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时尚

抹额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在现代几乎见不到了?

2018-02-11时尚

抹额是怎么来的?

沈从文老师在湖南省博物馆的讲话里说曾经谈及抹额,他认为抹额是在唐朝时候由锥帽演变而来。由锥帽演变为透额罗,又从透额罗演变为渔婆勒子。

透额罗

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因为早在大禹时期就有人使用抹额作为军戎服饰之一,【中华古今注】卷上「军容抹额」条:「秦始皇巡狩至海滨,亦有海神来朝,皆戴抹额绯衫大口袴,以为军容礼,至今不易其制。」

这时候的抹额主要是用来标识军队,有点类似于现代海军陆军空军穿不同的军服。

西晋时候司马彪的【续汉书·舆服志】中也有抹额的描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

因为北方冷,所以用貂皮盖额头保暖,压在帽子下面又会露出一点,久而久之就成了装饰。

抹额在当时又称「抹头」,意思是束在额上的巾。原来的用途是保暖,后面附加了装饰作用。

古代衣冠讲究阶级分明,不同阶层穿衣都不一样。比如唐朝有一命以黄,再命以黑,三命以纁,四命以绿,五命以紫,士服短缁,庶人以白的说法。抹额在佩戴上也有讲究,比如宋代教官用红绣抹额,招箭班为紫绣抹额。不过宋代男子更喜欢戴头巾,抹额经常是女子在用。

古代女子整日被束缚在闺阁中,就爱研究妆面发髻配饰等,抹额就在此时被研究出更多的花纹和装饰。

抹额盛行于明朝,当时的妇女不分尊卑主仆,都爱戴抹额。如【金瓶梅】里潘金莲就曾拖着一窝子杭州撵翠云子网儿,蕙莲是用一方红销金汗巾子搭着头,卉四娘子和西门庆偷情戴的是翠蓝销金箍儿,李瓶儿死的时候用四根金簪儿绾一方大鸦青手帕勒在头上,普通的算卦婆子头饰就简单的多,只有勒黑包头。

至于读过【红楼梦】的读者就更熟悉抹额了,贾宝玉出场的时候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等到见北静王的时候又换成双龙出海抹额。林黛玉给醉酒的贾宝玉戴斗笠的时候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刘姥姥初进贾府见到的王熙凤围着攒珠勒子。

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为了凸显丫鬟鸳鸯在贾母身边的不可或缺,特意给了一个镜头,是鸳鸯回家后小丫鬟给贾母戴抹额,贾母生气说连这也做不好。

柳湘莲的头上戴紫色抹额,越发显得面如傅粉,英姿勃发,难怪迷得贾珍薛蟠神魂颠倒了。

记忆里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村里有一位裹了脚的老太太出门还时常戴着黑色的抹额。可惜那时候年纪小,不知道珍惜看小脚和听老古话的机会。如今深以为憾。

抹额最初作用是保暖,现在进屋就有空调,出门可以戴帽子,抹额的保暖作用对现代人几乎就算是没用了。至于装饰作用,国人遗失的也不止抹额这一种配饰了。

比如古代男子时常簪花,就连英雄好汉也不例外,如武松打虎后头戴着一顶万字头巾,上簪两朵银花。

【东京梦华录】载:「汴京大街游人如织,子弟多有簪花者。彼女子争睹围观者众,有甚者,窃羡之。低蛾眉,其状若狂。」

皇帝出行也不例外。【宋史】:「例行出游之时,御裹小帽,簪花、乘马。」

现代男子多短发,自然不再簪花,偶有长发最多扎个辫子。以前的种种发饰如方巾、幞头、冠,早就被遗忘了。

至于女子的笄、簪、钗、环、步摇、花钿、方胜、玉饰等也都从寻常人家梳妆台上消失不见。

大约是现代人忙忙碌碌,已经懒于在装饰上费心。另外古代女子有很多配饰是为了束缚言行,让她们迈小步好显得矜持贵气。显然也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如今汉服的流行,使得部分衣服发饰得以恢复,似乎抹额还没有流行起来。

但,男同袍们,如果你们觉得穿汉服容易显得秀气,倒是可以选择一款英气的抹额,说不定可以使容颜增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