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介石为何说谁背叛他都可理解,唯独张治中难以接受?

2024-06-02历史

说到国民党失败的缘由,相信不少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其高层的文恬武嬉和贪污腐败。这个问题后期甚至严重到郭汝瑰仅仅因为作风优良就被人怀疑是共产党的程度,可见其内部已败坏到何种地步。

不过,在国民党高层中也有一些品性贵重、洁身自好之人,「和平将军」张治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是国民党内少有的「诤臣」,此人一心为国为民,曾多次忠言直谏,不惜站在蒋介石的对立面。

不过,张治中虽然意见和老蒋相左,但他却是后者最器重的心腹之一。以至于1949年这位「和平将军」的出走,对蒋介石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他曾悲怆地叹息,谁背叛他都可以理解,唯独文白的离开他难以接受。为何蒋介石会如此信任张治中?

张治中的「背叛」

张治中,原名本尧,后改名为治中,字文白,加入国民党后,一直是蒋介石的绝对心腹。这也很正常,他不仅出身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还是黄埔系的骨干将领,而这两者都是蒋介石的绝对嫡系。

其实在进入国民党之前,张治中就已经崭露头角,他从军校毕业后,参加了护法运动,在滇军和桂军中都很有威望。

1924年,张治中加入国民党并担任黄埔军校入伍生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

从此之后,张治中就坚定站在了蒋介石这一边,无论是之后的北伐战争还是1930年的中原之战,他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过多久便成为了蒋介石最倚重的嫡系将领。

这里有个插曲,张治中从小就培养出了坚定的爱国情怀,在以个人利益为重的国民党将领中一直有些格格不入。

他反而与周恩来和恽代英等共产党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国家大事上看法趋同。

1932年爆发的淞沪抗战中,张治中率领的第五军表现出色,给日本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从此他走上了坚定抗日的道路,因此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坚决站在和平解决这一派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双方再次建立了统一战线,而当时张治中负责的正是湖南抗日战场。在他的斡旋下,国共双方在此地的合作堪称典范,极大延缓了日本侵略者推进的速度。

让张治中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以为国共抗日逐渐走向正轨的时候,蒋介石却暗中命人在1941年发动了「皖南事变」。这件事对张治中打击很大,让他郁郁许久。

不过,随后张治中就站了出来,给蒋介石呈上了反对意见书,他认为国共双方应该继续合作抗日。

不过张治中的提议最终并未得到蒋介石的认可,但他「和平将军」的美名却传遍了大江南北,收获国共两党很多有识之士的认可。因此在抗战结束后,他始终担任国民政府和平谈判的首席代表。

可惜的是,张治中努力促成的和平协定先后两次被蒋介石弃之如敝履,一番心血最终都付诸东流。

1949年6月26日,张治中正式对外发表【我对时局的声明】,详细阐述了他对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和对新中国的殷殷期待。此声明一出,张治中和国民党的「缘分」也走到了尽头。

黄埔嫡系、忠诚拥戴

消息传到广州后,蒋介石备受打击,虽然他已经预感到要和张治中分道扬镳,但收到确切信息的那一刻,还是怅惘许久。

他难得地向周围人吐露了心声: 「别人背叛我犹有可说,文白竟然如此!」

蒋介石之所以会如此沮丧,是因为张治中一直是他绝对的心腹。蒋介石提拔人才非常在意亲疏远近,关系亲近之人哪怕能力不济,也会得到蒋介石的偏私,在他的帮助下坐到高位。

蒋介石用人有两个偏好,一个是喜欢乡党,他的很多心腹都是浙江人,比如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都是如此。另一个就是喜欢重用自己的嫡系,这方面一般指具有黄埔军校背景的人。

而张治中能够得到蒋介石的认可,是因为他是后者嫡系中的嫡系。

首先蒋介石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上过学,而张治中也是从这里毕业的,因此他可以算是蒋介石的同门师弟。

其实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保定系」是有着很雄厚实力的,从这里毕业的人很容易得到蒋介石的认可。

不仅如此,张治中还曾经是黄埔军校的重要干部,而这个军校是蒋介石的人才摇篮,这里的毕业生被公认是老蒋的嫡系。身兼这两重身份,张治中能得到蒋介石的认可简直是顺理成章。

其次,张治中能得到蒋介石的认可,还因为他帮助后者在国民党内开辟了新的团体,为蒋介石培养了很多后备人才。

一直以来,国民党内部都是山头林立,蒋介石虽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不服他的还是大有人在。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蒋介石尝试了很多方法,其中一种就是在党内建立新的团体,为自己培养更多的嫡系和后备力量。

1938年4月,蒋介石开始命人组建「三青团」,后者从全国各地吸收了很多优秀的公职人员以及军警积极分子。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蒋介石手中的核心力量,还为中统、军统输送了大量人才。

而负责管理三青团的书记正是张治中,后者也没有让蒋介石失望。他在管理三青团的过程中不仅严格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还做到了严守机密和兢兢业业,让老蒋大为满意。

在张治中的管理下,三青团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而且其中的核心骨干都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成为了后者控制国民政府的重要依仗。

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对张治中的信任也不断加深。

不搞派系、不计得失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原因,蒋介石之所以一直对张治中信任有加,还因为后者是一个独来独往的孤臣。这一点在国民党内部其实是非常难得的,毕竟对很多国党的高级将领来说,拉帮结派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本能,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做这件事。

而张治中则不然,他虽然曾经在滇军和桂军中都担任过职务,但是在归入蒋介石麾下后,就和滇系和桂系的人断了联系。

除了一些正式的场合,他私下和这些人几乎没有接触。

不仅如此,张治中还从来不培植个人的势力,一直都坚定执行蒋介石的调令。

这位「和平将军」一度曾手握兵权,但是当蒋介石需要的时候,他不带一丝犹豫就辞去了军团长的职务,加入政治部。这种毫不恋栈权位的态度让蒋介石特别欣赏。

在管理三青团的过程中,张治中把蒋介石的影响深入到每个团员,从来没有为自己培养过什么心腹。这些人从三青团离开后只知蒋介石,不知张治中,这种处理完美契合了老蒋的需求。

在封建时代,独来独往的孤臣总是更容易得到统治者信任的,蒋介石会放心使用张治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最后,张治中之所以能够在蒋介石心中拥有与众不同的地位,是因为他是蒋介石嫡系中少见的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央军内部都以蒋介石马首是瞻,甚至有人为了讨好老蒋故意模仿他的一言一行。但是张治中却并不这样,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在和蒋介石相悖的时候会勇敢提出。

虽然有的时候,张治中的一些意见会让蒋介石很不满,可能当时他会生气甚至斥责,但是过后思考一番还是会继续信任张治中。

因为后者提出的很多意见都是有的放矢的,老蒋嘴上虽然不认同,心里却也知道对方是有一定道理的,自然不会苛责。

而且蒋介石也算是熟读史书,他知道每个一把手身边都应该有一个勇于直谏,能说出真心话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前解决。

再加上张治中的态度温和,即便是提出反对看法也不会让人下不来台,这样的部下又有谁会不信任呢?

为何与老蒋分道扬镳

正因为两个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以及满满的信任,蒋介石才会对张治中的「背叛」感到不解,甚至是深深的遗憾。但是这两个人的分道扬镳其实是必然,张治中拖到1949年6月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说白了,两个人之间的嫌隙和利益之类的外因无关,无非就是那句经典的名言: 「道不同,不相为谋!」

张治中虽然出生于普通家庭,但是父母为了让他有一个更好的前程,还是努力供他读书十年。

在书籍的熏陶下,张治中从小就树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他尤其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横渠思想感同身受。

这位和平将军之所以加入国民党,也是因为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和他的人生理想不谋而合。

可惜的是,国民党后来越走越偏,很多高层早就把「三民主义」抛在了脑后。

张治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20多年,越来越看不到改变的希望,最后才不得不选择了去另一片新的天地。

而事实证明,张治中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结论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张治中都非常符合老蒋对下属的期待,难怪他会得到后者的信任与看重。

只是两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想法从一开始就完全不同,张治中努力了很久,却始终无法改变老蒋的固执想法,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事实上,张治中的「离开」还是很体面的,他并没有像李延年等人对蒋介石破口大骂,而是冷静克制地公开了自己的声明,随后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参考资料

【和谈将军张治中】——汪朝光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金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