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深度:为什么说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而罗马之后就再无罗马了呢?

2024-01-20历史

古代西方世界的历史中,罗马是一个巅峰,其巨大的疆域到今天仍然无可匹敌,更重要的是,罗马体系如此成功,以致于拥有超长的待机时间,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都没有做到的。

罗马成为一个跨地中海东西和南北的帝国,从公元前129年建立亚细亚行省算起,到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存在了超过600年,东罗马全盘继承了罗马的治理体系,此后直到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又存在了将近1000年。

但是,西罗马灭亡之后,欧洲四分五裂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再也没有统一过,也就有了「罗马之后再无罗马」的说法,而中国在分裂之后总能再次统一,这是西罗马的继承者欧洲后裔所没有做到的。

这其中其实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罗马帝国能够维持这么长的时间但最后还是分裂了?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统一不起来了?

第一个问题对现代中国的意义在于,怎样摆脱中国历史上的300年王朝周期律,至少不要这么短命;第二个问题对现代中国的意义在于,大国再次统一竟然不是必然的,所谓合久必分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分久必合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也就是说,中国有可能摆脱王朝周期律,维持足够长的时间而不分裂,甚至永远不再分裂,但是如果分裂的话,就有可能再也统一不起来了,这是值得我们一探究竟的。

有人说我就不想要统一,就想要分裂,做小国寡民挺好的,这种人无论到哪个国家,恐怕都要被赶出来,不排除被打死,比如在乌克兰或者巴勒斯坦,在中国的话好一点,应该不会有性命之忧。

下面我们就试着解答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准备几样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类似于公理、定理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论断。

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的人都知道,角色的血条一旦清空就没命了,如果在这之前只要能够得到足够的回血,那就怎么也不会死掉,国家也是这样,有回血就生,无回血就死。

基本论断之一:维持国家统一而不分裂的条件有且只有得到回血,血条不被清零。造成国家分裂的因素有且只有不停掉血,直到血条清零。弥合分裂成为统一国家的条件有且只有不断回血,血条增厚。

下面是解释性的一段文字,比较抽象,跳过不看也是可以的,但不代表不重要,相反,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是精华所在。

回血其实就是造血的速度比失血的速度更快,反之就叫掉血,造血可以分为民间造血和政府造血,一个国家的政府造血对应的是本国的民间失血,再加上别国的失血,或者成为别国的造血对象,可以用负数来表示。

民间造血的唯一来源是人的劳动,人的本性是不爱劳动的,但是在生存和自私欲望的驱使下,劳动积极性是可以被调动出来的,这些欲望本来就是天生的,所以民间造血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差别在于孰多孰少。

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是要被劳动者及其家人消耗掉的,劳动者人数再多,这部分劳动也不会有任何剩余,剩余劳动才是总民间回血的来源,劳动者人数越多,劳动效率越高,总的民间回血就越多,这跟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是正相关的。

如果总的劳动产出不变,那么必要劳动越低,剩余劳动就会越高,但是提高必要劳动,在自私欲望驱动下,会带动劳动积极性提升,从而使总的劳动产出增加,甚至反而使剩余劳动更多,不过也有可能在生存无忧的状态下,开始摸鱼划水,不思进取了,正反两种驱动力是同时起作用的。

由于分配不均、流通不畅、信息不通等等问题,民间回血总是要损失掉一部分,但是相比于人为干涉而打压了劳动积极性,所造成的民间造血损失,后者往往显得更大,但不是绝对的,因为前者有时候也会造成人的劳动积极性降低,所以对于前者是不能放任不管的,完全的自由放纵也是有害的。

从剩余劳动的概念中,我们也不难理解,这是逐年累积的,累积越多,基于人的本性,劳动积极性自然就会越低,从而主动减少剩余劳动,造成民间回血减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周期的本质原因。

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到民间回血,当然也就会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分裂。

政府造血所对应的本国民间失血,不仅仅是税收和劳役,还包括但不限于借债、没收、罚款、铸币等等;对应别国的失血,则包括但不限于强抢物资、强迫劳动、商品剪刀差、借债、受援、输出货币等等。

政府造血会造成民间失血,如果民间失血大于民间造血,也就是民间掉血,这时政府造血就会陷入两难,要么继续让民间掉血,要么让政府掉血,这都会导致最后死翘翘,无非是快慢的问题,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扩大对别国的造血,或者说更多地让别国失血。

从外国造血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外国取得民间造血之后,再给政府造血,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对外进行政府造血,比如强迫收购外国资产、政府借入外债等。

到这里就要引入另一个重要概念了,这就是造血过程中,有经常性收益和非经常性收益之分,经常性收益也叫主营收益,非经常性收益也叫一次性收益。

比如政府借入外债,本质上是一种对外货币输出行为,当这种借款可以不停地借新还旧,一直循环下去,这就是经常性收益;如果做不到循环不断地借债,就是一次性收益。

经常性收益的确定性比较高,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一次性收益则相反,通过这个概念性的指标,我们就可以来判断国家统一的稳定性如何,以及维持统一的时间长短如何了。

很显然,实现经常性收益的难度和复杂度,要大大高于一次性收益,比如,能够经常低成本地借到外债很难,涉及到诸如信用度、安全性、流动性、扣除通胀后的实际收益率等等,世界上没几个国家能做到,而国家偶尔借债的话,则几乎没啥难度。

经常性收益实现起来比较难,但是一旦成功实现了,那么总收益要远大于一次性收益,如果计算消耗和未来风险等成本因素,即使在短期内比较,一般来说经常性收益也是占优的。

基本论断之二:经常性收益的多少决定了回血的稳定性和时长,也就决定了国家的稳定性以及维持多长时间。

有了以上两个基本论断,我们再来回答本文开头的两个问题,就不会有千头万绪,无所适从的烦恼了,思路也就一下子清晰起来了。

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国家,造血和失血,以及经常性收益和一次性收益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有各种公开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在古代可没有这些,想要重构这些数据很困难,但是不妨碍我们用现代思路去解决问题。

国家经常性收益常见的之一是税收。

历史上税收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大致有这么三类,包括人头税、财产税(动产和不动产)、流转税,不管怎么分类,都是来源于剩余劳动。

按照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理论,税收既不能过重,否则税源将会萎缩,税收反而会降低,也不能太轻,否则政府造血不足,国家将无法维持,因此税收往往缺乏弹性,不能任意增减。

受到经济周期和自然环境变动等客观规律的支配,以及对外造血能力的涨落,都是不可控的,税收的多少当然也是人力所不可控的。

另外,征税的成本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直接对每个人征税,还是通过中间人征税,亦或是两者混合,兼而有之,都是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减去成本之后的税收净收入,才是真正有效的。

国家经常性收益常见之二的是发行货币,国家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权来实现。

在古代,一块钱成本的金属货币,发行人可以当两块钱或三块钱来用,且立刻生效,到了现代,一张成本只有几分钱的纸币,甚至可以当100块钱来用,只不过这其中的差价,要经过多年的税收,才会回到国家的钱袋子里面。

国家借债也是一种发行货币的行为,不同的是这个钱马上全部到了国家的钱袋子里面,而且相对来说是可控的(不是绝对的),成本也极低,弥补了税收缺乏弹性、费心费力且不可控的缺陷。

由于这种做法会引起通货膨胀,相当于从每个拥有货币的人的口袋里拿钱,因此也被叫做铸币税,国家借债理论上虽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如果借债太多,连本带利的还不起了,那就只能发行货币还债了,最终还是会引起通货膨胀。

此外,国家经常性收益的来源,不完全统计,还有垄断经营和转让、资产出租和出售、制度性罚没和抢劫等等,有的已经过时了,有的现在依然存在。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两个问题上来。

罗马和中国封建王朝的大国崛起,缘于民间造血能力强,又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难度很大的政府回血的治理体系,并且在经常性收益和一次性收益的权衡中,果断选择了前者,这在古代堪称伟大。

罗马和中国封建王朝的大国衰亡,缘于民间造血能力的钝化,政府回血变成政府掉血,即劳动积极性的整体下降,同时对外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逆转,帝国还是那个帝国,而人早已不是原来那些人了,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了。

如果没有什么外力作用,表面似乎还很强大,一旦外力作用加大,不一定很强大,就会支持不住了,如同当年大国崛起时的同步逆转,从统一回到分裂状态。

罗马的超大疆域和超长待机得益于:一是水陆结合的交通体系,造成税收成本比较低;二是同样的原因,物流成本比较低,商品经济盛行,发行货币收益比较高。

总的来说,就是罗马的经常性收益比较多,这一点要比中国这种大陆型国家更加有利,罗马所达到的成就,是古代世界史上的巅峰,也就说得通了。

那么,为什么罗马之后就再无罗马了呢?还是要从本文的两个基本论断说起。

我们说过,实现经常性收益是很难的,对于大国来说,尤其复杂,程度呈指数级上升,需要一大批能够相互协同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来完成,我们通常称之为文官系统。

我们知道,罗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是一种字母文字,经过将近1000年的时间,到了西罗马灭亡的时候,官方语言已经成了古拉丁语,跟当时民间所说的拉丁语,几乎就相当于是一门外语了,但因为是官方语言,所以学习的人自然趋之若鹜。

这时西罗马灭亡了,还有几个人有动力去学习这门外语呢,雪上加霜的是,东罗马虽然还存在,但官方语言是希腊语,想要上进的人也是乐衷于学希腊语,于是,包括历史、文学、法律等一整套罗马治理体系,都被尘封了起来,原来西罗马境内的文化水平出现了断崖现象。

这么一来,分裂之后的西罗马即使可以短暂地统一起来,也维持不了多长的时间,因为实现不了经常性收益,事实也是如此,而查理曼帝国分裂之后,就连短暂的统一也做不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唯一有动力学习古拉丁语的,只有基督教教会神职人员,算是保留了一点点文化火种,但是教会也没有动力去传播古拉丁语,因为这时正好可以垄断对【圣经】的解释权,清除基督教中的异端教派,把教权统一在罗马教廷手里。

基督教罗马教廷一家独大之后,当然就不希望欧洲出现统一的国家实体,因为这会导致权力的丢失,这一点只要看看东罗马帝国东正教大牧首的境遇就知道了,罗马教廷乐见一盘散沙的局面。

并且为了维护这样的局面,所有想要做大做强的国家实体,还会被罗马教廷以清除异端的名义,号召其它国家实体群起而攻之,这是一股强大的分裂势力,这要是还能统一真就见鬼了。

中国历史上出现文化断崖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有很多次,比如两晋时期北方五胡乱华,北方人「衣冠南渡」,这就表明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北方出现了文化断崖,「衣冠」不是衣服帽子的意思,而是指穿衣戴帽的文化,还有南宋被蒙古灭亡后,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之说,意思也是文化断崖。

古汉语更是晦涩难懂,不要说甲骨文、金文等上古文字,即便是繁体字书写的古代文言文,不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那也是看不懂的,要想精通的话,没个十年功夫恐怕是不行的,这跟学一门外语没啥区别。

中国封建王朝能够从分裂中一次又一次地统一,不是因为汉字比拉丁文字更易于学习和传播,根本的原因在于分裂势力不得人心,始终成不了气候,干不过统一势力,总的来说就是分裂势力弱小。

所以本文标题问题的结论就是:原因有且只有看分裂势力的强弱程度,分裂势力强,就无法统一,分裂势力弱,就能一次再一次地统一。

当今世界分裂势力之强,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大陆心心念念70多年,想要统一台湾而不可得,100多年前跟大清还是一个国家的蒙古国,已经永久分裂出去了;朝鲜半岛南北统一基本不可能了;俄罗斯想要统一祖辈曾经的国土乌克兰,狗脑子打成了猪脑子,也不太可能统一得了;犹太人使出浑身解数,即使拉上了美国,想要一统巴勒斯坦地区,70多年快80年了还在打个不停,如今两国方案已经成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的共识,也就是既不是以色列统一巴勒斯坦,也不是巴勒斯坦统一以色列,而是分裂成两个国家。

这种强大的分裂势力,跟基督教的分裂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从中世纪一直延续至今,二战之后是美苏冷战,这两个国家都有基督教背景,一个是基督教新教,一个是基督教东正教。

这期间,地球还是这么大一个地球,联合国成员国多了150多个,其中大部分是新诞生的国家,也就是从原来的国家分裂出来的。

美国当年为了强行将越南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不惜派兵武装干涉,最高峰时期在越参战美军超过50万,期间在当地进行了惨绝人寰、种族灭绝式的杀戮,光造成的平民死亡就超过200万人,可见基督教分裂势力有多么疯狂,多么反人类。

当然,基督教分裂传统只是一方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来说,分裂别的国家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建立缓冲区,对美国来说,朝鲜南部就是日本的缓冲区,越南南部就是菲律宾的缓冲区,印尼是澳大利亚的缓冲区,台湾则是第二岛链的缓冲区等等。

还有,分裂之后的国家自主能力更差,更加依赖并依附于超级大国,从而把最宝贵的国家主权让渡了出去,没有比拥有权势更上头,更值得追求的了。

现在无论哪个国家,分裂之后一旦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再想要重新统一,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中国恐怕也不能例外,所以绝对不能容许台湾搞任何形式的胎毒。

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的国家统一是核心利益的核心,任何地方都不能分裂出去,始终对分裂势力形成高压态势,不容有失,值得每个中国人用生命去维护。

至于中国封建王朝所谓的300年王朝周期律,则不是什么铁律,只是过去的封建王朝自身封闭、科技进步停滞、经济周期,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罗马的超长待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现在完全有可能延长这个待机时间,翻倍甚至翻几倍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