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岁小兵当众批评军长指挥有误,3句话说完连升3级,40岁授衔上将

2024-04-09历史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集结百万军队,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战略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当时,红四方面军主力早已撤离鄂豫皖苏区,只留下红25军苦苦坚守。由于粮食短缺、弹药不足等问题,红25军只能潜入大山游击作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人数从1.2万人骤减到3000多人,可谓是元气大伤。

蒋介石志得意满直接命令张学良在三个月内全歼红25军。本以为这是场压倒性的战争,但谁料徐海东军长用兵如神,通过游击、埋伏、围点打援等战术,红25军不仅屡次突破包围圈,还取得了一场全面胜利。

1934年5月6日,红25军主动出击,在皖西罗田县大获全胜。据统计,此战共歼敌一部,缴获上百条枪数万发子弹,银元7000块。当天夜晚,全军将士们围坐一团,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喜悦。

就在这时,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兵站了出来,他大声喊道:「这场仗打得有问题,战术漏洞很多。」话音刚落,全军将士的目光汇集一处,就连军长徐海东都打趣地问道:「能否解释一下问题在哪……」

这究竟是一会什么事?这场仗打得真有问题吗?这个小兵是何方神圣?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探寻一下这段「开国上将」。

鲜花怒马少年时

小兵名叫刘震,1915年3月3日出生于湖北孝感孝昌县。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过着面朝土,背朝天的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刘震早早就来到镇上当木匠学徒。木匠学徒并不轻松,开料、选料、开榫做卯以及组装都是他每天比做的功课。按正常轨迹刘震会成为木匠。但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官员腐败、军阀割据、列强袭扰频繁。

在「小家」和大「家面」前,满腔热血的刘震果断选择后者。1930年,刘震加入赤卫军,后加入共产党员,成为红25军的一份子。

1931年9月,刘震立下人生第一次战功。在行动中,他不仅击毙一名敌人,还在冲锋中虏获两名俘虏。正因他出色的表现,他很快就到湖北省东北道特务大队,成为1小队的一名战士。

后来,这支队伍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刘震自然而然成为一名副班长。一直以来,刘震默默无闻,恪尽职守,严格完成上级指令。但1934年反围剿战役首胜那次,刘震却语出惊人,让全军记住了他的名字。

面对徐海东的询问,刘震大声回应道:「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交战初期,我军没有占据最佳地形,机枪和火力没有发挥足够作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二,撤离期间,我军命令不统一,导致部分部队失联,死亡人数攀升。第三,战利品搬用不及时,应该早做规划,不仅能降低伤亡,还能收获更多。我认为,部队需加强战术素养,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第三,望着刘震,徐海东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连忙拍手叫好,并说道:「刘震同志敢想敢说,眼光独到,目光长远,我认为可以直接当连指导员。」本以为是一场玩笑,但第二天,刘震真的经省委224团1连指导员,连升三级。

后来第五轮反围剿失利,红军踏上长征路。军至河南独树镇时,国民党部队追了上来。为掩护大部队撤离,刘震带领1连抢占高地,用身体铸成墙壁抵抗敌军的冲击。三轮冲击国后,脸上不幸牺牲。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震含着泪鼓舞士气,带领剩余战士顽强抵抗,坚守阵地。

临近任务结束时间,刘震没有抛下任何一个伤员,他肩扛伤员,手扶担架,在战士们心中树立坚毅高大的形象。长征期间,正因有刘震一众将士的存在,红25军一路连克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部队越打越多,装备越来越精良。抵达陕北后,红25军的综合实力超过了红主力三军,成为党的王牌。

复我河山,荡平倭寇

1935年9月,刘震被提拔为225团政委,第二年他又被提拔为75师政委,要知道,当时他才21岁。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踏向中华土地。此时此刻,刘震内心激动不已,他心想「终于要和侵略者真刀真枪的对决」。

同年8月,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红军更名为八路军。当时八路军战士们需要脱下五星帽,带上「青天白日」帽。很多战士因为「围剿」战心有抵触,他们纷纷唾骂道:「抗日可以,但我们绝不带这种帽子。」

刘震明白战士们心中所想,他大喊一声让周围人注意过来,然后缓缓带上「青天白日」帽。他说道:「我们是改编队伍,达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记住,民族大义前任何事情都可以抛在脑后,我们是为人民而战。」 他的一番话引发全团将士共鸣,很快将士们纷纷带上帽子,穿上新衣服。

1938年年中,刘震率领600多人道中条山配合国民党军阻击日本部队。战斗过程中,刘震积极发展当地村民,扩充队伍,短短半年600人的队伍就扩充到上千人。同年年末,这支队伍改编为344独立团,刘震任团长。自此,刘震从一名思想工作干部转型为指挥员,他的军事才能得以体现。抗日战争中,刘震走南闯北,四处征战,屡建奇功。

1941年9月,为扩张我军建设,新四军政委刘少奇提出「化」的概念。时任10旅旅长的刘震心有不愿,他提出异议。对此,刘少奇解释道:「我们要扩张军队,就要发展人民力量,把军队化下去,一个旅就能成为两个旅,要从长远角度看问题。」听完这句话后,刘震惭愧难当。

事后,他积极落实「化」政策,1945年,他所在10旅的兵力达到原有数量的两倍。后来,刘震自己做出改变,他将一个旅的兵力分为四部分,由各团团长组织领导,自己则带领一支精锐部队。他们有时分散,有时聚集,短时间内,日寇被折磨得疲惫不堪,各据点相继沦陷。

有天,行军途中刘震捡到一本炮兵知识手册。得到这本书后,刘震自学成才并开战教学,靠着缴获的迫击炮和重炮他组建起10旅首支炮兵团。有炮兵团,10旅作战能力几何倍提升。短短数月内,10旅连续端掉日伪军140个据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落下帷幕。

开国上将,翱翔长空

解放战争中,刘震所率部队改编为东北联队二纵。辽沈战役结束,二纵更名为39军,刘震任军长。纵览整个解放战役,刘震所带领的39军多次以下克上,创下丰功伟绩,共作战434次,歼敌20余万。刘震也因常胜,被众人成为「四野虎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震成为开国上将,同时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听到这个命令后,刘震没有犹豫,他向首长表示「服从命令,一定干好!」本以为祖国空军力量还需建立,自己有时间学习,但朝鲜战争打响改变了原有的一切。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中国志愿军不远万里奔赴朝鲜作战。然而志愿军刚一到,美军便下来了个下马威,他们动用空军力量炸毁了我军援朝一半汽车。此事一经发生,中央领导便下令派遣空中力量掩护作战。当时中国只有200架战斗机,空军练习时长不足20小时,空军司令刘震更是连飞机都没做过。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震临危受命,他虽然有所担忧,但必须捍卫中国尊严。

刘震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因此他并没有着急上战场,而是组织大型的空军军演,磨练士兵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短短两个月内,志愿空军进步神速。万事俱备,只欠实战磨练。就这样,刘震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入朝,与美国在万里高空博弈。

1951年9月,中国数百家战机与美军进行大规模作战,虽说付出不小的代价,但仍创下击溃26架美军机的辉煌战绩,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空军力量。不得不说,刘震十分狡诈,他将伏击战术运用在空中作战,屡屡挫败美空军行动。抗美援朝结束后,刘震凯旋而归,并于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开国上将那天他才40岁。

经历抗美援朝,刘震深知中美空军差距,为弥补这份差距,他组织建立空军学院,为我空军事业输送大量人才。1988年7月,刘震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1992年8月20日,刘震因病逝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