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震惊世界。当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逼迫东北军剿灭红军。而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本就对鸠占鹊巢的日军充满愤恨,恨不得立刻杀回东北,为东北的父老乡亲报仇。
因此他们又怎么会愿意,在此时与红军开战呢?日军侵略者才是当时中国的头等敌人,他们应该将矛头一致对准日本,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在这样的想法影响下,他们更加不愿意在此时将矛头对准中国人。
可蒋介石本就野心庞大,为了达到目的,专门到达西安,逼迫东北军对红军下手。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不愿意听从,采用多种方式劝谏蒋介石,可都未能改变蒋介石的想法。
无奈张学良被逼上梁山,和杨虎城等人一起策划兵谏,软禁蒋介石,逼迫蒋介石共同抗日。而作为一马当先活捉蒋介石的,正是深受张学良信任的将领孙铭九。
我们都知道,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要发起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结束后,被蒋介石软禁几十年,直至老年才被放出来,重获自由。另一个主要发起人杨虎城,也被蒋介石囚禁。他的命运则悲惨许多,被蒋介石残忍杀害。
那么,当年活捉蒋介石的孙铭九,在西安事变结束,新中国成立后咋样了?他又是如何活捉蒋介石的?
让我们将时间回到1936年。
这年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张学良和红军已经发生几次战斗。可几次战斗下来,东北军接连失败,士气低迷,损兵折将。身为统帅的张学良,开始思考东北军未来的出路,迷茫不已。
就在这时,中国共产党向东北军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一边对东北军广大官兵进行停止战争,共同抗日的宣传,一边派遣共产党员来到张学良身边,向他详细讲述共产党的团结抗日政策,指明东北军的出路。
久而久之,本来就对蒋介石不满,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张学良,终于认识到大敌当前,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国家才有希望,东北军才有出路。于是经过共产党的宣传和帮助,张学良和红军的关系发生巨大转变,停止战事,建立友好关系。
期间张学良和中共代表,秘密进行两次会谈,一次和李克农,一次和周恩来,让他受益匪浅。特别是和周恩来的会谈,那天风雪交加,飞机不能起飞,张学良亲自驾驶飞机,飞至延河边简易的延安机场。
等到晚上,周恩来急匆匆赶来,双方在天主教堂进行友好会谈,达成停止战争,共同抗日的共识。但是张学良在争取蒋介石抗日上,接连受挫。蒋介石的冥顽不化,让张学良苦恼不已。
洛阳祝寿时,张学良驾机前往,对蒋介石直言劝谏,要求他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前嫌,共同抗日。蒋介石听后,不但不改,反而大发雷霆,训斥张学良一派胡言,向敌军投降,可耻!
不久蒋介石奔赴西安,督促东北军围剿红军,引起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国民党将领杨虎城等人的强烈反动。可蒋介石一意孤行,根本不听从他人的劝谏,因此双方爆发不可调和的矛盾。
无奈之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定不听从蒋介石的命令,软禁蒋介石,逼迫蒋介石共同抗日。为了执行这一计划,张学良做了一系列的准备。首先为了稳定军心,他在部队成立抗日同志会的秘密组织,将赞同抗日的将领集合在一起。
其中身为张学良的麾下将领孙铭九,就是其中一员。他年少气盛,深明大义,气血方刚,十分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盼望能共同抗日,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在得知张学良的计划后,他知道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这将会是一个创举。
那几天,西安的形势很紧张,街上不仅有国民党军政要员云集,还有警察,宪兵等横冲直撞。整个西安城剑拔弩张,就像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刃。
12月11日,张学良给孙铭九下令:「孙营长,我令你去华清池,把委员长请到这里。你们可千万不能把委员长打死了,万不得已,只能把他的腿打伤了,不要让他逃跑。」
12月12日,凌晨五点左右,孙铭九率领部队来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和他一同执行任务的还有王玉赞,负责蒋介石警卫任务的一营营长。因为王玉赞接触蒋介石更多,所以主要由他负责,孙铭九率领的部队作为突击队增援。
两队人马趁着天没亮,一队守卫,一队负责突击,让蒋介石措手不及。在一阵慌乱的枪声中,蒋介石的护卫队很快被消灭,只剩下蒋介石不见踪影。他们进屋查看,依旧不见蒋介石的踪影,只见他的衣服和帽子,假牙还在。
看这情况,蒋介石应该刚逃走不久,还没跑远。这时指挥部传来电话声,孙铭九上前拿起电话,只听到电话那头传来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声音。
他向张学良和杨虎城,报告刚刚的战斗情况。张学良询问是否抓到蒋介石?孙铭九如实说明,还未抓到蒋介石,但是应该还没跑远。张学良一听,火冒三丈,这个计划策划了这么久,蒋介石是关键人物。
如果不能将蒋介石抓获,东北军哪里有谈判的筹码?甚至他们这些发动兵变的人,也难逃一死,后果不堪设想。往大了说,这次逼迫蒋介石抗日不成功,下次就难了。那么中国未来的命运该如何?
想到这里,张学良下死命令,如果还没找到蒋介石,就让他提头来见。孙铭九深知责任重大,急忙带人继续寻找蒋介石。这时一个士兵急匆匆跑来告诉他,后墙发现蒋介石的一只鞋子。
看样子,鞋子应该是蒋介石爬墙掉下来的。他的体力不算很好,院子又被重重包围,应该还没跑远。所以两队人马兵分两路,对华清池和骊山进行拉网式搜查。经过一番搜查,华清池没有发现他的身影,只剩下骊山。
为了以防万一,孙铭九带人从南侧上骊山,王玉赞带人从左侧上骊山。上山前,孙铭九告诫士兵,如果在天亮前不能找到蒋介石,他们在场所有的人恐怕都难逃一死。哪怕蒋介石钻进了石头缝,也要把他找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快亮时,孙铭九等人在山坡上的峭壁下,发现一名士兵躺在草丛里。士兵名叫蒋孝镇,是蒋介石的族侄,对蒋介石十分忠心。就是他背着蒋介石一路翻越墙壁,上山,最终力竭躺在此地。
虽然从他口里逼出答案的几率很小,但是他们没有放弃,逼问他蒋介石的下落。就在此时,传来一声叫喊声,发现了蒋介石的踪影。只见从石头缝间,出来一个身上沾满败叶,泥土的瘦长身影,扶着一块石头慢慢直起身子。
原来蒋介石见逃亡无望,从石头间走了出来。一开始,他以为追杀他的是红军,不敢出来,直到听到东北军的声音,他的安全有保障,才坦然走了出来。孙铭九上前,让他跟着去见张学良。
蒋介石一脸不高兴:「我腰断了,一步也走不了。」
孙铭九很有耐心,背着他下山。蒋介石说:「这里这么陡峭怎么背,这里有没有马,我可以骑马下山。」
骑马风险太大,万一要是他骑马走了,可就追悔莫及了。于是孙铭九告诉他,下面有汽车,可乘坐汽车走。下山的路程,他来背他。蒋介石推脱不了,只好听从他的安排。
就这样,孙铭九成功抓获蒋介石,为西安事变增添谈判的筹码。可见,西安事变能够成功,除了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兵谏,也离不开孙铭九等人抓获蒋介石的功劳。要知道,如果他们没有抓获蒋介石,那么西安事变很大可能不会成功。
可以说,孙铭九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显著贡献的。或许他没有想到,这一小小的举动,影响未来中国局势的变化,也在世界掀起波澜。
西安事变当天上午,张学良确保蒋介石被抓获后,和杨虎城通电全国,提出八项主张。共产党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行动,并向国际上寻找支持。同年12月16日,南京政府召开会议,商量对策。
他们一边派遣何应钦等人集结兵力向西安靠近,一边组建谈判队奔赴西安谈判。两边同时进行,希望解救蒋介石。共产党这边,则由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进行谈判。迫于局势,蒋介石被迫同意共产党的主张,同意组建抗日统一战线,联合抗日。
25日下午,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但是当他到达南京,就被蒋介石软禁。蒋介石的行为,激怒东北军。这时东北军有两个主张,一个是以孙铭九等人为代表,通过强硬的武力营救张学良,并对蒋介石扬言,如果不放张学良回去,他们就投奔共产党。
一个以王以哲等人为代表的东北军高级将领则认为,他们只有与蒋介石合作,达成和平,才会有出路。也可以说,一方主战,一方主和,两方争论不休。
1937年2月2日,孙铭九不赞同王以哲等人的主张,联系几名领导干部,在一次乘车时,趁机开枪打死王以哲,抓捕杀害主和的领导人物。
客观来说,国难当头,他们在内部搞起风云,是极不聪明的做法,很快激起东北军将领的怒火。他们纷纷要求严惩凶手,平定纷争。
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东北军的分化,让蒋介石有可乘之机。从此大部分东北军效忠蒋介石,原先的东北军土崩瓦解。这一结果,谁都没想到。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拯救东北军,孙铭九动武营救张学良,也是为了东北军。可是最终却导致这样一个结果,让人唏嘘不已。
其实孙铭九杀害他人后,内心也很是懊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度想以死谢罪。但周恩来得知后,尽管很生气,但是顾及西安事变的功劳,救下孙铭九等人。
事后,孙铭九先是在苏区停留一段时间,后国共合作后,又来到租界躲避一段时间。长时间的躲避生活,让孙铭九很不习惯,不愿意过这种生活。想来想去,天下之大竟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最终他投靠汪精卫政府,成为一名伪军人员。由于做事踏实,他还升任了山东伪军保安副司令。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职位可以说就是汉奸。从一位积极主张抗日的人物,到成为一名汉奸,孙铭九身上的变化可谓之大。
甚至后来,他还积极联系原东北军为伪政府效力。他的转变,让人唏嘘不已。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铭九又投奔国民党,率领军队进攻解放军。在与解放军战斗中,他被击败,成为俘虏。后在哈尔滨,他提出投降。
新中国成立后,孙铭九被任命为市政府参事。因为他曾经成为汉奸的经历,遭受党组织审查。而之前主和派的将领,则没有受到过多牵连,这让他产生不平的情绪。他不明白,成为汉奸,这是身为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多年后,考虑孙铭九在伪政权任职期间,并没有做过伤害同胞的事情,在建国后也积极配合我党审查,没有任何怨言,对当年的错误有忏悔之心,所以周恩来从大局发出,没有对他进行处置,还推荐他担任上海市政府参事的职位。
但要说起孙铭九的过往经历,我们怎么都想象不到,他怎么会成为一名汉奸呢?
孙铭九出生在清朝末期,成长在东北。当时军阀势力,日本势力,俄国人和满清贵族等势力交错,社会动荡不安,时代混乱,反而让孙铭九从小就树立高远志向。因为这是一个靠实力征服他人的时代。
孙铭九长大后,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国后,在天津市公安局工作。有出国经历,又在公安局工作,他也算得上是个人物。而金子注定会发光的。果然不久,在张学铭的推荐下,他来到武昌面见张学良。
同时天津市公安局的局长,也向张学良推荐孙铭九。他说:「他是一个为人正派,忠诚勇敢,抗日坚决,踏实肯干的人。」可见,早期的孙铭九虽然在日本留过学,却心怀大志,具有爱国主义情怀。
于是张学良留下孙铭九,让他担任随从参谋。几个月后,他成为随从参谋秘书室的一员,主要负责东北军军官的档案管理等事宜。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孙铭九痛心疾首,恨不得打回老家,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收回我们的领土。奈何权力不够,现实条件限制,无法实现。
1935年11月,张学良担任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成为蒋介石麾下一名大将。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向红军发动进攻,围剿消灭红军力量。
但几次交手,红军依靠灵活的作战方式,英勇向前的作战精神,让东北军几次惨遭失败,损失惨重。渐渐地,他开始怀疑蒋介石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政策?
加上他了解到中共的相关政策,接触了中共人员。他才知道中共是一股正义,坚决抗日的力量。并且他们提出共同抗日的主张,他从心底里是赞同的。因为目前中国最主要的是面对外来势力的侵略。
所以在张学良等人的主张下,孙铭九承担下活捉蒋介石的任务,并成功完成任务,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提供有力的筹码。
不过时光逝去,关于孙铭九带兵活捉蒋介石的经过,仍扑朔迷离,说法不一。归纳来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张学良亲自下令,让王玉赞率领骑兵连,去华清池完成活捉蒋介石的任务。
一种是由孙铭九率领战士,于12月12日凌晨,冲进华清池大门,完成活捉蒋介石的任务。最后一种是由张治邦团长带领的东北军,去华清池完成活捉蒋介石的任务。
其中认可孙铭九活捉蒋介石的人较多,因为孙铭九在晚年接受采访,曾经向记者说出活捉蒋介石的经过,有众多文章为证。还有美国记者斯诺写的书籍,就是根据孙铭九的回忆向世界介绍的。
甚至20世纪70年代放映的电影,也是这样的体现。同时中共中央也很重视还原历史真相,想澄清华清池活捉蒋介石的真相。为此在1956年,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时,周恩来特意下令成立编辑组,专门研究真相。
除此之外,他还将当年有功的将士请到北京,开展座谈会讲述当年活捉蒋介石的经过,并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很可惜,一个关键人物王玉赞,一直未能出现在世人眼前。座谈会召开时,王玉赞也没有到场出席,讲出真相,所以导致如今的结果,扑朔迷离。
那么为何王玉赞一直不出面呢?
其实当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担心执行活捉蒋介石任务的卫队第一营官兵,会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所以事后给每个人发放了一笔安家费,遣散执行任务的官兵。王玉赞就是其中一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王玉赞离开东北军,隐姓埋名,来到云贵。新中国成立那年,他担任云南省荣军第23军临时教养院院长,参加云南起义。次年,战争结束,他回到家乡辽宁省黑山定居,过着稳定的生活。
几年后,他的身份被翻出,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在抚顺监狱服刑。12年后,他刑满释放,却因戴罪之身被送到偏僻山沟,参与劳动管制15年。直至1979年,他才恢复人身自由。
1981年12月31日,为了澄清华清池捉蒋的真相,全国政协文史办在北京再次召开,关于华清池捉蒋真相的辩论会。这次辩论会,王玉赞,孙铭九等人都参与其中。经过几天辩论核实,终于澄清了历史真相。
可由于这个资料只在各级政协范围内发行,外界很少人知道,而且辩论会的报道,主要是澄清孙铭九回忆中的不实之处,缺少对捉蒋的详细经过,所以至今为止我们还不能窥得历史的真相。
按照王玉赞所说,一共有下面几点澄清。一是当年张学良当面向王玉赞布置活捉蒋介石的任务,不是孙铭九;二是一开始发生的枪战,也是由王玉赞领导的,孙铭九带领的部队只是作为增援部队,后面才赶到。
也就是说,在孙铭九的回忆里,几乎以他为主的活动,实际上都是王玉赞领导的。因为王玉赞是作为第一支部队,孙铭九作为第二支部队,所以几乎所有进展都是以王玉赞为主,孙铭九跟在其后。
最后找到蒋介石,护送蒋介石,主要也是由王玉赞执行的。不过主要捉蒋经过,大致上是没有差别的,只是主要负责人由孙铭九换成了王玉赞。
但是时间逝去,历史遥远,我们至今已不能获得当年的真相。不过不可辩驳的是,不管是孙铭九,还是王玉赞,都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他们都参与到了当年活捉蒋介石的任务中。
晚年的孙铭九一度对那段历史,怀有愧疚之心,一心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为党工作。他还有一个心愿,想再见张学良一面。而在张学良的心里,也很想再见他一面。可惜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最终他在录像带上看到了张学良。
2000年4月8日凌晨,历经风雨飘摇的孙铭九离开人世,遗体捐献给医院研究。时至今日,媒体上对于他的评价是功大于过。我们不可否认,他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