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是民国奇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缔造了一支抗日劲旅

2024-07-27历史

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分崩离析。这支曾经战将如云,能与中央军抗衡的中原第一军团树倒猢狲散。老大冯玉祥躲进了太原的晋祠,他手下战将不是投降了蒋介石,就是跑到天津当起了寓公。只有「五虎上将」之一的宋哲元比较惨,被杨虎城切断了西归的路,无家可归。宋哲元原本想带着队伍东渡黄河去山西,到友军的地盘上避避风头。没想到,阎锡山把事情做得很绝,他将黄河上的渡船搜罗一空,全部弄到了东岸。宋哲元见岸边没有渡船,就明白人家阎老西根本就不欢迎他。可不欢迎也得去,不然他和手下的弟兄们只能做蒋介石的俘虏。于是,宋哲元给阎锡山不停地发电报,希望他能看在曾经并肩作战的情分上,拉兄弟一把。阎锡山收到电报后装作信号不好,始终不予回复。

走投无路的宋哲元在河边瞎转悠时发现了三条小船,靠着这三条小船,他带着一队亲兵渡河到了晋南,而大部队只能丢在对岸,等待被中央军收编。进入山西境内,宋哲元陆陆续续收拢了一批溃兵,为了给这千把兄弟们找条出路,他决定去太原一趟,找「天下第一抠门」的阎锡山当面谈一谈。可越往太原走,宋哲元的心里就越没底,生怕事情没办成,还遭人奚落。走到山西饭店的时候,宋哲元决定要先见一个人,此人如果不能帮他摆脱眼下困境,那自己只能解甲归田,去天津当寓公了。

这个人名叫萧振瀛,是宋哲元的结义大哥。萧振瀛在民国算得上是一个奇人,他得把兄弟遍天下,家中的结拜兰贴几乎等身高。人在倒霉的时候,做什么都没有了信心,宋哲元虽然给萧振瀛去了信,但人家能不能来他心里没底。终归交情这东西是跟现实挂钩的,自己现在已经不是西北军的大将了,说是丧家之犬也不为过,别人躲着自己实属人之常情。没想到,萧振瀛一收到信就赶来了,见到自己的萧大哥,宋哲元压抑许久的委屈终于一下子发泄了出来,他拉着萧振瀛的手眼泪流不止。过了许久他才开口说道:「大哥,我实在撑不住了,见你一面之后我就打算去天津。」

萧振瀛见宋哲元要撂挑子走人,赶紧劝说:「明轩(宋哲元字),虽然西北军垮了,但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咱们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宋哲元摇摇头说:「以前冯先生在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是貌合神离,现在这个局面人心更散了,要再把大家凑到一起比登天还难,至少我是没有那个本事。不怕大哥笑话,眼下我就连见阎锡山的勇气的都没有,兄弟们现在无处栖身,东山再起从何谈起呀?」

话刚说完,宋哲元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激动地站起来问道:「大哥难道有办法说动阎锡山,让他收留我们?」萧振瀛摇了摇头。宋哲元见状又一屁股坐回到了椅子上,失望地说:「那你就别再劝我了,我知道你是好意,可事已至此,还是让我解甲归田吧。」萧振瀛没有理会宋哲元的自暴自弃,而是平静地说出了一句话:「我虽然没有本事说动阎锡山,但我有办法帮你重新组建一支西北军。」说完,他翩然而去,留下宋哲元一个人在那里目瞪口呆。

宋哲元原本以为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可转念一想,这事既然出自萧大哥之口,说不定还真能有奇迹发生,因为萧振瀛从来不说大话。其实,在收到宋哲元的信之后,萧振瀛就有了以宋哲元为首,重建西北军的初步构想。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西北军的老兄弟们拧成一股绳。这件事看起来不难,可实施起来真的如同宋哲元所说--比登天还难。因为老西北军的将领个个都是悍将,自恃颇高,谁也不服谁,背地里互相掐那是常事儿。中原大战前,这帮人还都给冯玉祥面子,表面上还算说得过去,战败之后,老冯的面子也都不好使了。

但萧振瀛对此很有信心,因为西北军将领跟他都是拜过把子的兄弟,冯玉祥的面子可能不好使,但他萧大哥的面子,这帮人一定会给的。没办法,很多时候江湖义气就是比领导权威更有凝聚力。萧振瀛首先找到同在山西避难的张自忠。此时,西北军残部当中就数张自忠的建制最完整,基本没有啥损失,一共有五千人马。萧振瀛找到张自忠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张自忠对于重新组建军队表示赞同,但是在拥戴宋哲元做带头大哥这件事上他有意见。张自忠认为,论能力宋哲元不如他;论实力,他现在手下的兵马比宋哲元多好几倍,当老大他比宋哲元更有资格。

萧振瀛看出了张自忠的心思,他随即说道:「大家现在都是难兄难弟,不分彼此,我在你这说话还好使不?」张自忠当即表示:「大哥说话,我言听计从。」萧振瀛说:「那就好,我萧某拥戴宋哲元。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威望足以服众;二是为人够坦诚、仁厚。」张自忠也是个实在人,性格耿直,一下子就明白萧大哥的意思。作为带头大哥的能力是其次,重要的是人要厚道,对兄弟们包容,大家才能在一起共事。道理想通了,张自忠豁然开朗,爽快地表示对萧振瀛服从到底。

张自忠带了一个好头,萧振瀛之后的工作就比较顺利,散落在各地的西北军将领纷纷响应。萧振瀛找的最后一个人是「打虎将」赵登禹。最后找赵登禹并不因为二人关系疏远,而是萧振瀛原本认为说服他是最困难的。因为赵登禹此前在西北军是师长,可是以重组后的编制来看,他只能当个旅长。没想到,萧振瀛在说出自己的顾虑之后,赵登禹啥意见都没有,十分爽快地说:「怎么干,我听萧大哥你的,别说让我当旅长,就是当个团长或营长都没问题。」

见将人基本上都拢到了一起,萧振瀛把兄弟们召集到一起,开了个见面会。在会上,他提议暂定编成一个军,由宋哲元坐第一把交椅,张自忠位居第二,对此大家都没有意见。内部意见一致,萧振瀛便着手运作最关键的环节。重组军队不是关上门过家家,要有中央给的正式番号才有效,为此萧振瀛决定到南京去走走门路。到了南京,萧振瀛最想见到的人自然是蒋介石,但以他的身份要见老蒋必须要有人引荐。萧振瀛找的引荐人是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于老是陕西人,曾担任过陕西省主席,跟西北军素有渊源。于老在国民党中德高望重,他的面子蒋介石不能不给。见到蒋介石后,萧振瀛说明来意,希望南京政府能对宋哲元部进行整编,没想到蒋介石答应得很痛快,让他去找军政部长何应钦落实具体事项。

见事情办得如此顺利,萧振瀛欣喜不已。可当他找到何应钦后,迎面一盆冷水浇了他个透心凉。何应钦说,编制之前是有的,不过眼下已经给别人了,至于新的编制什么时候有,要等等看。萧振瀛一下就明白了,蒋介石口头答应只是在敷衍他,其实人家心里压根就不同意。等,对萧振瀛而言简直是一种煎熬,因为流落在山西的兄弟们正在苦苦盼着自己的好消息;可是不等,就此回去,那就前功尽弃。进退维谷的萧振瀛决定重新想办法。

这一想,两个多月就过去了,直到有一天萧振瀛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消息,说张学良的东北军准备接收太原兵工厂。看到消息后,萧萧振瀛眼前一亮,有了主意。通过关系,萧振瀛得知蒋介石第二天一早要出门开会,于是他天不亮就跑到蒋介石的官邸楼下苦等。见到蒋介石后,萧振瀛表示自己只需要三分钟,三分钟后立刻走人。之前蒋介石让人家空欢喜一场,现在如果连三分钟的时间都不给,那也太不近人情了,只得勉强答应。萧振瀛知道成败就在这关键的三分钟内,为此他整整考虑了一夜,对蒋介石当下的心理进行了深度的揣摩。

中原大战之后,作为赢家的蒋介石看似万事无忧,其实上是忧心忡忡。老蒋一心想的是一统天下,虽然此战他击败了冯玉祥和阎锡山,但张学良的东北军入关让华北的局势更加复杂。华北一旦被东北军完全掌控,跟东三省连成一片,势必尾大不掉,到时候说不准张学良还会与他争夺天下,这是老蒋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琢磨清楚了蒋介石的心病所在,萧振瀛开口就从东北军接收太原兵工厂的新闻说起。蒋介石一听这事儿,神态立刻凝重起来。萧振瀛见话说到了点子上,就继续讲:「接收兵工厂只是一个开始,随后东北军就会接收整个山西,山西一向是华北的核心,如果此地真的被东北军收入囊中,那张学良的势力必然暴增,这对于中央而言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蒋介石盯着萧振瀛问道:「对此萧先生可有妙计吗?」萧振瀛回答:「有,以晋制奉!晋军元老温寿泉是我的至交好友,此人曾出任过山西副都督,在晋军将领中威望很高。我可以请他到太原策动晋军将领抵制东北军入晋。」听到这里,蒋介石面露悦色,问萧振瀛吃过早饭没有?此言一出,萧振瀛知道今天自己撞大运了,回答道:「一早就来了,还没有吃。」蒋介石随即邀请他共进早餐。

萧振瀛今天所说的,正是蒋介石眼下最关切的事情,为了能与其深谈,他甚至将早上的会议给取消掉了。吃过早饭,蒋介石把姐夫孔祥熙找来,让他协助萧振瀛办理此事。孔祥熙很快就交给了萧振瀛两样法宝;两万元钱和一张委任他为中将参议的任命书。萧振瀛拿着钱,随即以中将参议的身份去找温寿泉,结果还真把事情给办成了。由于晋军将领们坚决地阻挠和反对,东北军愣是没有踏入太原一步。

事情办成了,蒋介石自然不会亏待萧振瀛。等到二人再次见面时,萧振瀛表示,只要中央肯接纳我们,我们今后坚决脱离冯玉祥,为蒋总司令马首是瞻,从而代表中央驻守华北。作为回报,蒋介石最终答应宋哲元在山西重新组建军队。不过,事情到此只成功了一半。蒋介石虽然点头了,但华北理论上是少帅张学良的势力范围,还要得到他许可才算大功告成。

跟张学良打交道,对于萧振瀛而言要比跟老蒋容易一些。因为萧振瀛本身就是吉林人,曾在东北供职,与众多东北军将领都是至交好友,张学良身边的大红人万福麟就是其中之一。从蒋介石这里拿到许可,萧振瀛转身就去了天津面见张学良,在万福麟的引荐下,他见到了炙手可热的少帅。有了此前与蒋介石打交道的经验教训,萧振瀛也给张学良来了个对症下药。

现在山西的问题让张学良最为烦心。在出关助蒋之前,蒋介石就承诺山西、平津的地盘由东北军来接管。可阎锡山在山西经营多年,树大根深,虽然人已经兵败下野,但阴魂不散,不论是当地的政府还是晋军依旧听从他的号令,别人根本无从插手。谁都知道山西富得流油,经济实力丝毫不逊色平津,可眼瞅着到嘴的肥肉就是吃不进去,张学良的心情可想而知。

因此萧振瀛一见面就对张学良说:「副总司令,现在以宋哲元为首的西北军旧将就在晋南,他们这些人都恨透了阎老西这个不讲信用的老东西,您现在只要同意将宋哲元部收编,到时候都不用您亲自出面,就可以达到监视和制约山西的作用。」张学良一听动了心,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既然自己现在得不到山西,不如找根刺扎在那里,也好让阎锡山难受难受,反正军饷和装备都由中央出,自己何乐而不为。此时万福麟也在一旁打边鼓,一个劲儿地替萧振瀛说好话,于是张学良顺水推舟,将事情答应了下来。

张学良一点头,这件事就算是大功告成,1931年1月,宋哲元的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收编,成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冯治安任三十七师师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同年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萧振瀛为总参议。日后的一支抗日劲旅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