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67年,有人让宋时轮批判陈毅和叶剑英,他大怒:他们是开国元勋

2024-06-02历史

时轮,湖南醴陵人,黄埔五期毕业,曾担任华野10纵司令、三野第9兵团司令。

解放战争中参与多场战役,包括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还在抗美援朝中率领9兵团血战长津湖。

1955年获上将军衔。

尽管战功赫赫,但建国后他以清廉、简朴的生活为人称道。

1966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向耿直的宋时轮遭到错误批判,次年他被突然通知参加会议。

到场后才得知,他此番前来的目的是批评陈毅和叶剑英,他是怎样做的呢?

1951年底,抗美援朝战争形成积极防御态势,国内剿匪取得显著胜利。

随后,党中央、毛泽东决定整编部队、精简机关,转移资源建设国防工业,强化特种兵。

10月,林彪接替周恩来主持军委工作,11月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9年8月庐山会议后,林彪接管军委工作,通过彭德怀的整治,军队机构趋于稳定。

林彪设立军委办公会议,由罗瑞卿主持,负责日常事务。

到了六十年代,当时林彪在职期间他多次歪曲毛主席的观点,宣扬将毛泽东思想作为科研指导,主张照抄、照搬。

这对军事科研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限制了国内科技进步。

对此,宋时轮表现出不同意见,并进行了批评总结。

在他看来, 「一句顶一万句」这句话就是大肆鼓吹,对毛泽东军事思想要取其精华,切勿照搬,这样很容易犯教条主义错误。

对此,粟裕大将十分赞成,表示宋时轮非常勇敢,说出了大家都藏在心里的话。

没错,在那个特殊时期,一言一行都需要谨小慎微,更何况......

在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他因受到批判而停职检查。

在检查期间,他始终遵循党性原则,对待个人和他人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毫不顾及个人得失。

1967年秋,宋时轮接到通知参加一场「重要会议」。

到了会场后他才发现这是一场「鸿门宴」,要批判陈毅和叶剑英。

对此,宋时轮严词拒绝:「这两人都是开国元勋,对他们没有可揭发之处。」

主持会议的人听后一脸不悦,并对其进行严厉警告:「今天叫你来是解决问题的,你这样的态度会对你不利」。

宋时轮听罢也不甘示弱:「我一把老骨头了,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不在乎」。

随后就起身离开了会场。

当然了,在那个年代,宋时轮的举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作为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接连遭受批斗、罚站和扫厕所成为日常工作。

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哪怕宋时轮尊严被践踏,但他仍然坚守正直,从未改口低头。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许多老干部被解放了出来,军事科学院领导层发生大变革。

1972年10月,叶帅不再兼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和政委,院长由宋时轮担任,粟裕为第一政委。

他们将军事科学院转变为解放老干部的安置和中转站。

在此期间,他顶住压力,帮助不少老战士安排了工作。

一天, 宋时轮在海运仓招待所遇到了原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

两人曾在抗战初期作为搭档,工作非常默契。

得知廖汉生解放后一年多未安排工作,宋时轮建议他到军事科学院担任政委,廖汉生连忙答应。

通过军科党委研究后,廖汉生结束了7年的无工作状态。

一年多后,他被调任南京军区工作。

除了廖汉生,邓华也接受过宋时轮的帮助。

在抗战初期,宋时轮和邓华搭档过,后分别率部发展。

解放战争时,宋时轮在三野,邓华在四野。

抗美援朝时,邓华推荐陈赓、宋时轮为第一、第二副司令员,最终彭老总任命邓华为第一副司令员,陈赓、宋时轮为第二、第三副司令员。

邓华与杨成武来自红1军团,抗战期间在聂老总领导下工作。

后来,邓华在延安学习,随林总奔赴东北作战。

与邓华共事的战友对其人品和能力充满肯定,希望他早日回到部队,并希望宋时轮在合适的机会可以和叶帅说说这个事。

在1977年8月3日,在战友们的奔走下,邓华获任命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也算是来之不易。

1974年,张爱萍赋闲两年,出席国庆招待会。

宋时轮建议他出来工作,让他做自己的政委,并表示会为他争取支持。

张爱萍表示,暂未考虑工作问题。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并不是不想工作,而是对当时环境不满,担心遭受派性斗争。

过了几天,叶帅找到他,希望他重返国防科委,恢复副总长职务,以推动滞留项目的进展。

但张爱萍还是一直推脱。

后来,在 1975年,张爱萍重返工作岗位,成为国防科委主任,这其中宋时轮没少出力。

虽然宋时轮对老战友关怀有加,但是对待自己的子女却十分严厉,不允许他们因为自己的身份就搞特权,要夹着尾巴做人。

宋时轮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宋兰英,后来南京铅笔厂干部,改名为宋志先,鼓励她追求远大志向;

次女儿宋崇实,出生于延安,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父亲希望她脚踏实地;

三女儿宋百一是由第三任妻子郑晓存所生,成年后从事医院护士工作。

鲜有人知的是,在1975年的时候,二女儿 宋崇实和三女儿宋百一同时找到父亲,希望他可以动用自己的「关系」,将大姐宋兰英调到军科工作。

但宋时轮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说道:

「孩子们,作为父亲我理解你们希望团聚的心情,但我作为党的干部,不能做这样的事,想当初,不能将孩子调到父母所在单位的规矩是我参与修订的,你们可不能让爸爸犯错误呀。」

看到父亲态度如此坚决,两个女儿便不再说什么了。

自1981年开始,宋时轮多次向中央军委申请辞去军事科学院院长职务,以促进年轻一代领导层的发展。

但中央军委并未立即同意,他理解组织难处,努力推动新老干部的顺利过渡。

同时,他在领导院内日常工作的时,积极进行部、室领导班子的人员调整,为领导层更迭创造良好条件。

党的十二大后,宋时轮再次提出辞去院长职务,并提出对军事科学院建设的建议。

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同意宋时轮的辞职请求。宋时轮在军事科学院领导班子大会上表示:「领导干部交替体现了党干部年轻化、专业化方针的落实,现领导同志年长,继续下去可能影响工作,甚至误党误国,个人退下,党事业前进。」

退休后,宋时轮仍致力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还因为过度劳累因病住院。

一次昏迷中他关切地询问百科部人员,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口述给他们。

晚年时,他每日凝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忧心台湾未回归。

还不断专研国际形势,为中央军委提供建议。

1991年7月11日,宋时轮逝世,留下最后一句话:「记住历史,那是我们的辉煌。」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当时,为了纪念宋时轮,组织上为其举办了一场追悼会。

在会上,出现了一个名叫董竹君的女人,哭的悲痛欲绝,据说她在旧社会是风尘女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此人与宋时轮有说不清的渊源?

其实不然。

董竹君出身不好,小时候被父母送到青楼,但卖艺不卖身。

长大以后,董竹君攒了足够的钱为自己赎身,后来开了一家饭店,名叫锦江川菜。

就是在那个时候, 董竹君结识了宋时轮。

董竹君大度胸怀,多次为革命同志提供庇护,成为地下党人寻求帮助的首选。

宋时轮刚刚出狱,身无分文,通过狱友介绍信找到了董竹君,后者慷慨解囊,帮助他渡过难关。

在董竹君的帮助下, 宋时轮不光找到组织,还在在湖南建立游击队。

董竹君多次向宋世伦所在部队捐款,总额超过十万美金。

此后二人维持了足足六十多年的友谊。

所以,董竹君在宋时轮去世时感到深切悲痛。

结语

宋时轮戎马一生,爱兵如子。

抗美援朝时,面对美军封锁导致部队缺粮的困境,他深感痛心。

决心不让战士们饿着肚子上战场,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干部战士有足够食物。

在长津湖之战中,一支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成为将军心头的永远痛。

1952年,回国途中,他在鸭绿江边停车,默立良久,深深鞠躬,满头花白的将军泪流满面,表达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前辈们!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如有错误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