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千算万算,算准了突围时机和对上峰的回复,偏漏算瞌睡,遂覆没

2023-12-31历史

国军俘虏

整七十师师长陈颐鼎差不多把什么都算到了,唯独漏算了一个觉。

奉命出击的时间,陈师长拿捏得很是到位。除了曹福林有些不同意见外,包括顾总司令、王敬久兵团司令官都无话可说。

7月2日,顾总司令打电话给陈师长,要求整七十师即时北上,推进到嘉祥,与曹福林师长的整五十五师取得联系,随时查报由董口、临濮集「窜渡」黄河的刘伯承部情况。

陈师长有些踌躇,顾的言外之意是要陈部与曹部合力阻击刘伯承部,大概是情况未明,才没有明确指示。考虑再三后,陈决定遵从命令,到了济宁后再说。

达到济宁后,陈师长挂通了顾总司令的电话,说明了自己的看法:整七十师肩负鲁西七县警备任务,部队若为查报情况而全体北上,定会造成警备部署全盘混乱,而本师一四〇旅旅部即驻扎嘉祥,完全可以胜任此一任务。

陈师长说的是一个很牵强的理由。既然有情况,警备部队不就应该出动吗,非得等到刘伯承部突进鲁西七县才叫任务恰当?

但是顾总司令同意了,要陈在济宁待命,尔后归二兵团王敬久司令官指挥。此种原因,据整编三十二师师长唐永良所言,陈颐鼎是江苏人,「这个师据说是顾祝同的旧部」。有这么深厚的渊源,陈师长所说就不是牵强理由,必须认真对待了。

但情况实在紧急,曹师长和他的整五十五师正在郓城遭到刘伯承部猛烈进攻。7月5日王司令官乃下令,整编七十师推进到嘉祥(还是顾总司令说的那个嘉祥),于7月9日向巨野、随官屯、孟姑集等地前进。

陈师长接令后如何前进的呢,前进后准备干什么呢?对于这些,陈师长在回忆时一概未说。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王敬久司令官对救援态度敷衍。

根据其他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大致可以推定,七十师与其他「各师」是负有救援五十五师职责的,但可能主要救援责任落在邱清泉、胡琏等部身上,而王敬久司令官本身对此任务兴致不高,命令是下了,如何前进就成了「各师」的自由活动。

二是整五十五师太不经打。陈师长说,「各师尚未集中完毕,郓城守军整编五十五师即被歼灭」。

而这时整七十师恰好「自由」活动到了嘉祥,接着就在嘉祥一待就是四天。整七十师一三九旅二二四团二营营长叶佛佑记得,当菏泽(应该是郓城)方向传来隆隆炮声时,一三九旅旅长唐化南还不屑地说:「曹福林的五十五师完蛋了!」

这里有一个插曲。整五十五师被歼后,叶营长所在二二四团奉陈师长命外出搜索,没想到有了一个大收获,在高粱地里找到了余悸未消的曹福林师长。当曹师长、陈师长两位长官见面后,叶营长听到,曹师长反复追问陈师长到嘉祥的时间,弄得陈师长好是尴尬。

但陈师长再滑,也躲不过重上战场的命运,因为下命令的是蒋委员长。委员长可没有他下面这帮泥鳅将军这样油油滑滑,以前刘伯承部要找还找不到,现在竟跑到家门口,这样的机会可不是随便就会有的。

陈师长和他的整七十师于是被命令与其他「各师」靠拢,向巨野进击,以期歼灭共军。军令如山,但陈师长还是偷偷拨了几下算盘,把二二四团留在嘉祥,让野炮营唐营长把野炮带到济宁。这是陈师长的底线思维,如果事情坏到极点,那么他也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做好这些面向未来的安排,陈师长鼓起雄心,张大双眼,调动起每一个视听细胞,出发了,时间是7月12日。

第一天就是激烈的战斗,这是坏事也是好事,陈师长旗开得胜,俘获共军士兵「600名」。这让陈师长觉得自己此前未免过于低估了自己,又过于高估了共军。

但不要以为陈师长是那种一得意就忘形的人。他不会,他一直牢记着几个月前鱼台一役谢懋权旅长的惨痛教训,决不会被一场胜利冲昏头脑的。

果然陈师长很快发现了一些值得警醒的问题。

12日晚,整七十师、整三十二师、整六十六师附近都发现监视他们的共军。不久整编三十二师师长唐永良来电说,他所在的独山集与羊山集电话不通,护送伤兵的小队被打了回来。然后陈师长又注意到他所在的六营集居然是沙地,根本构筑不起工事。

种种情况,令陈师长焦急万分。在与唐师长沟通后,两师决定靠拢在一起,其后一起退守嘉祥、济宁。但这个决定遭到了王敬久司令官的反对,王命令两师向南退向羊山集。

唐永良和陈颐鼎两人的回忆,在这里发生了一些偏差。

唐说是去救援羊山集的整六十六师,而且往南面打了一天。陈说是在羊山集整六十六师掩护下向金乡退却,但由于整三十二师正向六营集靠拢运动中,向金乡撤退已晚。

陈在说到整三十二师的这次靠拢运动时,好好地嘲笑了唐师长一把,说整三十二师一个旅把夜间行动听成了白天行动,不幸被解放军截击;还有一个旅被打得七零八落,就剩一个残破的团了。但陈承认,两师汇合后,14日的确结结实实打了一天大仗,结果毫无进展。

14日近黄昏,陈师长看准了,唐师长也看准了,此时如再不突围,将永无突围时机。这一提议,再次被顾总司令和王司令官拒绝,饬令原地坚守。

但两位看准了时机的师长决心不可动摇。黄昏后,按预定计划,整三十二师在左,整七十师在右,大突围开始了。

但突围的结果却一好一坏。据唐师长说,他带着整三十二师趁虚蹈隙一路猛进,由于事出突然,共军阻击甚为仓促,整三十二师大部突围到济宁,检点人马,尚有官兵五千余人。但唐师长好事变成了坏事,因为这一突围,他被以「违抗命令畏罪潜逃」的罪名押送南京接受军法审判。

整七十师呢,则在突围中被击溃。

陈师长是这样回忆的,由于整三十二师「入夜后,即直接由六营集向东走小路,经杨柳桥向济宁方向撤走,在撤退途中由于未按计划实施,队形混乱,完全失去战斗力,未经任何激烈战斗,即纷纷放下武器」。

但是唐师长可不同意陈师长的说法,他认为是陈师长自己中途变卦,害怕承担责任,行动迟疑,才导致部队行动失措,致使全军覆没。唐师长这么说,是因为他在南京受审时,听说了陈师长发给蒋委员长的密电。密电大意是,「我本要遵从军座的意旨死守六营集,惟唐某坚持突围,我不能反抗」云云。

这是唐师长的说法,除此以外,另有一个说法,来自于整编八十五师师长吴绍周。

吴说,这个说法是他在永年军官教育团听来的,告诉他的人不是别人,就是陈颐鼎,就是前面说了N次的陈颐鼎师长。

这个说法是:撤退时,陈睡过去了,等他醒来,部队已经过去,便躲入麦田为解放军尖兵捕获,师长被俘,全师仓促应战,未及半天,即全部缴械。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