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唯一能让河南人排队吃的食物,三个字

2024-03-04美食

我有理由怀疑,在北京的河南人最近都心潮汹涌。

否则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方中山胡辣汤北京首店开业当天,愣能排出俩钟头的长队——尤其考虑到队伍行进的速度,从马路牙子边上开始,排十五分钟就能进店。至于的吗?

这在北京许久没有发生了,一样食物,让一座城为之疯狂。

套用吉尔伯特·米尔斯坦当年令【在路上】一举成名的书评中那句话,「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遍地的网红食品一天出八个,白酒兑咖啡都能让全国人民起哄三天,一种传统小吃竟有这种效力,简直回到了几年前,那个食物爆火还有因可循的,大家会追逐味道而非营销噱头的时代。

假如这么看,那么胡辣汤恐怕是最后一种「旧网红时代」的食物了。

凭什么是它扭转乾坤?

那天跟小伙伴在方中山店里端碗坐定,就见一位北京口音的老奶奶在店里转悠,像是好奇竟有这么多人喝。

「这玩意儿是胡辣汤吗?」

得到肯定回答后,老人家茫然地转身出去:「我还以为是面茶呢……」拼桌的其他人显然乐不出来,因为人人忙着擦汗吐舌头,像被眼前的胡辣汤揍了一顿。

紧一勺慢一勺,悠然自得大过其瘾,还能滔滔不绝跟同伴科(安)普(利)胡辣汤有多好喝的,似乎都是河南人。

显然,北京对胡辣汤还是蛮陌生的——原本应该是最熟悉的。

如今北京卖早点的,虽不知有多少河南老乡,但凡是不卖炒肝儿不卖豆汁儿的,几乎全有胡辣汤,而且无一例外是面筋海带花生仁的酱黄色河南口味。要这么说,住北京的人就算一年不喝个几十上百碗,起码还是见过不少的。

可这显然跟河南人心中的胡辣汤不全是一回事,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新闻:

2021年7月15日,一位在京工作回不去家的河南大哥,馋胡辣汤馋得发慌,花费2000元在郑州点了一份胡辣汤外卖,外卖员拿不锈钢暖壶拎着,直接跑郑州东站上高铁送到北京西城。

看来,离开了河南的胡辣汤,在河南人眼里都不能叫胡辣汤——胡辣汤是好喝,但好喝的胡辣汤,只在河南!

© B站:河南经济广播

话说回来,什么叫河南胡辣汤?

事实上,世上可能根本没有「河南胡辣汤」这一种食物。

全省每个地方的胡辣汤都不一样,繁复的味道和种类,恐怕大多数读者都能倒背如流:

周口西华县的逍遥镇胡辣汤,牛骨头熬汤,香料味重,里头是牛羊肉、木耳、手洗的面筋片,再加少许粉条,上桌前一律淋少许香油,被泛着姜黄色的胡椒热汤一烫,能香人一跟头,加上面筋和牛油的特殊香味,味道更厚重些。

▲ 来,感受下中原文化的厚重 © 图虫创意

大概郑州方中山胡辣汤的「底味儿」也是基于逍遥镇,不过往里掺了大把辣椒面儿,喜欢的人欲罢不能,讨厌的人则斥之为胡辣汤界的异端。

▲ 汤色明显泛辣椒红,是方中山的特征 © 方中山官方微博

隔壁漯河北舞渡,也是牛羊肉熬汤,但不搁木耳,放手撕的面筋泡,肉汤味浓香料味淡,很多不那么重口的朋友比较喜欢——重点不在香辛料,而在肉的质量,所以北舞渡好多馆子干脆挂着「炖肉胡辣汤」的招牌,可见自信。

© 图虫创意

其他地方就更是啥样都有,豫西一带,南阳胡辣汤爱放黄花菜;平顶山的鲁山胡辣汤,除了豆腐丝外,一定要有热烫的粉皮儿;开封素胡辣汤清隽可喜,加海带花生后,清香鲜美更上一层;豫北濮阳另有一种白胡辣汤,汤色乳白近乎透明,配面托吃。

▲ 是的,这也是胡辣汤 © 图虫创意

要真聊哪种胡辣汤最好喝,我们的第一人口大省,恐怕要爆发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美食界省级扯头花,山东羊汤各流派见了都得往边上躲躲。

虽然几乎每篇写胡辣汤的文章,都免不了把各种口味捋一遍,然而事实是,口味可能不算什么。

每当我们以为河南人民真要为了口味之争战上十页,他们的反应却出奇一致:

嘴上也许还想分个高低,可真到了乡愁腹中哀号之际,根本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正经河南胡辣汤,什么哪门哪派,非要来它两碗,还打一锅回家慢慢过瘾。

大概胡辣汤的魅力所在,也只能从这里真正破解:

河南胡辣汤是一种在香气、味道、口感和饱腹感上都做到最极致的食物,除了卖相惨烈到一定程度外,每个方面都极其魔性,令人欲罢不能。

胡辣汤口味重,重到什么程度?肉汤打底,十几二十种香辛料下去是常事,层次之丰富,比任何一种优秀的咖啡豆都令人上瘾,加上大把胡椒,过瘾里透着一种中原饮食古老的美。

在方中山店内,看到不少北京人一口一口辣得涕泗横流,同来的河南小伙伴告诉我,胡辣汤的口味极难驾驭,所以连河南人自己都学会了避其锋芒,以至于开发出了胡辣汤和豆腐脑的 两掺 ——虽然在很多胡辣汤泡透了的河南人眼里,这属于怂炮吃法,就跟重庆人看鸳鸯锅一样。

但他们也一致认同,享用一碗胡辣汤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一勺勺喝,而是蘸着吃。

因此,一顿胡辣汤的口感也不可避免丰富起来。

拿什么蘸?比较让人满意的是油馍头、油条,或切成长方形块的油饼,一定要炸至香脆 (苍天啊,睁开眼看看北京这可怜的油条吧) ,蘸上糊糊般浓稠味重的胡辣汤,才有那么种复合型的云遮月似的口感。

更好的就是水煎包和牛肉盒。吃之前我还以为,毕竟是河南当地价廉的早点小吃,馅少点皮厚点很正常,一口下去,才知河南人多实在。不单水煎包薄皮大馅,牛肉盒分量更是可观,哪怕粉条占一半,磅礴的肉量依旧足够饱满,筷子一抖稀里哗啦往外掉。

蘸了稀的再舀干的,要面对的是每一碗做法各异的胡辣汤里薛定谔的十几种料——我天,河南人早起一顿胡辣汤能吃到多少种食材。

由此,河南人听到「胡辣汤」三字,跟外地人听到就是不一样:

别人一听只当是小吃,但河南人脑中,每一顿胡辣汤都是一场盛宴。

河南是产粮大省,同时也是碳水大省,老年间吃个啥都讲究厚实,所以一碗胡辣汤下去,即便不就着水煎包牛肉盒,都饱得可以:除了十几种料,汤里还加了不少淀粉和牛油,手洗面筋更带一股醇厚的麦香。北方人习惯重味的基因,甚至会让饱腹感与味蕾的满足程度成正比,由是,胡辣汤成了一种能带给河南人至高满足的食物——

© 图虫创意

虽然减肥人士可能要摆摆手,但比起大鱼大肉、红烧红油,这无疑是性价比绝佳的过嘴瘾饱腹食品了。

无怪乎每个河南游子一想到胡辣汤,顿时整个脑子都胡辣起来,为此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直到胡辣汤店门口彻底破防:管他哪门哪派,只要保持着一碗河南胡辣汤的品格,那就是一辈子的老乡老友!

漂泊异乡的味蕾和胃囊终于得到满足,一个恋家的河南人,此刻不会再想别的,如果有,大概也就一句话:

上苍真的在保佑喝饱了胡辣汤的人民。

这种满足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一切试图改写它的花样和噱头,在此面前,只好统统退散。

由此,我有幸,竟在一个让写饮食的人都开始自我怀疑的时代,一个网红食物纷纷不知所谓的时代,重新目睹了一股不为热搜和拍照,而纯为了味觉和乡情的热烈——尤其当它长得忒「不上相」的时候。

这种对美味的最原初而纯粹的感情,竟然由一碗胡辣汤引发,而且好像也只有它,能以一个物美价廉,以至于众望所归的身份承担这些。

到这里,我不能不感谢每一个爱胡辣汤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