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周恩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1973年3月,邓小平恢复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 同年8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此时的周恩来病情加重,毛泽东就把原先许多周恩来的工作有意安排给邓小平。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中,毛泽东突兀地说了这么一句 :「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在场的一位王同志这么回答道:全国人民定会团结一致,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传扬下去。毛泽东听了他的回答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他转过头,向正在思考的邓小平征求意见。邓小平稍作沉思道 :「主席,若真有那天,中国可能会重蹈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覆辙!或有一法可以解决。」
接着,邓小平把面前的茶杯和毛泽东茶杯对换了一下。
毛泽东心领神会,笑着说了句:英雄所见略同。
那么,毛泽东与邓小平在针对这一问题上,他们二人有着怎样的共同想法?
一、军队迫切需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烧至鸭绿江畔,严重威胁中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毛泽东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援朝,即为历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美帝国主义的干涉下,台海问题愈发严重。
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和苏联爆发较为严重的边境领土问题,最终趋于白热化。
中国同时与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交恶,导致国际政治斗争十分严峻,国内政治斗争同样复杂。
到了1964年,中国与苏联在北京举行多次边界谈判,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谈判破裂后,赫鲁晓夫直接把军队开进蒙古国。
到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时,苏联在其本土的亚洲部分和蒙古国共驻扎70多万兵力,军事矛头明显指向中国。
毛泽东与中共中央都感到巨大军事压力。
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不到五年时间里,苏联单方面挑起4189起边界事端。
此外,苏联军方不断增加兵力,驻扎在与中国交界的城市,不断举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1969年3月,在黑龙江珍宝岛,苏联军队与解放军发生多次军事冲突,双方都有上百人的伤亡。
1969年4月28日,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准备打仗」。
1969年6月,军委多次召开战备会议,对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性进行全面估计,其结果不容乐观,认为中苏两国很可能会爆发一场大战。
1969年9月底,有关部门疏散了北京几个机场上的飞机,为机场人员配发武器。
10月中旬,党中央甚至疏散一些中央负责同志,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多次防空演习,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在此期间,解放军八大军区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短板,令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忧心忡忡。
这段时间,毛泽东不止一次与身边工作人员谈话时,谈到自己非常担心现阶段解放军内发生的一些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末,毛泽东在一次与汪东兴的谈话时就说过:「我们的军队里面不那么纯洁。不知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军队经常有人闹乱子!」
可见,毛泽东对解放军八大军区领导权和内部状况的关注。
1971年9月,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爆发,对毛泽东是一个较为重大的打击。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已经年满80周岁的毛泽东急于安排后事,想为下一代领导人打好基础。
在这个想法的促使下,毛泽东重新启用受到错误对待和排斥的老干部,亲自着手掌握军队情况。
受命于危难之中,开始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元帅清醒地认识到: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那些反动分子长期把持军队,对人民军队建设干扰和破坏十分严重,许多单位的问题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据毛泽东指示,叶剑英开始整顿军队,肃清反动分子的流毒,提高部队战斗力,大力开展各个方面工作。
期间,叶剑英与中央军委办公会议人员着手筹备召开一次军委扩大会议,并多次派出工作小组,到各大军区了解情况。
调查和分析后,叶剑英觉得当时解放军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班子是「上层建筑」,基层部队可以看作是军队的基础。
军队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军队的领导权掌握在对党对人民忠心可靠的人手里。
想解决此前遗留的问题,无非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狠抓思想教育,其次就是进行组织调整。
叶剑英把自己这些的想法完完全全汇报给了毛泽东,得到他老人家的认可。
在此期间,邓小平同志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与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73年8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得到毛泽东的器重。
二、毛泽东:我死后天下将如何?邓小平巧妙化解
简单提一下邓小平是如何恢复工作的。
20世纪60年代末,邓小平受到错误对待,离开北京,前往江西进行劳动。
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为膀胱癌。受制于身体,周恩来已不可能再事必躬亲,细致周到主持党务、国务工作。
谁能更多分担周恩来的工作,统筹全局呢?
答案自然是受到错误对待的邓小平。
1972年12月,周恩来与其他党内同志催促政治局尽快安排邓小平的工作。
毛泽东听取政治局的汇报后,很快作出答复:同意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1973年3月,中央通知邓小平回北京,这时他已在江西居住三年多时间。
接到中央通知后,邓小平感慨地说:「我还可以再干20年。那些反动分子总想害我,是毛主席保护了我,问题总有一天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毛主席了解我。」
1973年3月29日下午,刚刚回到北京不久的邓小平,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与毛泽东会面。
看着邓小平健康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毛泽东十分高兴地说:「你要努力工作,保护身体。」
他老人家还有意将这一消息传达给媒体。
1973年4月12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欢迎访华的西哈努克亲王和其夫人,邓小平特意出席宴会。
在这场宴会上,远道而来的西哈努克亲王反倒成了配角,记者们都把镜头对准了久未露面的邓小平。
邓小平恢复工作的消息一下子传将出去,给大家带来新的希望。
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果断决定让邓小平尽快收拾全国闹哄哄的残局。
在这个大背景下,党的「十大」召开后不久,毛泽东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时主动谈到了:自己死后,中国会有怎样的局面?
这个问题不可谓不刁钻,且同样很现实。
在场一位姓王的同志想要表现自己。
他脸色一震,理了理衣领,像是憋着一股气说道:「全国人民定会团结一致,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思想继续传承下去,永不磨灭!」
王同志这个回答显然不能令毛泽东满意。
邓小平稍微沉思,对毛泽东这么说道 :「主席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们都会很伤心。但是您故去后,中国很可能会重蹈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覆辙。
到那时,对整个国家和人民都将有灭顶之灾!」
听到邓小平的回答。毛泽东眼睛突然一亮,继续追问道:「凡事有因必有果,这个乱局该如何解决?」
邓小平没有继续说话,他把自己面前的茶杯和毛泽东的茶杯对换了一下。
毛泽东会心一笑,对邓小平说:「你呀你呀,英雄所见略同。」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邓小平把自己面前的茶杯与毛泽东的茶杯对换了一下,这究竟是为何意?
难道简单调换两个茶杯,就能解决当时的问题吗?
并非如此,邓小平调换茶杯这一举动,暗合此前叶剑英元帅向毛泽东提出的对解放军各大军区的领导进行组织调整的方案。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他主动谈及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问题,又主动提及邓小平重新工作的事。
他是这么说的:「我和叶剑英同志都请邓小平同志参加军委,当委员,是不是当政治委员,以后开二中全会再进行确认。」
12月15日,毛泽东在和政治局委员谈话时,再次提及此事:「我现在请了一个军师,你们都认识,他叫邓小平,他要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还可以再添一个秘书长。
邓小平出身军队,就干脆当个参谋长吧。」
16日,毛泽东召见政治局有关同志和北京、沈阳、济南、武汉军区负责人谈话时,又主动谈起邓小平:「我们现在请了一位总参谋长,有些人怕他,他算是比较果断,我很放心,是你们的老上司。」
说着,毛泽东用手一指邓小平 :「送你两句话‘柔中带刚,绵里藏针’,做工作肯定会犯错,但不做工作本身都是一个错误。」
就这样,在毛泽东亲自干预下,八大军区领导对调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1973年12月20日,毛泽东召开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
参会者包括朱德总司令,刚参加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及周恩来、叶剑英副主席,还有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
将要被调动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坐在面对毛泽东的前排座位。
会议开始后,毛泽东先拍了拍朱德的肩膀说道:「他是好司令,是我们的红司令,绝对不是黑司令。」
接着,毛泽东依次与站立在自己左侧的几位高级将领握手谈话。
第一位与毛主席握手交流的是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
随后是陈士榘上将、解放军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少将、空军司令员马宁、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
与许世友谈话时,毛泽东故意板起脸说道:「我要你读【红楼梦】,你读了没有?」
许世友回答得很干脆:「主席,我读了一遍。」
毛主席笑着说道:「一遍不够,还要再读两遍。」
他老人家背了几句【红楼梦】的经典段落。
背过【红楼梦】后,毛泽东还要许世友学习刘邦手下的名将周勃(能进能退)。
最后,毛泽东亲切地握着李德生将军的手说:「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这样不太好。你在北京军区搞得不是那么久,办事情我比较放心。」
老人家还幽默地向众人说了两句俏皮话: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请你喝烧酒。
就这样,解放军司令员对调工作在一片欢愉友好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1973年12月22日,毛泽东正式宣布对调命令,各大军区司令员、军兵种主要领导再次集中。
譬如,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皮定均司令员对调。
其实,当时全国有十一大军区,除八大军区外,还有新疆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三位司令员没有调动。
按照毛泽东要求,命令下达十天内,各军区司令员陆续抵达新的工作岗位,每人按规定仅带了十人以内工作人员,军区司令对调工作干净利落地完成。
邓小平事后谈起此次对调必要性时指出:「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领导军队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小圈子。」
这次解放军重大人事调动还引起国外广泛关注,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学者罗兹曼就说:「许多解放军司令员离开他们工作20多年的地区,说明传统势力被打破。」
三、毛泽东故去后,邓小平如何拨乱反正的?
如果说解放军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只是「开胃小菜」,那从1975年1月,邓小平全面负责党政军工作后,他大力推行的军队改革实践,就相当于「饕餮盛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续大力推行军队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邓小平先整顿各级领导班子,消除小团团(派系)。
他引用毛泽东的至理名言: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
邓小平采取坚决措施,整顿各级领导班子,把一个地方待得时间久的领导换下来,主动提拔党性原则性强的人。
其次,邓小平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培养,建立政治学校,恢复一些专业技术院校,开设政工专业课程。
在政工干部的选择上,邓小平特别要求干部要能起到模范作用,不怕得罪人。
同时他还特别注重加强连队政治工作。
除了整顿各级领导班子,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培养外,邓小平还大力推进军队编制体制改革,即精兵简政。
在1975年军队整顿中,邓小平把编制视为制度。
经过整顿,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上年减少13.6%,军队「臃肿」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一步一步推进精兵简政工作。
从1981年到1984年,邓小平顶住各方压力,裁掉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精简掉200多万员额。
1985年6月4日,他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裁减军队员额达100万!
不光裁军,邓小平还着力调整军队结构。
在1985年大裁军中,解放军原先十一个大军区精简合并为七个,减少三十一个军以上单位。
在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十分注重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重用年轻干部。
与此同时,邓小平还高度重视教育改革。
「军队要准备打仗,必须先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重要位置上,好好办学校才是重中之重」。
概而言之,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先后离世,带领党和国家步入正轨的重担,就落在了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肩膀上。
在当时那个特殊环境,邓小平认为党必须牢牢掌握军队,即「党指挥枪」,军队不改革肯定就没有出路。
在毛主席还没有离世的时候,邓小平把「消除派性」为整顿军队首要目标。
先把军队重新拉回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沿着这个轨道继续前进。
伟人相继离世后,邓小平适时提出「提高战斗力是军队改革的根本目的」。
根据这一根本目的,邓小平大力推行精兵简政,加强教育等一系列改革运动。
在军队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关系问题上,邓小平提出重要观点,即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军民结合推动军队建设与发展。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上又一次具有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顺利地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邓小平在三位伟人相继辞世后,选择一批富有经验的老同志尽快出来加强中央领导工作,承担起了民族复兴的重任。
改革军队,只是邓小平拨乱反正的一个侧重点,他为我国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变革做了许多工作,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不再赘述。
结语
历史证明,从毛泽东与邓小平那场对话开始,即我军建军史上一次重要的军区司令对调事件,标志着以毛泽东、邓小平为首的领导人,经过长期酝酿后对解放军采取的一项重大治军治国措施。
事实证明,这一措施有力保障党中央对军队绝对统一领导,对当时政治局面起到稳定作用,为今后军队高级干部交流制度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用大白话来说,当国家真的出了乱子,王同志一门心思坚持政治斗争,且抱有天真乐观的态度是绝对办不成事情的。
只有像毛泽东、邓小平这样能够壮士断腕,不怕困难和牺牲,坚定「党指挥枪」的这一原则,才能及时稳住局面。
毛泽东与邓小平都经历过战争,那时的中国军阀割据、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与邓小平则会担心社会主义国家会存在一种「和平演变」的假象,这体现了二位伟人忧患意识的科学性。
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从不在思想上,他们同为伟大的革命理论家,把忧患意识付诸行动,转化为外在行为。
毛泽东救民于水火,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中主要成员,为了使中国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更是呕心沥血,结合中国国情,把忧患意识变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毛泽东、邓小平同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都始终坚信事业必定会成功。
正因如此,英雄才会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