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69年,粟裕打电话给许世友,请求帮忙关照在南京生活困难老母亲

2024-01-20历史

1969年的一天,许世友将军在南京军区任职时接到了一通电话,来自粟裕将军。这通电话的内容与工作无关,粟裕打电话给许将军只是为了向他提出一个私人请求,帮忙关照一下自己的老母亲。粟裕和许世友的关系曾经相当复杂。尽管他们曾经是战友并肩作战,但也是有名的「老对头」,很多人认为这两位将军之间怨多于义。

两人之间到底有何恩怨?为何粟裕会找「老对头」许世友帮忙关照母亲?许将军又会有何反应呢?

提起粟裕与许世友的「恩怨」,很多人都会想到济南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两位将军在战斗策略上出现了分歧。许将军坚持自己的策略,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却未能继续随部队南下。因此,一些人开始传言「粟许二人不合、粟裕打压许世友」。有些版本中认为许世友因不服从命令被撤职,所以战役后只能留在山东,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有人认为,无论战役结果如何,许世友违抗命令是错误的,被撤职也是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两位将军只是存在意见分歧,既然最终胜利了,粟裕将军没必要如此「打压」许世友,甚至几乎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实际上,在济南战役期间的意见分歧并非两位将军第一次发生矛盾冲突。

1947年时,许世友对上级决策不满地大发牢骚,并在电话中对粟裕怒吼。当时蒋介石集结48万兵力企图一网打尽20万解放军。为了避免部队被擅长游击战的解放军逐个击破,国民党实行王牌军与普通军「抱团取暖」的策略。这使解放军难以找到突破口。华野部队处于劣势,在多次诱敌深入后陷入被动。面对严峻的战局,粟裕提出了一个策略,让部队左右回旋以迷惑敌军,并尽力分散敌军制造战机。

5月11日,许世友所在的九纵接到命令,迅速集结向淄博和临沂一带行进,阻挡并歼灭国民党第七军和整48师。然而战局突变,11日晚传来最新消息:汤恩伯将率领王牌军向坦埠发起进攻。坦埠正是华野主力所在之处。经过讨论,粟裕和陈毅决定放弃博沂一带的国民党普通军,并命令许世友立即回防坦埠。

接到新命令时,九纵的士兵已经疲惫不堪。许世友因此生气上级命令一天一变,在电话中对粟裕大吼了一通。面对这种态度,粟裕也很生气,但他克制住了脾气。因为争吵没有意义,粟裕准备向许世友解释现在的战局。但这时陈毅接过了电话,并直接命令许世友马上返回。

许世友并非不知轻重的人,他明白现在的形势,也理解了陈毅的解释。于是,他立刻表示坚决执行命令。

后来,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陈毅在庆功会上对许世友电话顶撞上司一事进行了批评,而许世友则怒吼了一通。然而,粟裕将军却没有再提起此事。这显示出粟裕将军的胸襟宽广。所以那些声称粟裕和许世友因意见分歧而打压许世友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否则,在20多年后,粟裕将军也不会拜托许世友关照自己的老母亲。

将军们经历了无数战斗,壮士们为了保卫祖国的每一寸疆土和每一个百姓,出生入死。他们选择把生命和热血献给祖国。然而,在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他们必须舍弃与家人相聚的时光。无论父母是否年迈、子女是否年幼,他们无法长时间陪伴家人。

粟裕作为将领和主帅,在军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战争未结束之际,将士们不能停下脚步,战役接连不断。许多将士甚至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没有机会回家。粟裕将军也是如此。1949年,战争结束了,人们迎来了和平新生活。国家稳定后,将军们终于能够脱离战争,回到阔别十余年的家乡看望亲人。

粟裕将军内心忐忑不安地回到老家时,他难以想象母亲在这些分离的年月里的艰辛生活以及对他的思念和担忧。母子再次相见时,难免热泪盈眶。幸运的是,苦尽甘来,十多年的分离终于等到了重逢。

然而,国家已经安定,粟裕将军不能再让母亲独自留在老家。但由于母亲无法适应北京的水土气候,她最终选择去了南京,那里更适合养老。虽然北京和南京之间距离并不远,但是粟裕将军工作繁忙,无法经常去看望母亲。他非常放心地想到了在南京任职的老战友许世友。

粟裕将军毫不犹豫地给许世友打了电话,告诉他情况,并请求他关照母亲。这显示出粟裕将军对许世友的极大信任。在做出这个决定时,粟裕将军没有考虑其他人选,仿佛笃定许世友一定会同意帮助。这足以说明两人之间的「不和」只是些微的分歧,在粟裕将军心中并不值一提。

许世友立刻答应了粟裕的请求,并非常认真地对待此事。他立即打电话给李文卿,并交代了一系列任务。李文卿是许世友的办公室副主任,职位高、能力强。让副主任亲自去办这件事,足以显示出许世友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李文卿与军区管理局联系,按照许世友的要求告知他们从今往后负责粟裕母亲的生活起居等各项事宜。许世友要求管理局局长亲自去看望粟裕母亲,并在回来后与他见面,详细了解她的生活和身体状况。然后首要解决她的健康问题,逐步解决其他生活上的困难。许世友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并亲自为她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

有了许世友和李文卿的关心,尽管粟裕母亲独自居住在南京,但她仍然能够感受到温暖。粟裕将军对许世友充满信任,他在北京时也能更加放心地对母亲。

许世友的行动充分表明他对老战友母亲的关怀是真心实意的。他不只是应付了事情,而是真正关注并照顾老人家的生活。

许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许世友会答应帮助照顾粟裕的母亲,毕竟他们曾经是对头。但实际上,许世友的做法并不令人意外。虽然两位将军之间确实存在分歧和矛盾,但关于「粟将军有意打压」和「许将军心存怨恨」的传言纯属无根据。粟裕和许世友两位将军在成长经历、性格和作战风格上都有所不同,粟将军善于战略谋划,而许将军则擅长骁勇善战。因此,在战斗策略上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但两人的最终目标和革命信仰完全一致,小小的分歧并不足以导致两人之间的敌对情绪。

事实上,许世友对粟裕将军非常敬重,并且两人之间也有一些交情。甚至粟裕偶尔还会拜访许世友家。这些事实表明,两位将军之间并没有那么大的隔阂。

在粟裕母亲需要照顾的情况下,无论是粟裕将军对许世友的绝对信任,还是许世友将军的郑重同意,都是对那些传言的明确反驳。除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外,许世友对粟裕母亲的关怀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将心比心。

许世友以孝心著称,他曾经拒绝签署【火葬倡议书】,理由是生前未能尽孝。他希望能够与母亲一同安葬故乡,与其作伴。由于长期四处征战,许世友无法陪伴母亲左右,在母亲生前未能尽到孝道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因此,他能够理解粟裕将军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即使两人之间交情一般甚至真的「不和」,当面对「照顾母亲」的请求时,许世友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关于粟裕和许世友两位将军不和的传言已经流传了很多年,甚至现在仍然有很多人相信这种说法。然而,这些传言无论是从革命先辈将国家安危置于首位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角度来看,都显得狭隘和偏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