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共元老姬鹏飞: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因故未授将军军衔

2024-05-10历史

姬鹏飞,我军传奇英雄,曾是军医,21岁即投身红军,历经长征磨砺。他既曾挥剑沙场,又在外交舞台大展才华,是经受住重重考验、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卫士,其事迹令人敬仰。

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外交战线上功勋卓著,曾任外交部要职,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良多。尽管遗憾未曾荣获军衔,但他的卓越贡献与不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医生加入了红军】

姬鹏飞,本名姬宏邠,别名吉洛,1910年诞于山西乡野。少年时,为谋生计,16岁入冯玉祥所创西安陆军医院训练班,毕业后留任看护。年方弱冠,便晋升第五陆军第十四军军医处副处长,才华横溢。

姬鹏飞在军阀军营中,虽身处混乱,但内心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他曾在西安接触并深入理解了共产主义,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对革命充满了同情和支持。甚至在李大钊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遭遇不幸后,他也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悼念活动。

1931年12月,国军26路军掀起「宁都暴动」之际,姬鹏飞怀揣着坚定的信念,毅然投身革命的洪流。他后来回忆道:「起义前,我得知消息并深表赞同,共产主义的理念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的行列。」

起义部队后来前往苏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姬鹏飞担任15军军医处处长。正值中央苏区红军遭受严重「围剿」,姬鹏飞挺身而出,参与了赣州、龙岩、漳州、水口等地的「反围剿」战役医疗救护工作,在战火纷飞中展现了其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

那段艰辛岁月,却意外铸就了他更加坚定的革命信仰。1933年2月,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苏区扎下了根。同年8月,姬鹏飞接任红5军团卫生部部长一职。每当回想起在苏区的医疗工作经历,他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深深的感慨。

昔日苏区医疗匮乏,物资紧缺,敷料须反复清洗消毒,直至破败不堪方得遗弃。下肢溃疡病在战士中屡见不鲜,医疗队却不畏艰难,因地制宜,施展土法妙手回春,竭力救治伤员。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主力部队无奈撤离。姬鹏飞调任军委卫生部保健局副局长,率野战医院追随红1军团踏上长征之路。征途艰险,医疗条件极差。食物与医疗物资匮乏,病患众多而医者寥寥,每团仅有一军医,护工多为孩童,妇女仅数人。

姬鹏飞曾回忆:「医疗队总殿后,绝非安全之所。病患众多,药食匮乏,我们仍尽力而为。」首批红军出草地,有人饱食而亡。闻讯后,姬鹏飞速告全军,先饮稀粥,勿贪食过量,避免无谓牺牲。

1935年深秋,姬鹏飞随着红1军团的步伐踏足陕北,此后便肩负起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的重任。一年后,他抵达延安,随即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部长。

在延安时期,姬鹏飞于中央党校、抗日红军大学及中央马列学院深入学习马列主义及军事理论,这一时期的深厚学识为其日后在军队政治领域的杰出表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弃医从军,展露军事才能】

1938年冬季,姬鹏飞被派往皖南,协助新四军构建医疗体系,他参与了后方医院的设立,为新四军医疗服务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石。至1940年初,当医疗体系逐步成熟,姬鹏飞做出了重大决定——放弃医生身份,全职投身军旅。自此,他结束了十四年的医疗工作生涯,担任新四军苏北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踏上了新的征程。

姬鹏飞担任领导期间,始终贯彻党中央的「南稳东战北进」战略,引领挺进纵队在苏北开辟抗日根据地。此地不仅是华中敌后抗战的关键支点,也是新四军与八路军的重要桥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他积极参与了被称为「东进序曲」的郭村保卫战和黄桥战役,为新四军在苏南站稳脚跟、建设苏中抗日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随后,他与陶勇将军携手,共同开辟了苏中抗日根据地。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姬鹏飞英勇担当,出任新四军一师一旅政治部主任,迅速安抚军心,筑牢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同年秋,他调任苏中区第四地委书记,全面统领该地区党、政、军、群各项工作,展现了卓越领导才能。

自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根据地军民在英勇的领导下,灵活运用战术,成功打破了日伪梳篦式大「清乡」的企图,不仅守护了根据地与军民的安全,更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日本投降后,姬鹏飞为将苏北、苏中、苏南解放区连成一片,指挥了兴化、盐城等战役,配合新四军清除了运河与通榆公路的日伪据点。其中,兴化解放战役尤为出色。

当时,国民党伪二十二师占据兴化城,拒绝归顺新四军。为稳固苏中、苏北解放区,党委毅然决定发起解放兴化之战。在姬鹏飞的精妙指挥下,经过三天四夜的激烈战斗,我军成功攻克兴化,树立了苏中部队攻城的典范,并为苏中大兵团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苏中区党委的机关刊物【苏中报】在9月3日的社论中高度评价:「兴化战役书写了兴化抗战史上的崭新篇章,其战斗之激烈、战果之丰硕,堪称苏中地区前所未有的壮丽篇章,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

1945年11月,华中野战军正式组建,由新四军原班人马构成,包含四个纵队。其中,姬鹏飞出任第七纵队司令,领导该部队开展各项战斗任务。

内战爆发后,1946年7月,苏中解放区英勇发起苏中战役,斩获「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姬鹏飞领导第7纵队在如南战役中大放异彩,重创国民党49师,俘敌六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此役成果斐然,毛主席亲发电报祝贺。

姬鹏飞,这位骁勇善战的将领,在淮海战役中崭露头角。作为陈毅司令员的得力助手,他长期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1949年春,他奉命南征,横跨长江,参与了解放杭州的伟大战役,并担任杭州警备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将军」成大使,只因国家有需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诞生。仅一个月后,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正式成立。国家之立,交往为先;交往之道,使者为要。在选拔外交人才时,毛主席曾言:

中国已与众多国家缔结外交关系,亟需充实外交人才库。新中国外交如「重起炉灶」,亟需新鲜血液。解放军历来是育才之地,故中央决定从军中精选一批精英,充实外交战线,共筑国家未来。

依照该指示,周恩来总理兼任外交部长,亲自从军队中挑选精英。这批来自新中国的外交官,因其独特的背景,被誉为「将军大使」,他们肩负起国家对外交往的重任,开启了新中国外交的新篇章。

由于在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的卓越表现,1949年11月,周恩来总理慧眼识珠,特邀姬鹏飞进京参与外事筹备。姬鹏飞虽意外获此殊荣,却内心矛盾,既留恋军旅生涯,又恐难以胜任外交重任。

因此,他前往上海,与老首长粟裕和陈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粟裕将军以军人的身份耐心地开导他:「身为军人,当国家需要时,将军别无选择。」他深受触动,立即表示坚决执行命令,并随后前往北京接受外交官培训。

姬鹏飞39岁便踏上了外交舞台,以年轻将军大使的身份开启了他的外交生涯。他将后半生献给了中国的外交事业,成为驻外使馆工作的先驱者。他为中国驻外机构的建立和首批外交人员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和赞誉,并成功地将这些经验推广至其他驻外机构。

1950年9月,姬鹏飞奉命赴民主德国上任。临行之际,周总理叮嘱他:「外交如同军事,需以‘文仗’取胜,切勿轻举妄动。」姬鹏飞不负重托,出使期间,他稳健行事,推动中德关系稳步发展,实现了双方关系的全面进步。

在民主德国,毛主席的威名远扬,许多工作站、农技站、农业生产合作社及少年先锋队皆以他的名字为荣。1955年,姬鹏飞圆满完成使命,返回祖国。那时,已有约60个中国代表团访问过民主德国,展现了中德之间的深厚友谊。

姬鹏飞因1950年投身外交事业而错过军衔授予,实属遗憾。然在出任大使之际,毛主席慷慨允诺大使保留军籍。故1952年军队评级时,姬鹏飞亦获参与,此等殊荣,足以彰显其非凡地位与卓越贡献。

因其在战场上表现卓越,姬鹏飞荣获预备役中将军衔,并享受行政六级待遇。然而,在1955年的军队授衔仪式上,作为驻外使节的他未能参与评衔工作,最终预备役中将军衔未能正式授予,留下些许遗憾。

建国以来,众多军人转业至中央与地方,虽未获军衔殊荣,却贡献卓越。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刘少奇、李先念等尤为杰出。外交舞台上,耿飚、伍修权等被誉为「将军大使」,同样功勋显赫。他们虽无衔,但功勋永载史册。

【投身外交场,成杰出外交家】

自民主德国归来,姬鹏飞投身外交事业,历经近二十载春秋。他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任期长达十六年,后升任部长,履职两年。

姬鹏飞是外交部的中流砥柱,由副部长晋升为部长,深得毛主席的赞誉,被誉为外交部的「中坚力量」。在周总理的高度评价下,他的存在对于外交部而言至关重要,周总理曾言:「无姬鹏飞,外交部难以运转。」

姬鹏飞在外交部工作期间,曾多次代表中国访问英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他遵循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教导,致力于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为70年代中国外交的辉煌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导并精心策划了我国一系列重要外交策略,亲力亲为地推动了包括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外交破冰、中日建交以及签署【巴黎协定】等重大外交活动,展现出卓越的外交智慧和领导力。

在外交舞台上,他坚定立场,机智敏锐,尽显外交家的风范。特别是在中美两国关系解冻的关键时刻,他更是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魄力,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时,曾遭遇风波,幸得姬鹏飞一句话巧妙化解。1971年10月20日,基辛格再次来华,随行百余人,为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之旅铺设前路,虽遇波折,却终得以顺利推进。

在通往钓鱼台国宾馆的途中,一条醒目的「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横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更令人惊讶的是,基辛格入住的房间内,一份英文电讯稿上赫然印着:「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一幕令基辛格心生不悦,也为中美关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次日,姬鹏飞陪同基辛格游览人民大会堂时,轻松地笑道:「别介意,各国与民众互动方式各异,你们靠电视报纸,我们则依赖墙上的标语。昨日反美标语今日变欢迎标语,宣传有时略显夸张。」此言一出,基辛格的疑虑烟消云散。

当面对傲慢的对手时,他毫不退让,坚守原则。1972年1月3日,黑格作为基辛格的副手来到北京,负责尼克松访华的具体事宜。在与姬鹏飞外长会谈时,黑格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中国提供恐怖分子名单,以确保美国总统的安全。

姬鹏飞听闻后,虽心怀怒火,但依旧镇定自若地回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安宁,社会秩序井然,何来恐怖分子之说?请贵国总统宽心,我国政府必将全力保障总统先生之安全。」其言辞坚定,合情合理,令黑格无言以对。

外交谈判场上,他立场坚定,进退自如。尼克松访华之际,姬鹏飞外长与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共襄五次会谈,每次交锋均秉持理据,巧妙周旋,终占上风,彰显大国风范。

在一次会谈中,罗杰斯巧妙运用措辞,试图在关系正常化这一概念上玩弄文字游戏。他声称:「正常化即意味着改善关系,甚至在尚未建立外交关系时也能实现关系的改善。」

姬鹏飞态度坚定,毫不动摇地坚守原则,他清晰地阐述道:「关系正常化,其核心在于建立稳固的外交纽带。即便目前尚未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仍可逐步增进了解,推动双方关系走向更加正常的轨道。」

罗杰斯提议搁置台湾问题,先构建两国间的常设联络机制,并互设贸易、旅游办事处等。姬鹏飞则强调,台湾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将难以推进。罗杰斯进一步声称大陆与台湾为两个「实体」,暗指「两个中国」。姬鹏飞果断反驳,重申中方立场,让罗杰斯哑口无言。

论及经济贸易合作,罗杰斯竟摆出一副高傲姿态,声称中美贸易的经济价值微不足道,美方并不急于推进。对此,姬鹏飞坚决回应:「我们秉持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贸易合作本是美方所倡,更有众多美国商人热切希望与中国外贸部开展商贸往来。」

此事随后呈报至周恩来总理处,消息亦传至尼克松耳中,令其大为不悦,对罗杰斯予以严词斥责。次日会谈之际,罗杰斯坦承前言之失,并表明美国对中美贸易深感兴趣,愿提供诸多便利。

【为「一国两制」竭忠尽智】

1979年初,姬鹏飞肩负起中央外交领导小组组长与对外联络部部长的重任。同年九月,他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自1983年八月至1990年十月,他还兼任了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一职。他身兼多职,始终坚守岗位,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

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姬鹏飞先生倾注了无尽的精力与心血,为两地的回归谈判和立法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努力与智慧,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1983年8月起,姬鹏飞亲自主持中英谈判。谈判初期,英国方面回避主权议题,导致四个月内五次磋商均无显著进展。为此,姬鹏飞召集会议专题研讨,会上他明确指出:

在考虑香港问题全盘部署时,宜尽早启动谈判。对于议程内容,我们坚守香港主权移交为核心,但在表述上亦需兼顾英方接受度。在此次会议原则指引下,我们灵活应对,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从而成功化解了中英谈判的僵局。

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姬鹏飞精心策划,带领团队细化政府对香港的具体政策,力求明确务实。该政策经中央批准后广泛传播,他更亲自主持港澳工作会议,召集骨干力量,深入解读政策内涵与制定背景,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

1984年9月,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初步达成共识。姬鹏飞亲自领导谈判团队和港澳办成员对协议草案进行细致审查,特别对附件一进行了多处修改,最终获得英方认可。同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

1985年盛夏,中央决策层决定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并任命姬鹏飞担任主任一职。同年七月,姬鹏飞主持了委员会的首次全体会议,他着重强调,制定这部基本法,旨在以法律形式确立并巩固「一国两制」的宏伟构想,为香港回归奠定坚实法治基石。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我们深入而细致地展开讨论,并不断修正完善。每一环节都需谨慎对待,不容许任何轻率行事,以确保工作的圆满完成。

姬鹏飞为了解香港同胞对基本法起草的意见,消除其政策顾虑,三次亲赴香港。他详尽介绍了起草工作规划,与各界人士广泛交流,并在多个场合重申我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展现出政府对香港事务的高度重视和诚意。

在1990年2月17日,起草委员会终于通过了【草案】,同年4月,人大也顺利通过了该草案,这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法律框架正式确立。他曾表示,到香港去「只带耳朵,不带嘴巴」,充分展现了其务实低调的作风。

此举象征着香港回归,并确立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石,为香港的繁荣稳定铺设了坚实的道路,树立了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因此,姬鹏飞被誉为「香港基本法之父」,其贡献永载史册。

在主持香港基本法工作期间,姬鹏飞不仅参与了香港谈判,还为中葡关于澳门回归的谈判贡献智慧,并两度亲自赴澳门调研。1988年10月,他主导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历经数次公开征意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于1993年3月获得全国人大授权通过,为澳门回归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姬鹏飞在推动香港和澳门回归、起草基本法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他的贡献不可磨灭,堪称「一国两制」的杰出开拓者。

【「我只是个普通的干部和党员」】

2000年2月10日,享年91岁的姬鹏飞在北京安详离世。他的一生丰富多彩,无论是医者仁心、战士英勇,还是外交家的智慧与风范,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与卓越的品质,让人深感敬佩与缅怀。

他最为人称道的,便是那份质朴的自我定位。他生前未曾撰写自传或回忆录,对此他坦言:「我不过是一名平凡干部与党员,无甚可道。」他强调:「所有成就,皆归功于党和毛主席的指引,我仅是追随其后,尽职而行。」

他以一生之力,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卓越风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党和祖国召唤,他便奋不顾身,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风云变幻的外交舞台,都倾注全力,矢志不渝。姬鹏飞,党员楷模,楷模之典范,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