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西晋王朝(153)-魏吴之战(3)

2023-12-29历史

第二次濡须之战(公元 217 年)。

公元 216 年

建安二十二年(216年)冬季,曹操治兵完毕。兴师伐吴,孙权率兵抵御。曹军进入居巢。开始攻打濡须口。当时,江淮地区的天气一直很恶劣,时常风雨交加。使得魏吴双方都受到了影响。

张辽

张辽、臧霸担任前锋,在行军过程中遭遇了持续的大雨。在泥泞不堪的路途中,前锋大军先到江边,而主力大军尚未到达。此时,江水上涨,东吴的舰船也稍稍前进。

臧霸

由于霖雨、水涨容易导致水灾。东吴水军却可以凭借舟船,而在随时可能产生的水灾中河里游刃有余。因此,张辽、臧霸的将士们都感到不安。眼见「将阵,雨甚」、水涨而缺船。张辽认为应该防患于未然,意欲自作主张的撤军。但是,臧霸坚持要执行曹操的屯驻命令而反对撤军。因此向张辽劝谏道:「曹公让我们屯驻,您却要撤军。曹公是那么英明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张辽接受了臧霸的建议,于是屯驻了下来。

濡须口

等他们屯驻到了第二天,收到了曹操的撤军令,于是主动撤军。张辽回到曹军大营后,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曹操。曹操非常赞赏臧霸的勇敢,任命臧霸为扬威将军,授予臧霸假节。天气的恶劣也同样影响了吴军。东吴水军大将董袭率五楼船屯驻于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

东吴将领董袭

但董袭大怒说:「我受孙将军的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谁再说要逃走便立斩!」于是无人敢再干涉。当夜船沉,董袭淹死。

孙权

孙权临时换上丧服,参加他的葬礼,对他的家属供应十分丰厚。

魏蜀吴三国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参与攻打东吴的各路曹军,顶着连绵不断的大雨,跋涉着泥泞不堪的道路,终于在居巢完成了集结。

居巢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在天气转好后,曹军进屯江西郝谿,开始正式进攻。在曹军前锋尚未屯驻好时,吕蒙便将其攻破。使之败退。

东吴将领吕蒙

但曹操的大军很快就赶到了,并对濡须口发起了猛攻。东吴军队在都督吕蒙、濡须督蒋钦的带领下,奋力抵挡曹军的进攻。

东吴将领蒋钦

魏将孙观在猛攻濡须口时,被流矢射伤,但仍坚持奋战。曹操事后慰劳他说:「将军受到如此重创,却表现得更为勇猛,你不是应该为了国家而更加珍惜爱惜自己的身体吗?」于是转封孙观为振威将军,但由于孙观受伤太重而最终因伤去世。

曹魏将领孙观

东吴猛将周泰继213年濡须之战后,又一次地率军来到濡须口参战。中郎将徐盛、偏将军朱然也都纷纷前来参战。当初,蒋钦的部下曾因犯罪而被徐盛处死。徐盛由此认为自己和蒋钦有私嫌。到了曹操攻濡须时,蒋钦早已被任命为濡须督,并和吕蒙持军统领,节度诸将。

东吴将领徐盛

徐盛时常惧怕蒋钦因过去的事情害自己,而蒋钦常称赞他的优点。徐盛敬重信服他的品德,与众人论蒋钦的美德。虽然吕蒙、蒋钦、周泰等人奋勇抵抗,但东吴军队渐渐力不能支。孙权最终于二月退走。公元 217 年 3 月,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营请降。

曹操

曹操虽然在濡须地区打出了「权退走」的胜利战果。但是鉴于东吴军队的顽强表现。朝中政敌的蠢蠢欲动,曹操最终选择接受了孙权的请降。于是引军返还,遂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居巢。孙权得知曹操批准了自己的请降,大喜过望。并在战后,任命吕蒙为左护军、虎威将军。任命蒋钦为右护军、典领辞讼。任命周泰为平虏将军并接替蒋钦而担任第二任濡须督。

温恢

曹操也在战后,任命温恢为扬州刺史,任命蒋济为扬州别驾。第二次濡须之战,在曹操的猛攻之下,防守濡须的孙权被迫率军退走,并遣使请降。曹操取得了名正言顺的胜利。但曹操后方不稳,朝堂之中的反对势力蠢蠢欲动。再加上西线还有刘备进逼汉中,所以,还不具备大规模渡江条件的曹军。见好就收,退出了濡须一线,还屯居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