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香港公立医院皮肤科长期爆满,湿疹老翁:排到不知死了没

2023-12-07健康

香港公营皮肤科专科服务,现主要由卫生署提供,惟其辖下9间提供皮肤科服务诊所,新症轮候长期爆满,最夸张一间的候诊期排至2027年,病人「有医等如无医」。有7旬独居老翁因患湿疹「两年没穿过皮鞋」,虽欲接受专科诊治,惟看到轮候期已却步,「排到我,都不知道死了没」。另署方曾承诺优先诊治较紧急及严重患者,一般8周内可见医生,惟有手持4封转介信的年轻患者,几经转折,排期仍长达半年。

床单血迹斑斑双手遍布小水泡

年届73岁的患者薛培余说,在新冠疫情期间突爆湿疹,初期获慈善组织义诊,「医生说我手尾长,最好返公营治疗。但卫生署门诊要排好耐,故写信转介我去公院普通科门诊,之后在公营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看病。」惟2年多以来病情反复,严重时会抓破背部,致底衫和床单等血迹斑斑,双手也不时冒出又痒又痛的小水泡,更因怕出汗一直只能着凉鞋。

薛培余说,从不知发病成因,医生亦无意深究,且每次复诊均由不同西医或中医看病,治疗持续性低,「西医只给类固醇同猪油膏(保湿药膏),只有资深医生才肯给处方较强力药膏。我只敢省着薄薄地擦,怕下次又没得用。」

重症纵有4封转介信要排半年

重症者求诊路亦不平坦。未满30岁的陈先生(化名)忆述,约5年前开始有湿疹,初时影响小腿位置,其后病情反复,最严重时全身溃烂。他早年曾成功在卫生署皮肤科门诊看病,惟因新冠疫情,加上当时病情较稳定,故有1年没复诊,岂料因而遭剔除,去年底病情复发须重新排队。他叹因不懂「游戏规则」,令旧症变新症,纵有私家医生转介信,亦要排足2年。

陈先生说,当时全身出现前所未见的大爆发,背部长出脓疮,到公院普通科门诊求医,「公院医生觉得我好严重,抽了10多筒血液检查,更写了两页转介信,说明是紧急病例。」惟第2封转介信仅令他在卫生署的排期推前数月。反而公院医生感其病情复杂,再转介至内科检查,内科医生写了第3封转介信,惟排期仅缩短至1年多。直至内科医生再写第4封转介信,且几经交涉,他才成功将排期缩短至半年。

患病以来,陈先生身心备受折磨,为怕抓痒破皮,他试过绑起自己双手,「若早上醒来见指甲无血迹,会有小确幸,但这不是正常生活应有感受。」

公营医院医生人手不足

公营医院缺乏皮肤科专科门诊,加上医生人手不足,均是瓶颈所在。卫生署数据显示,严重皮肤病新症的比例逐年攀升,由去年占约12%,增至今年首9个月占约14.6%。但截至今年9月30日,社会卫生服务医生职系核准编制的32个岗位,仅有29人到位,整体空缺率达9.4%。

虽然署方指医生会在11间诊所轮候工作,但按今年首9个月有25104宗皮肤专科新症转介计算,即使29名医生一同当值,每人仍要处理最少866宗病例。去年数字更夸张,29名医生要负责32,696宗新症,即每人要处理最少127宗病例。在29名医生中,仅9人拥有皮肤及性病科专科医生资格,除看诊亦要兼顾门诊当值医生的临场支援和指导工作,工作量更见繁重。

卫生署回复指,2018年起开始执行皮肤专科新症分流制度,去年及今年首9个月,所有严重皮肤病新症可在2.7周及2.9周内到诊,稳定新症轮候中位数为90周,但最长轮候时间由178周升至183周,即患者或要等足3年半。

湿疹关注组注册社工黄敏儿表示,中至严重程度湿疹患者根本等不了,结果一是赴私家看诊,一是到急症室求医,但香港医院只有两间教学医院即玛丽及威尔斯医院有提供皮肤科专科门诊,湿疹病人如在其他医院急症室看急症后需跟进,也要转介回该区的卫生署皮肤科诊所。

早年将皮肤科与性病视作同类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政府早年将皮肤科与性病归作同类,处理需求以公共卫生而非治疗病人角度,只求不传播扩散,故未在公院广设专科门诊治疗。在公营医疗人手短缺下,他建议加强公私营协作以解难。他又认为,卫生署在行政及财政上的掣肘较多,若由医管局主导会更好。

医务卫生局回复指,湿疹是常见皮肤病类别,病情相对轻微者,一般可由其熟悉的基层医疗医生作全人医治,大部分情况毋须转介至皮肤科诊所跟进,病情较严重者始会被转介。对公营服务资源会否重新分配,医卫局指医管局和卫生署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合作,不时检视公营皮肤科专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