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谎言与真相:老蒋炸黄河说看见了蛟龙,传闻宋美龄日记有记载

2024-07-28历史

1938年7月,蒋介石身染重病。

蒋介石的这次重病,心病无疑是最严重的病灶。因为正是在6月9日,他亲自策划了震撼中外的「花园口决堤事件」。

灾难发生后,国民党高层透露,蒋委员长有一天站在黄泛区前,目睹了汹涌的洪水,吓得魂不附体。回到家后,他因受惊过度而病倒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5万大军未能消灭日军2万,这是蒋介石的一个重大失误。

1938年4月,台儿庄大捷之后,蒋介石为了争取更多战功,急于进攻。他在徐州地区集结了二十万军队,迫切地希望再赢得一到两场胜利,以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由于谋划不周,他的军事部署很快被日军侦察到。日军迅速调动了30万大军,准备趁势在徐州消灭这20万中央军。

经过几次交锋,双方都察觉了对方的意图,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临时调整作战计划。

5月18日,蒋介石命令中央军在日军完成包围之前撤离徐州。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日军一支两万人的部队早已悄然渡过黄河,绕道至后方,企图截击原本准备支援徐州的第一战区中央军。

这支日军部队隶属于第14师团,其指挥官正是日后臭名昭著的土肥原贤二。

当时,日军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徐州以东或北方,而在徐州以南或西侧,并没有大规模的军队驻守。

陇海线内侧,黄河以南,一直是中央军稳固的大后方势力范围,按理说,日军不应出现在此地。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土肥原贤二竟然如此胆大妄为。

为了配合日军14个师团包围徐州的中央军,他提前渡过黄河,在陇海线的内侧设下了埋伏。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徐州的战役并未按计划展开,反而程潜的中央军意外地发现了一笔意外的战利品——整整一个日军师团,超过两万人,竟然送到了他们眼前。

中央军与日军之间的豫东战役即将爆发。

为了全歼这支嚣张的日军,蒋介石亲自飞赴第一战区指挥作战,紧急调动附近的中央军共计12万人,对土肥原贤二的2万部队形成了合围之势。

12万对2万,即使中央军在军事素养和武器装备上与日军存在差距,也如程潜所言——「吃也能把它吃掉!」

然而,当战事爆发时,中央军的作战决心却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5月23日,土肥原贤二决定将兰封作为突围地点,对驻守在此的桂永清所率领的第27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不到一天时间,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所指挥的一个军队就遭遇了惨败,仓皇溃退。这使得土肥原贤二成功突破了程潜精心布置的包围网。

老蒋得知桂永清丢失了阵地,气愤地怒骂了一声「娘希匹」。

与此同时,他命令程潜迅速填补空缺,并下达了严厉的指示:「一定要让土肥原贤二有来无回!」否则,这将成为整个抗战史上的一大笑话。

就在程潜以为自己重新修筑的合围壁垒已经牢不可破,剿灭敌人只是时间问题时,守卫商丘的黄杰却带着部下变成了逃兵。

因此,日军第14师团迅速从商丘蜂拥而出,成功突破包围圈。等到程潜再度调兵遣将时,已经为时过晚。

此刻,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土肥原贤二进行合围,已经失去了优势。

由于徐州地区的大批日军发觉无法与中央军在徐州展开决战,此时他们已气势汹汹地向豫东进攻。

迫于无奈,中央军只能迅速撤离豫东地区,重新调整军事部署,以准备应对日军的大规模进攻。

中央军撤退后,土肥原贤二再次占领兰封,并且意图觊觎开封。

此刻,国民党众多高层中悄然形成了一项极为危险的「紧急备案」。

蒋介石「以水代兵」,导致了抗战的惨痛灾难

在中国的军事历史中,共有近20次利用水代替兵力的战例,且大多发生在河南地区。

由于此地坐拥黄河的天险,而黄河以南则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土地。

一旦黄河口被掘开,任谁都只能望着那一望无际的黄泛区,心生畏惧。

显而易见,这种「以水代兵」的策略虽然成效显著,但它引发的负面后果同样让人难以承受。

由于其引发的洪涝灾害,黄泛区数百万人将会家园尽毁,数千万亩农田也将颗粒无收。

黄河水一旦到来,必将淹没无数无辜的百姓,随之而来的是房屋和农田的湮灭,最终导致连年大面积的粮食歉收,饿殍遍野的惨状。

自从土肥原贤二重新占领兰封后,开封与其仅相隔数十里。

一旦开封失守,郑州也将不可避免地沦陷,届时中央军在中原地区的军事布防将如同蚁穴般崩溃。

因此,针对郑州防御,国民党内部早已制定了一个紧急备案,即「以水代兵」。

1935年时,蒋介石的德国顾问法肯豪森曾建议:「如果最终战线退守到黄河,中央军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制造洪水来加强对日军的防御。」

尽管当时的战局尚未达到这个地步,这个提案却始终在蒋介石的积极考量之中。

因此,当土肥原贤二成功突破程潜的包围圈时,国民党的许多高层立即想起了这一议案。

陈果夫、陈诚、姚琮和王若卿等人相继向蒋介石提出建议,提议在河南黄河段实施「以水代兵」的紧急计划。

以下是王若卿给蒋的电报内容

黑岗口的水位比开封高出30丈,两侧堤坝都被水包围,一直被视为险要工程。

作为河南的政治中心,开封应当首先被摧毁,以防止其资源落入敌手。

王若卿主张在黑岗口开辟决堤口,陈果夫则认为应选择武陟,而姚琮则建议在刘庄和朱口附近进行。

然而,国民党内部一时间并未提出具体议案,对于蒋介石而言,他的态度是「看天吃饭、临机而定」,并没有明确的计划。

1938年6月3日,土肥原贤二突然向开封展开猛烈攻击。

蒋介石被吓得立刻打电话给程潜,命令他立即执行「以水代兵」的紧急计划,并严肃告诫程潜:「打破一切顾虑,坚决行动,务必全力以赴!」

换句话说,就是不管决堤之后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先挖开堤坝以阻挡敌人再说。

对于决堤口的位置,地方与中央军队一时无法决定,试探性地在赵口尝试了几天。期间,蒋介石不断急切地下达催促令,严厉告诫扒堤的中央军:「切勿心慈手软!」

1938年6月9日凌晨,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花园口被炸开了。

黄河之水霎时间奔涌而至,携带泥沙的汹涌河流瞬间冲破堤防,摧毁了整个堤口,形成了一个数百米宽的巨大豁口,且有不断扩大的不可控趋势。

滔滔黄河水瞬间淹没了眼前的沃土与农田。

正值梅雨季节,连续几场大雨使黄河水位急剧上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赵口先前淤塞的堤口再次被冲开,大量黄河水涌入,与来自花园口的洪水汇合,瞬间导致贾鲁河水位急剧上升,洪水以崩塌之势向外溢出。

由此,一场人为造成的巨大灾难酝酿而成。

花园口决堤后,汹涌澎湃的洪水瞬间吞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淮阳等地,继而沿颍河、淮河,向东南方向肆虐蔓延。

听说黄泛区的灾害已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心中忐忑的蒋介石焦急地前往黄泛区沿岸进行视察。

凝视着黄河水激起的滔天巨浪和汪洋一片,他的面容时而阴沉,时而明朗,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黄河上出现「走蛟」的传说,蒋介石真的是目击者吗?还是这一切都是杜撰的谣言?

蒋介石离开黄泛区后,便罹患了一场重病。关于这次疾病的起因,蒋家对外一直秘而不宣。

有人认为蒋介石在黄泛区受到了惊吓,目睹了黄河水中出现的蛟龙,结果因此遭受了果报,进而生病。

此外,据传宋美龄在日记中也提到了当天蒋介石在黄泛区目睹「庞然大物」的事件。然而,这份日记的具体出处至今未见官方资料和权威记载。

在笔者看来,走蛟一事历来虚无缥缈,难有定论。蒋介石之所以大病,具体缘由恐怕只有他本人和蒋氏家族清楚。然而,大致的病因早已广为人知,并不是什么公开的秘密。

接下来,我们将从花园口决堤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中寻找蒋的病因:

花园口决堤所造成的黄泛区,东西延展超过400公里,淹没了三省44个县,近3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与农田。

同时,肆虐的洪水导致89万人溺亡,受灾人数达1200万,约390万人失去家园,成为流离失所的灾民。

更加令人恐惧的是,黄泛区直接淹没了三省多达1200万亩的农田,几千万人沦为饥肠辘辘的灾民,300万人在异乡饿死,甚至无处安葬。

显而易见,洪灾蔓延如此之广,持续如此之久,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这是蒋介石当初下令「花园口决堤」时未曾预料到的,也是他无法承受的。

我认为,蒋介石之所以生了一场大病,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根据多方史料记载,蒋介石当时已经身患疾病,只是需要外界刺激才能发展成严重的病症。

二、15万中央军围剿2万土肥原贤二部队,虽然最终失败,这对蒋造成了极大的刺激。不甘、屈辱和愤怒使得蒋内心火烧火燎、精神抑郁。

「三、‘花园口决堤’的严重后果远远超出了蒋的预期,并且是他无法承受的。」

换句话说,无论是围剿土肥原贤二的失败,还是「花园口决堤」事件,这些都成了促使蒋介石病症彻底爆发的导火索。

从韩启桐和南钟万1948年发布的【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数据来看,「花园口决堤」堪称天怒人怨之事。

一旦这一罪行被完全证实,蒋介石将不可避免地被全世界视为人民公敌和民族罪人。显然,这是他无法承受的后果。因此,在大祸发生后,他需要巧妙脱身,找人替他承担责任。

果然,在「花园口决堤」事件发生后不久,蒋介石便指示手下对外宣布,称这一惨剧是由于日军炸毁大堤所导致的。

对于国民党的抛锅行为,日军迅速发表声明,指责这是蒋介石处心积虑的阴谋嫁祸。

之后,关于是谁开启了「花园口」的争论双方互相指责,争执不休。

在全民抗战的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认为这一惨祸是日军造成的,因为这种解释不仅合情合理,也符合日军的形象定位。

无论如何,将责任推给日军这一点,蒋介石把握得非常精准。

然而,「花园口决堤」无疑成为了整个抗战期间最惨痛的灾难,其带来的祸害一直延续到抗战结束,经过岁月的沉淀,真相终将无法掩盖。

因此,蒋介石很可能精心编织了另一个美丽的谎言,以便在未来事发时为自己寻找退路。他虚构的这个谎言便是所谓的「花园口黄河走蛟」事件。

元代古籍【韵会】曾记载:「蛟,龙属,无角曰蛟。」这是我们祖先描述的一种神话生物。

它虽具龙形,却无龙角,尤爱在潮涨时掀起波涛,翻江倒海,酿成洪涝灾害,使沿岸居民生活困苦。

众所周知,在建国之前,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很容易受到怪力乱神的影响,对一些封建迷信表现出极大的痴迷。

当年,黄河沿岸的百姓中,一直流传着关于「走蛟」的传说。每当黄河发生水患,人们便会高呼「走蛟啦!」并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应对灾难。

显而易见,蒋介石借助于「花园口决堤」走蛟这一谎言,正好可以掩盖他造成的灾难,并暂时保住他在国民心中的形象。

即使将来有人拿出证据,坚定地宣称这是蒋编造的谎言,那些迷信于封建思想的人们大多也会视而不见。

在蒋介石精心编织的谎言中,这样的故事应运而生:某日,蒋委员长在黄泛区慰问灾民时,突然发现河水中翻腾的蛟龙。不幸的是,他触犯了蛟龙的威严,结果遭受了恶报,回去后大病一场。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蒋介石这场病来得非常蹊跷,而且病势如山倒,加之他的夫人宋美龄和国民党高层含糊其辞的言论,以及有关「走蛟」事件的半真半假的证实,使得人们几乎无法不相信「花园口决堤」是「走蛟」引发的灾难。

后来的种种事实表明,由于蒋的谎言被粉饰得十分圆润,直到他去世,这一事件的幕后黑手始终未受到人们的谴责与攻击。

1975年5月之后,国民党高层才逐渐对外承认,花园口决堤事件确实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只是此时,蒋介石已经长眠地下。

由于岁月流逝,许多亲历者已不在人世,时间也抚平了人们的仇恨。国民党早已退守台湾,如今几乎无人有能力再去追讨已故的蒋介石。

因此,从「走蛟」事件,到蒋介石的重病,再到宋美龄日记中有关此事的广泛传播但无确切出处来看,整个过程不过是蒋介石精心编造的虚假谎言。

蒋运用了这一手段,既掩盖了真实情况,又避免留下编造谎言的证据,可谓机关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