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设军争他,朱德副之,终失所愿

2024-02-06历史

设军争他,朱德副之,终失所愿

朱德,共和国的奠基者之一,我军的创立者,不折不扣的第一元帅,毛主席口中「朱老总」。然而,他曾有短暂的可能成为另一人的副手。

我党曾为争取此人加入,特意设立一支军队,期盼他担任军长,而朱德则屈尊做他的副手。只可惜,世事无常,最终未能如愿。

那么,这位备受重视的人物究竟是谁?为何受到如此待遇?又因何事而未能实现呢?

1. 韦杵的故事:韦杵,1883年出生于贵州安龙,家境清贫,幸得外祖父的支持得以进入私塾求学。他以考取功名、建功立业为己任,但晚清政府的腐朽让他开始接触和接受先进的思想。

1905年,他回到家乡担任高等小学教员,但深感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特别是看到少数民族受到欺辱,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从军,加入了云南新军。

2. 韦杵:韦杵,1883年生,贵州安龙人,出身贫寒,幸得外祖父资助得以进入私塾读书。他读书刻苦,年少时便立志要考取功名、建功立业。

然而,晚清政府的腐败让他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1905年,他回到家乡担任高等小学教员,深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尤其是看到少数民族备受欺辱,他决定投身军旅,加入了云南新军。

1909年,他考入云南讲武堂特别班,与朱德同窗。在那里,他系统学习了军事知识,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民国时期,他参与了护国运动,参加了川军入川作战,随后又参加了护法战争。到了1920年,他已经成为了滇军第6团的团长。

在唐继尧的指示下,他参加韦杵指示吴学显杀害顾品珍,随后他率领部队到达广西柳州,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韦杵所在的滇军与桂军联合,共同东征讨伐陈炯明部,以保卫广东革命根据地。

在各大战场上,韦杵战绩辉煌,凭借卓越的战绩被任命为第3混成旅旅长,自此坚定支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在大革命期间,他当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在北伐战争中担任第8师22团团长。

然而,孙中山的突然离世使韦杵对国民革命的未来感到担忧,特别是对蒋介石后来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作为政治部主任的中共党员朱克靖积极开展工作,加上与老朋友朱德的接触,使得韦杵对蒋介石政府的统治愈发反感。

尤其是在南昌起义前夕,蒋介石对中共党员的迫害达到高潮,韦杵甚至一度被说服,考虑参与南昌起义运动。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爆发,刘伯承、周恩来、叶挺等人紧急召开会议,对起义部队进行整编。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撤销原第4军,设置第9军,并任命韦杵为第9军军长,朱德为副军长。

然而,命运弄人,韦杵在起义当天突发疾病,未能参与。尽管如此,为了争取他,会议上仍然特设第9军,将军长之位交给他。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起义打着国民党的旗号,因此起义的主力第二方面军实际上是国民革命军的第二方面军,其中很多起义者也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员。

韦杵当时是革命军第9军第28师师长,他的加入无疑可以更好地率领这支队伍。然而,尽管如此,命运的捉弄还是让这一任命成为了遗憾。

韦杵的遗憾,源于未能参与起义;中国革命的遗憾,源于他当时的能力和职位远超朱德。如果他能加入革命,无疑会给中国革命增添一份力量。

那么,韦杵后来的命运如何呢?他病愈后,重新回到了国民革命军第9军28师,并被蒋介石派去追剿南昌起义的部队。

原本决心投身起义军,如今却要镇压同胞,韦杵对此心怀矛盾。他表面上服从命令,但实际行动却充满拖延与敷衍,任由起义军自行离去。

尽管身处国民政府,他对蒋介石的不满日益加深,尤其是看到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残酷迫害。在目睹这些事情后,他加入了李济深、蔡廷锴等反对蒋介石的行列。

然而,在中原大战后,蒋介石成功统一了国民党内部各大派系,手中的军队变得极为强大。军队就是权力,李济深等人在国民党内部虽然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显得无能为力。

"韦杵以反蒋政府之名战斗,最终被通缉并化名隐退。然而,当他目睹国家在抗日战争中的困难时,他再次出山。他加入了国民政府的第58军,成为新编12师的师长。

有人可能想知道他为何不加入我党,其实很简单,因为当年我党的军队也被编入了国民军中,成为国民党第8军,也就是后来的'八路军'。"

因此,无论韦杵加入哪个队伍,都不会改变他的信念。他一直期待国民政府能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为中华民族谋福利。

韦杵的想法很美好,但未能实现。在抗战胜利后,他目睹了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特别是蒋介石打算再次在国内发动战争,这让他深感失望。

因此,他决定再次隐退,退出军界。直到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已经56岁的韦杵加入了云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实现了多年来的愿望,弥补了因病未能参与起义的遗憾。

韦杵的一生,充满了无数的阴差阳错,遗憾与错过。有人说,如果叶挺能够一直坚持革命到新中国成立,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开国元帅之一。

同样,韦杵也有可能成为共和国最耀眼的人物之一,如果当年没有那场病的出现。但是,历史没有假设,也不会重来。

只能感叹世事无常,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