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今日四月十八,老人常说「祈嗣日」,到底有啥讲究?

2024-05-26文化
热浪滚滚,夏意渐浓,又到了一年的小满时节。这不,村头老槐树下,一群老人正摇着扇子,聊着这个夏天的别样热闹。我搬了张小凳子凑上去听个究竟,原来他们在议论这几日异常的晴朗热烈。老张,一位在田间劳作了大半生的农夫,满头银发,皮肤像陈年酱肉一般陈旧而沧桑,他慢慢地说:「这大晴天,虽好,却也许是咱的小麦成了难啊。」老王立马接过话茬,点了点头:「不错,高温干旱容易引来‘干热风’,咱们得小心了。」

我心里嘀咕,干热风是啥?我怎么从没听过?它是一种气象现象,热风似乎在劈波斩浪般肆虐于麦田之中,带走了滋润,留下了焦灼。可就在这小麦的灌浆时节,一旦干热风来袭,无情的他会让小麦瘪下小脸颊,收获的希望渺茫。更别说今年,你看看那东边的王大叔,麦田里的小麦正得意地抽穗、扬花,万一遭了干热风,那损失可就不是小数目了。

话说中国的农耕文明,时间长得能让人找不着北。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言:「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可见,中国农村对这天地自然的把控,非得是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这么说来,高明的老祖宗们是不是也留下什么诀窍来应对?

「你看今天这‘四月十八’的天气,咱得琢磨琢磨。」老王用手指点了点地面,并不急躁地说。我心里一惊,四月十八,不正是民间说的「 祈嗣日 」么?那是碧霞元君的诞辰,民间信众络绎不绝地祈求福禄,希望子孙满堂。拎着扁担的锡伯族也在这天纪念西迁边防的历史。这些传统习俗的重要性,不亚于一场及时雨。

说到雨,老张突然朝蓝天白云之间看了一眼:「你们说,‘四月十八阴雨天’,咱们要高兴还是忧愁?」这话里有玄机,农谚里不是说「四月十八,大落大荒、小落小荒」么?北方的小麦,是盼着晴天的;而南方的稻谷,恰恰相反,是望着雨水的。

我现在心里能明白了点,这「四月十八雨」关乎丰歉。不管晴雨,都透出一股子农人的心思,这天气啊,能替老天爷操心的,也就农人了。

你说,这天气和农事的关系,是不是老天爷和农人之间,那看不见却牢不可破的婚约?这儿的晴天,那儿的雨天,都在农田这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呢?

这个天气,就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戏,农人们早在心中各自排练好了自己的台词。正是这样,你想呀,一抹炽热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那是阳春三月,百花齐放,人们还欢呼着春天的到来。可一转眼间,天儿热得跟蒸笼似的,大伙儿也就开始提心吊胆起来,生怕这「干热风」一不小心给偷袭了。

这「干热风」,说起来神秘,其实道理简单,就是那温度高,湿度低的风,一吹过,仿佛带走了麦田里所有的湿气。小麦呀,此时正得意地灌浆,若是被「热蒸风晒」,那麦粒不充实、颗粒无收的场面,想想都觉得心痛。

我听我爷爷讲过,咱村儿以前就遭遇过干热风的损害。那年,天气预报没这么精准,这风一来,就像病毒侵袭,悄无声息却又迅速致命。我爷爷说,那年麦子黄了大半,损失了好几千斤粮食。村里老老少少,都愁眉苦脸的,一整个夏天,都笼罩在那场干热风的阴影下。

但你瞧瞧现在啊,农技人员说,要拿策应对,就得用科学才行。 他们教授咱们用覆膜保水,防止地里的水分跑得太快。一些地头上,还装了喷灌设备,就为了遇上那干旱少雨的情况能及时「 补水 」。更有说法,科技不仅仅是一把锄头,它还能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防范。

你看咱村这几年,激光平地、旋耕机耕、无人机喷洒,种种新玩意儿让咱村的小麦长得壮实,收成多多。尤其是这灌浆期,农技人员还推荐了抗旱品种,密植高产,甚至还有「以毒攻毒」的招数,就是靠增强植物本身韧性,让小麦能抵得住干热风的摧残。

这时节,我也能体会到那千百年来农人对这片土地默默的情感。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如今虽不愁食不愁穿,但维护这片土地上的粮食,依旧是咱们责无旁贷的重任。就说今年这气候,恰到好处地晴朗,咱们又怎能不操心一俩呢?

可操心归操心,生活还得有滋有味。你看,这不夏收正忙,晚上村口大榕树下,大锣大鼓、扇子一展,大妈们的广场舞就跳得热火朝天。孩子们手捧冰棍儿,边吃边追逐,笑声在麦浪之间回荡。这场景,想必也是我们先祖们希望看到的吧。是啊,辛勤耕作之后的欢声笑语,不正是这炎热夏天最好的调味剂吗?

夏收时节,你同我一样,在麦田边搭个凉棚,看着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 。我们一手扇扇子,一手握着这支古老而又年轻的农耕文明的接力棒,心中那份对土地和谷物的热爱显得格外沉甸甸。那么我想问,面对这个夏天的热力与炽烈和小麦的悲喜与责难,您的心中又会掠过怎样的风景呢?

当夏热如火,我站在这棵丰收的光荣和责任的十字路口上,不禁心潮澎湃。尽管科技帮我们奠定了抗击「干热风」的基石,但古老的土地依然需要我们这些后人的守护。就像先辈们那样,用勤劳和智慧去呵护这片赖以生存的家园。且看现在,又是一轮春播秋收,在这幅广袤的田野画卷上,无数农人用他们的汗水绘出粒粒金黄。

从无声的种子裂开泥土的瞬间,到满眼丰收的金黄,这其中的艰辛与辛苦,外人又岂能全然领略?然而,这正是生命的韧性与生长的力量。农民,这个耿耿于怀种田情的身份,在现代依旧闪烁着那分特有的光芒。

扪心自问,是否还记得那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 」?就在这四月十八,晴空与阴雨的揣摩里,咱们或许已经谋定了一个季节的缩影。我的心底,充满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赞赏,无论疾风骤雨,还是阳光普照,这片天地总是那么慷慨而有力地回应着我们的付出。

正如老张所说,咱们能行,为了那片金黄,咱们都得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咱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乐此不疲。这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对于传统和信仰的坚守。

当夏收的钟声渐渐敲响,我的心也随之跳动。你说,四月十八日,万物生长的期待与心事重重的忧虑,是夏天给予咱的试炼,还是生活对咱的馈赠?又或许,这两者之间,本就存着一股不可割裂的联系,既是挑战也承诺着希望。

夏收的麦田,即是咱的战场,也是咱的乐园。来年春暖花开时,咱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播种与收获。生活,需要咱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起伏,不信风雨,不惧晴霾。

再回首,你有没有想过,这片土地赠予咱的不仅仅是粮食,更是一段段不灭的记忆,一段段承载梦想的传承?这晴和雨的交响曲,这起起伏伏的生活篇章,都在咱们朴素而真实的生活里缓缓展开。无论哪朵云彩映入眼帘,哪缕风经过耳际,都将是这个夏天最好的注脚。

咱们说是不是?这就是咱们共同守望的麦田,不仅种下了粮食,更耕耘了梦想。

当夏季的火焰在天空中轰然燃烧,当一串串汗珠滑落额前,咱用力握拳,心中默默许下心愿:明天,一定会更好。那么,面对着夏的激情与麦的金色,您心中又会盘旋起怎样的希痕与梦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