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雍正继位后,到底是怎么对待胤禩的?为什么说八阿哥是自寻死路?

2024-07-19历史

凭心而论,雍正继位之初,对八爷党的成员,尤其是胤禩本人,还是相当宽和的。

胤禩能成为他夺嫡路上的劲敌,能力上肯定是出色的。更何况,雍正继位后忙着整顿吏治,打虎亲兄弟,自家人能搭把手,就再好不过了。

刚继位的时候,雍正对胤禩的态度简直称得上宠溺。刚刚继位,他就把胤禩封为廉亲王,还任命他为总理事务王大臣。

和他一起被任命的,还有三个人,一个是雍正最亲密的弟弟,怡亲王允祥。一个是雍正继位的大功臣,隆科多。一个是当初夺嫡时倾向胤禩的马齐。

可见,雍正不仅给足了胤禩体面,而且是真的不忌惮他的势力。如果是做个样子的话,只把胤禩加进来就成了,何必再加入一个态度不明的马齐呢?

当时康熙刚刚去世,雍正还下诏,因为居丧期间他心绪不宁,所以一切上奏,都交给四位大臣处理。一切谕旨,也由四大臣发出。

要是一般人,看到皇帝不仅不追究过往,还有重用之意,也就高高兴兴的合作了。反正夺嫡风波早已尘埃落定,现在争也争不出来什么,何不愿赌服输?

可是胤禩不一样,他生母是辛者库出身,地位卑贱,所以他从小就不能养在生母身边。他幼年时曾经和雍正一样被佟佳皇后抚养,可是佟佳氏死后,雍正可以回到生母乌雅氏那里,他却只能换一个养母。

稍微大一点,他靠着自己的能力一度赢得了父亲的欣赏,还吸引了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和他亲近,大臣里也有许多称赞他。

可是,因为夺嫡时操之过急,他引起了父亲的忌惮,被斥责为「形同狗彘之阿哥」,「辛者库贱婢所生」

童年落寞,少年风光,待到失宠后,待遇又急转直下。这样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导致胤禩性格有点敏感偏执。

雍正示好,是希望他们兄弟可以同心协力,希望他像十三阿哥允祥一样做自己的臂膀。可是在胤禩看来,这是施舍,接受了雍正的好意,就是承认了雍正的胜利,是认输。

更何况,胤禩不相信雍正能有这样的好心。所谓施恩,不过是麻痹自己,以后雍正必然会清算自己。既然如此,自己何必低头,被人家像猫玩耗子似的耍一遍再弄死,岂不是更丢人。

所以,即使雍正先后任命胤禩管理上驷院和理藩院,胤禩也依然对雍正心存警惕。而且,他的警惕不是沉默的忧惧,而是宣之于口的挑衅:「皇上今日加恩,谁知道明天会不会杀害我呢?」

人际交往中,如果一方心存怀疑,那对方的一切举动都是不怀好意的佐证。

对于胤禩的才能,雍正是认可的。他曾经说:「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才。」

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面对胤禩的戒备,雍正做了许多事情安抚他。

胤禩的母亲是辛者库出身,他的舅舅也一样是辛者库出身的贱籍。出身卑微,也是胤禩心里的痛处,康熙虽然曾经宠爱他的生母良妃,也曾经宠爱这个儿子,但并没有改变他母亲或舅舅的出身。

雍正继位后,为了安抚胤禩,把他舅舅从贱籍抬为旗人,还赏赐了他舅舅佐领的世袭职位。

胤禩曾经管理内务府,和一个叫佟吉图的官员交好。后来佟吉图退休,还说自己要:「藏器待时」暗示以后胤禩继位,自己要为胤禩效力。雍正把这个人也提拔为山东按察使,表示自己不怀疑胤禩,真心要和胤禩两家变一家,一起为大清的江山奋斗。

然而,胤禩始终不相信雍正是真心要放下旧事,不相信雍正不打算清算自己,而是要让自己和允祥一样做他的臂膀。

在这种偏见的影响下,胤禩和雍正之间的关系不仅没缓和,反而愈发激烈了。

出于对雍正的不信任,胤禩开始在工作上出错,大错小错频繁出现,说不清是有心和雍正作对,还是试探自己这位皇帝四哥是不是真的既往不咎。

雍正让胤禩管理藩院,当时科尔沁部的台吉(蒙古贵族的尊称)来京城,按照惯例,应该赐给他们盘缠。可是胤禩不知道为什么,不给这帮人发盘缠,把他们全撵回去了。

这群台吉以前很受礼遇,这次被胤禩气的哭着回去了。

雍正继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可是胤禩不仅不帮忙,反而拆雍正的台。雍正用铁腕整顿贪官,他却摆出一副「仁慈」模样,表示自己很理解贪官的苦衷,有时候甚至还自行放过他们。

这就是在雍正的雷区蹦迪了。

他要是在其他事情上搞小动作,邀买人心,雍正可能不至于特别生气,但是整顿吏治、解决财政危机,是雍正继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是雍正新君上任烧的第一把火。胤禩在这件事上和雍正唱反调,属实作死。

雍正继位之初宽待胤禩,是希望胤禩的才干能用来帮助自己。可是胤禩这么一番操作下来,他对雍正的作用,和英国在欧盟中的作用差不多了。

还有一些小事,胤禩做的时候未必有那么险恶的用心,但是在胤禩的不合作态度下,许多行为都显得可疑起来。

比如运送康熙的棺椁的时候,按照旧规矩,要用两万多民夫,但是胤禩密奏,建议裁剪一半。这件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既可以看做勤俭节约,也可以看做居心叵测:你是在指责祖先浪费民力,还是想让皇帝担上不敬祖先的罪名?

再比如雍正任命胤禩负责上驷院,胤禩上奏说马匹太多,可以裁剪。这个奏疏虽然有指责康熙奢靡浪费的嫌疑,但也没对雍正表现敌意。

可是不巧的是,一次雍正出宫祭祀,隆科多接到密保,说有刺客图谋不轨。隆科多赶紧把祭祀的地方检查了一遍,等到雍正到达东陵的时候,隆科多还特意叮嘱雍正小心,怀疑是「诸王变心」。

这么一来,胤禩建议减少上驷院的马匹,就显得可疑了。你建议裁剪马匹,是想刺王杀驾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朝廷没有足够的马匹可用吗?

在雍正看来,以你的能力,不至于这些小事都做不好。现在频频出错,无非是态度问题。

雍正是个细心的人,当他想哄胤禩回心转意,和自己一起为建设大清发光发热的时候,他连胤禩为生母家族感到自卑都能考虑到。等他对胤禩失望的时候,胤禩的无心之举也可以是居心叵测,更何况胤禩本来就不老实。

雍正让胤禩掌管工部,可是雍正奉康熙的神牌入太庙,发现油漆味特别大。其实这都是新工程,油漆味大很正常。只不过雍正心里带了偏见,就觉得胤禩是对父皇不敬。

在雍正看来,胤禩连父皇都怨恨,对自己就更不用说了。雍正越想越气,命令胤禩和一起办事的侍郎、郎中,在太庙前跪了一昼夜。

雍正和胤禩的矛盾爆发,是一次内务府问题。胤禩向雍正提议,内务府开销太大,不如裁剪披甲人的数量。

于是,雍正就让庄亲王允禄和内务府的常明、来宝去和胤禩商量,具体怎么处理披甲人数量的问题。

结果这四个人商量一番,最终不仅没拿出如何裁剪的方案,反而得出结论:应该增加九十五人。

到这里,雍正已经有一点不高兴了。你先口口声声的和我说要削减人数,等到会议之后,又说要增加人数?

雍正最后还是按照胤禩之前建议的,每个佐领留披甲五十人,其余的裁剪。

本来到这里,事情就该结尾了。可是和他们一起开会的常明,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把消息泄露出去了!

部门裁员,从古至今都是大事,严重的甚至可以引发造反(李自成直呼内行)。这次也不例外,本来这些人觉得自己给皇家服务,地位不一般。结果现在得知自己又被裁剪的可能,不着急才怪呢。

这些人跑到胤禩的府邸闹事,后来失控,居然开始抢砸起东西来了。第二天,这群愤怒的人依然没有消气,又跑到另一个内务府大臣家里闹起来!

聚众闹事,砸的还是亲王的府邸。此事非同小可,雍正立刻下令调查,谁是牵头的,谁闹的最狠。

雍正让胤禩指认,闹事的时候,谁跑在前头。胤禩指出五个人,雍正下令将这五个人斩首,其余的人全是绞监候。

这五个人被斩首之后,雍正通过调查,居然发现:这五个人竟然都与骚乱无关!自己是被老八牵着鼻子走,滥杀无辜了!

这可把雍正恶心的够呛,他终于意识到,老八是不可能和自己兄友弟恭了。他不仅不想和自己合作,反而对自己不怀好意,抽冷子就想阴自己一下。

这下,雍正彻底厌恶了胤禩,他处罚了这次会议的其他人后,下令革除了胤禩的王爵。

看到自己这位皇帝四哥动了真怒,胤禩既不认错,也不害怕,因为他早已认定雍正不怀好意,现在不过是露出真面目罢了。

看着胤禩不慌不忙的样子,雍正更认定胤禩用心险恶,是想气自己,如果自己一怒之下真杀了他,反而遂了他的心了。

雍正要总结康熙生平事迹,需要相关材料,要收集康熙生前赐给阿哥们的诏书和笔墨。可是胤禩却拒绝交出康熙给他的诏书和笔墨。

其实胤禩这次和雍正对着干,也不全是为了气雍正。主要是当初为了废太子的事,康熙曾经严厉的批评过胤禩。胤禩害怕雍正用这个做素材,写他坏话。

胤禩咬死了不交,硬说这些诏书和笔墨随着其他文件一起焚毁了。为此,胤禩还赌咒发誓:「我若虚言,一家俱死。」

雍正可不相信什么「文件一起烧了」的鬼话,所以一听胤禩拿全家性命赌咒,赶紧把胤禩削去宗室身份,和胤禩断绝了家人关系。

被贬为平民后,雍正又让人审问胤禩,可是胤禩还是那番说辞:「我要是说假话,一家不得善终。」

雍正怒不可遏,你说假话,却赌咒我也不得善终?

最终,雍正下令,将胤禩囚禁在宗人府里。还派人给胤禩传话:「你现在已经不是宗室成员了,不能继续叫这个名字。你该换个名字,你自己找一个吧。」胤禩故意借着埋汰自己来恶心雍正:「就叫阿其那。」

雍正本以为胤禩生性狡猾,被自己狠狠整治一顿,就会低头,至少装模作样的收敛一下。谁知胤禩在和他作对这件事上,居然如此坚定。

那就不用客气了,雍正让群臣给胤禩议罪,就是要把胤禩的案子定性。而胤禩也不示弱,还放出话来:「我本来食欲不振,现在决定好好吃饭,多活几天。」你不杀我,那咱们就这么僵着,看谁能熬过谁。

然而,胤禩这么说,只是为了输人不输场。实际上,在夺嫡失败,雍正继位的时候,他就失去了心气。雍正四年的秋天,这个康熙曾经的爱子,就病死在了囚禁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