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战胜利后,刘少奇提出的发展政策,为何得到中央肯定?

2024-02-01历史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条道路的选择,一种是国民党蒋介石提出的「中国之命运」,即继续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排斥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力量,可能会把中国引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

而另一种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一个包括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在此基础上,国共内战不可避免产生。而这时刘少奇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

这种策略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这个策略是决定新中国胜利的关键性决策?

所谓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即大力向东北华北地区发展,建立根据地,同时将江南的部队转移到江北,向南做好防御。

向北发展就是要继续打击敌伪势力,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尤其是要发展东北力量,尽可能控制东北地区。向南发展其实就是要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准备对付国民党的大举进攻,从而保障主力完成「向北发展」的任务。

从1944年下半年一直到日本投降,中央的战略方针一直都是全面扩大解放区,重点就是向南发展。

但是,抗战胜利之后,日本投降以后,中国的命运就变成了如何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到底是接着国民党的老路,还是跟着共产党开辟一条新道路。

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如果还是一味向南发展,甚至是到国民党统治的腹地进行发展的话,势必会遇到困难。

更进一步地说,当时的东北地区反而因为各种势力交织,国民党的势力并不算强大,而且「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关键就在于东北。

那么,为何东北在那时如此重要呢?

当时,毛主席在进行政治报告的时候,就多次强调:「东北四省沦陷时间最长,又是日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低,我们要加紧在那里的工作。」

抗战胜利之后,毛主席更是愈发觉得东北地区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我们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还有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因为在日本投降之后,东北的战略地位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东北地区不仅仅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更为关键的是交通和各项基础设施都比较发达和成熟,可以直接利用的军事设施也比较多。

更为关键的是,东北临近苏联,如果能够彻底控制东北,那么就意味着可以改变解放区长期被敌人包围的困境,而且还可以有一个强大的后方基地,可以为全国的战场及时做好各种补充。

与此同时,如果东北再次落入国民党之手的话,上述的优势不仅不复存在,更为关键的是,解放区就会处于国民党部队的南北夹击之下,对于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 在1945年9月17日,刘少奇电联毛泽东、周恩来:「东北为我势所必争,热、察两省必须完全控制,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全国战略必须推进‘向北推进,向南防御’方针。」

这也是刘少奇第一次提出的战略方针,后来毛主席在复电之后,正式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同时,刘少奇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要坚决舍弃南方其他根据地。因为对于当时的共产党来说,全国的力量和国民党仍有较大的差距,虽然经过了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规模,但是和国民党相比起来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不少的南方根据地来说,本来就是共产党辛辛苦苦拿下的,而且不少的根据地也都是当地的共产党人苦心经营非常多的时间才做好的,而这个时候要直接放弃,很多人在开始是不太理解的。

但是,在他们听完刘少奇的解释以后,也同意了。

因为,对于当时的国民党来说,他们的主要兵力都在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以南地区,国民党的腹地有着大量的军队部署,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够把兵力集中起来,那么就难以抵抗国民党的大举进攻,向北发展就无从谈起。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发展东北,因为当时的东北地区大部分依然在苏军的控制下,可以说莫斯科和东北苏军对于共产党在东北的发展在当时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在二战之后的雅尔塔会议上,可以说是对于中国的主权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当时对于东北地区的划分,苏联也有着自己的考虑。

在日本人被赶走之后,斯大林曾经公开宣布支持蒋介石,因为当时苏联对于中国一直是两头押宝,尤其是在抗战胜利之后,他更加看好国民党,并且希望能够拉拢到蒋介石。

不过,美国自然不会同意蒋介石和苏联走得太近,所以很快便从中作梗,而且蒋介石态度也比较摇摆,而且1945年10月1日,蒋介石更公开要求苏联同意一艘美国舰船在大连停靠,苏联方面对此极为愤怒。

因此,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态度对于共产党方面就变得更加亲近了。所以,就在十月份,苏联把大部分的军队都撤了出去,而且绝大部分的管理权都移交给了共产党。

自此,东北的主动权就转移到了共产党手中,东北的局势也变得逐渐明朗起来。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是经过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它是以东北为重点,充分利用苏联红军的援助和东北的工业基础,迅速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后来打败国民党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根据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及时确定的,更是体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灵活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