「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

以一个无神论者的角度来看,洪信这话说的有毛病吗?完全没有!

大家不要以为无神论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东汉时王充就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形神论」,以相当详尽的理论证明人死了之后,不会有什么灵魂。

实际上古代的儒生对鬼神之类,大多也是延续了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态度,甚至普遍不怎么相信鬼神之说。

理由正如洪信所言;你说有鬼神,弄来一个给我看看!

要不是洪信在前文中又是斋戒沐浴,又是虔诚提香跪拜的话,他这话一说还真没啥毛病。

不过有了前文的铺垫,洪信再这么说话的用意就很明显了;道士们先前在传旨的时候有意无意地为难他,现在风水轮流转,他洪太尉要发威了。

道士们和洪信无冤无仇,可从一见面开始,就开始互相交锋试探斗心眼儿了。

即使是面临像京师瘟疫盛行,急需做法事这样的大事正事,双方表现的其实都不够认真负责。

道士们没有表现出该有的悲天悯人,洪信也没有表现出该有的敬畏之心。

两帮人都在干嘛?

通常我们会把做不出功而消耗的能量,称之为「内耗」。

道士们和洪信作为大宋朝庭的精神信仰阶层和官僚阶层的代表,他们都把心思放在了内耗上,对正经事反而都不关心。

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话说,就是「扯淡的事情很专业,专业的事情很扯淡」。

一百零八个魔星不是洪信自己放出来的,是他跟道士们一起专业地扯淡扯出来的。

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跟外国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从来没有什么想要毁灭世界,或想要让世界陷入黑暗的纯反派人物。

一切恶要么源于一些人的贪婪;要么就像洪信和道士们一样,本来只是想扯个淡而已,没想到却引发了自己也控制不了的恶果。

洪信和道士们固然都算不上好人,可也难称是什么坏人,他们只是一群德不配位的小人而已。

世界从来不是简单的黑白二色,用简单好人或坏人来评价洪信或道士们,都有一些失准——他们确实造成了一些恶果,可这恶果又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

洪信和道士们虽然人品不行,但他们都还算不上真正的坏人,所以他们只是埋下了魔星出世的祸根。

真正让魔星们燥起来,还是得像高太尉那样的坏人。

高俅的圈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水浒传】的第一主角,应该是书里最大的反派高俅。

水浒的故事,是从高俅以一个破落户往上爬的经历开始,结局也是他把水泊梁山的两大头领毒死。

能不能读懂【水浒传】隐藏的深意,就在于是否能理解高俅这个灵魂人物的意义。

高俅的发迹之路,就很有启发性。

高俅的身份是「破落户」。

啥叫「破落户」呢?就是他家本来有些产业,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家道中落了。

这样出身让高俅十分多才多艺,原著里是这么说的:「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

这一点很重要的。

高俅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种不学无术的草包,他不但能文能武,甚至在音乐上也有一定的造诣。

以高俅的能力来看,别说在古代他能混起来,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当个网红应该也是没问题的。

然而高俅虽然很有才,品行却十分低劣;「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一个人如果品行不端,越是有才危害越大。高俅这个破落户就是这样;他一开始在汴梁城,干的就是「帮闲」的活儿。

啥是「帮闲」?

「帮闲」就是帮有钱人花钱买乐子,带他们吃喝嫖赌寻开心。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帮人败家的。

按正常情况来说,这种人到哪儿应该都不会有人喜欢。但【水浒传】却揭示了一个十分深刻的现象:高俅这种「帮闲」,越是社会底层越讨厌,越往社会高层反而越招大人物喜欢。

高俅因为带着王员外的儿子狂赌烂嫖,被告到开封府打了一顿板子,东京附近的人也都讨厌他,把他赶了出去。可见东京中底层的人们,对高俅这号人有多反感。

后来高俅遇赦回到东京之后,开药店的董将士和小苏学士也都因为他的出身,对他很不喜欢。

有意思的是,董将士和小苏学士虽然都不喜欢高俅,可他们俩对高俅却都十分客气,不愿意得罪他。

董将士是个开药铺的小老板,他把高俅往小苏学士那里送,这是往上抬了一级;小苏学士把高俅送给小王太尉,又往上抬了一级。

董将士和小苏学士心照不宣地明白,高俅这种人越往社会上层越吃香。

事情的发展趋势,也果然如董将士和小苏学士预料的一样;驸马爷小王太尉一见高俅就非常喜欢,不但把他留到自己的府里,甚至还让他当了自己的亲随。

更有意思的是,高俅不但在小王太尉跟前混的风生水起,还是端王的宋徽宗一见他也是喜欢的不得了,竟然亲自摆下宴席向小王太尉要人。

一个在民间受人唾弃的臭流氓,到了高层居然成了抢着要香饽饽。这在书中虽然只是偶然提了一笔,却足以揭示那个社会的高层有多么不正常了。

从董将士到端王这一系列人物,是高俅一步一步爬上去发迹的道路,也是他爬进当时社会顶层圈子的过程。

高俅当上太尉之后,从逼走王进到陷害林冲,又是一个当时社会各色人等的圈子。

这一段高俅虽然不是主角,却是剧情的重要推动者,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看不见的大手」。

王进和林冲这两个直接被高俅迫害的人,非常立体生动的揭示了高俅这种小人,爬上高位后的危害性。

第一个被高俅迫害的王进,是【水浒传】中唯一一个完美受害者。

论能力,王进能教出史进那么优秀的徒弟;论品行,他事母至孝又知恩图报;论智慧,他在得知高俅当了自己的上司之后,明智果断地选择跑路。

大家不要被电视剧误导了,以为高俅容不下王进,是因为他当无赖时被王进打过。原著中王进没有打过高俅,打高俅的是王进的父亲王升。

据王进回忆,高俅曾经跟他父亲王升学枪棒,在学习的过程中高俅被王升一棒打翻,在床上养了几个月才能下床。王升把高俅打伤的这么厉害,是出了教学事故,还是有意打高俅?这个我们无从得知。

高俅对曾经的师父王升怀恨在心,是可以肯定的,他刚一见王进时就说:「你爷是街市上使花棒卖药的,你省的甚么武艺!」

「尊师重道」是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底线,高俅一上位就这么着急「欺师灭祖」,可见他的人品有多差。

【水浒传】用王进和林冲俩人,被高俅陷害时大家的反应,非常立体的展现了,高俅这种小人得志之后对环境的危害性。

高俅要陷害王进的时候,太尉府的众将都替王进求情,力证王进是真的病了,没有藐视高俅的意思,逼的高俅不得不暂时放过王进。

最有意思的,是被高俅派去监视王进的两个排军。

高俅以服侍为名,让他们监视王进母子。王进把这两名排军支开,自己带着老母亲逃离了东京。

这两名排军当天下午就发现王进母子不见了,可他们并没有向高俅报告,而是自己找了一下午,第二天又去王进的亲友家寻访了一天。到第二天晚上,他们才向高俅报告王进母子逃走了。

高俅为啥让两名排军监视王进,他们俩心里肯定非常清楚。

王进以上香还愿为名支开两名排军,他们当天下午到庙里不见人,就应该知道王进母子俩是跑了。

这俩排军以寻访为名,愣是拖延了一天半,才告诉高俅王进跑了。一天半的时间,就算王进带着老母亲,也跑几百里外去了。如果他们当天下午就告诉高俅王进跑了,带着老娘的王进,估计连东京跑不出去就被抓回去了。

这时候的殿帅府,从将领到排军,人心还都是暖的,大家还都愿意或明或暗的为正义出一点力。

王进逃出东京之后,在史进家住了半年多。史进结交朱武等人,后来又遇到鲁达,从鲁智深这条线再到林冲和高俅,这中间至多不过三两年的时间。

借着林冲这条线再回到东京,整个社会风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俅陷害林冲用的宝刀,很多人都知道是高俅的私人珍藏;陷害林冲重要的谋士,是林冲的好朋友兼同事陆谦;陷害林冲的地点是殿帅府的办公重地「白虎节堂」。

把这些连起来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高俅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等于明目张胆地告诉所有人: 本官就是在陷害林冲!

这么明显的陷害,除了林冲的老丈人张教头之外,有一个人为林冲说好话吗?并没有。

那些一力替王进求情的将领,拖延时间放走王进时温暖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

高俅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殿帅府;甚至整个东京的社会环境,把心怀善念,据理力争的风气彻底消灭,变成了一块乌烟瘴气的禽兽聚集之地。

社会中上层如此暗无天日,上行下效之下,底层百姓做什么都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水浒的故事开始越来越无法无天,出现的角色也一个比一个生猛。

追根溯源,好汉们的堕落,大多都源于社会环境,而造成整个社会环境堕落的根源,还是北宋朝廷。

表面光鲜亮丽的大宋,早就从高层开腐朽的千疮百孔,看似烈火烹油的盛世,其实就是一个小人聚集的污秽之地。

多才多艺花活儿玩遍的宋徽宗,究竟还是顶不住直来直去,不通风雅的金兵。

让中原王朝视为奇耻大辱的「靖康之耻」,不是败于实力不足,也不是败于没有人才!而是败于小人占据高位,有才能又忠心耿耿的人,要么被杀了,要么心灰意冷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