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随着电影【八佰】的横空出世,所有人都知道了孙元良的大名。
原来在淞沪会战中,还有这样一位擅长临阵脱逃的「飞将军」。
一时间,孙元良被千夫所指,连带采访过孙元良后人的管虎,也成为众矢之的。
纵观历史长河中,一位名人的一生何其精彩,只凭一场战役,便将孙元良传为笑柄,未免有些太片面了。
这位传说中的「飞将军」,是否真的如网友所吐槽的那样,只知道逃跑呢?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904年,孙元良出生于四川,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是晚清知县孙廷荣,叔叔孙震则是川军将领,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太原会战、武汉会战,是不折不扣的抗日名将。
按理说,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孙元良吃喝不愁,完全可以过阔少爷的生活。
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自力更生」,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国立政法大学政治系。可见,孙元良本来是想走父亲的老路,进过国民政府从政的。
也是在这一年,孙中山在广州和李大钊、谭熙鸿两位教育界大佬,敲定了开办黄埔军校的事宜,并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招聘优秀学员。
事情很快传到孙元良耳朵中,他觉得生逢乱世,参军毫无疑问是进入政途的最佳「捷径」。因此,他当即放弃了政法大学的学业,转身报考了黄埔军校。
最终,孙元良通过了黄埔军校的考试,顺利成为黄埔一期的一名学员。
由此可见,此时期的孙元良并非只知道逃跑「绣花大枕头」,而是真有些本事在身上。
要知道,黄埔军校一期招生,是孙中山先生亲自抓的,因此,筛选异常严格。
但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在孙先生的狠抓下,第一期学员的素质也是黄埔历届毕业生最高的,其中大部分学员,在毕业后都先后成为国共两党中的高层将领。
例如徐向前、左权、陈赓、宋希濂、黄维、杜聿明等,都是黄埔一期毕业生。
孙元良进入黄埔一年后,学校组织学生军,开始东征陈炯明。
在这场战斗中,孙元良立下不少战功,等到北伐开始时,他已经是一名团长,隶属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王柏龄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命,是嫡系中的嫡系。
按理说,进入这样的部队,孙元良未来的仕途算是稳了。
只可惜,这个王柏龄不成器,打仗不行,寻花问柳倒是把好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孙元良迅速完成了从有志青年到及时行乐的转变。
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后,桂军和湘军都打的十分不错,唯有王柏龄的部队没什么建树。
作为自己的嫡系部队,老蒋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于是决定让他立些军功,给自己长长面子,地方都给他选好了,就让他打南昌。
此时的南昌,已经在湘军程潜的猛攻下摇摇欲坠,王柏龄只要跟着入城,就能兵不血刃的捡个大便宜,而王柏龄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怎奈何,王柏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进入南昌之后,二话不说,又去寻花问柳去了。
而孙元良,则在王柏龄的耳濡目染下,也养成了寻花问柳的习惯。
这导致,程潜本来想在晚上找王柏龄讨论城防事宜,却发现他根本不在军营中,这样的人带出来的部队,又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
不久之后,孙传芳部队反攻南昌,第一军一战击溃,程潜不敌,只能率领部队撤退。在临走时,特意让孙元良殿后,以掩护大部队撤退。
孙元良嘴上答应,当天晚上,他便乔装打扮一番,连夜逃出了城。
王柏龄一看,我是军队主帅,你跑的比我还快,不行,我不能留在南昌城和敌人死磕,当即也打扮了一番,扔下程潜,独自一人跑了出去。
孙元良的第一次逃跑,最终以大获成功而告终。
2、「飞将军」临阵脱逃,「八佰勇士」杀身成仁
王柏龄和孙元良临阵脱逃,这是大罪,必然要被推上刑场执行枪决。
但王柏龄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蒋不忍心杀他,但又要处理这件事,以服众,思量再三,蒋介石决定杀鸡儆猴,而孙元良,毫无疑问就是最适合当「鸡」的人。
怎奈何,蒋介石有个缺点,便是任人唯亲。
他选用人才,看三点,一,是否和自己是老乡,二,是否出身黄埔,三,长相是否周正。
长相先不说,孙元良出身黄埔一期,是精锐中的精锐,祖籍又是浙江,和蒋介石是同乡,这下,蒋介石再也不忍心杀他了,反而心生「爱才」之心。
为保住孙元良,蒋介石当即给了他一张船票,让他到日本留学,顺便避避风头。
本以为,孙元良的军旅生涯就此结束,没想到几年后,蒋介石便将他召了回来,并委以重任,任命他为88师259旅旅长,并让他参加了1932年的淞沪抗战。
而孙元良也没有辜负蒋介石的期待,淞沪抗战这一仗虽然败了,第孙元良打的相当不错。
因此,战后孙元良再次加官进爵,荣升为88师师长。
说起88师,隶属蒋介石整编的60个德械师战斗序列,不仅人员素质、装备是最好的,能成为德械师师长的,无一不是蒋介石的亲信。
由此可见,此时蒋介石已经将孙元良完全当成了自己人。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将德械师主力几乎全部投入到战场上,孙元良的88师也在其中。虽然战士们浴血奋战,在无论是火力还是战斗素养,都与敌人差了一大截,最终,淞沪会战还是以国军的战败而告终。
撤退之前,蒋介石为争取国际支援,决定留下一个师在闸北阻敌,思量再三,这个任务最终落到了孙元良的头上。
得知消息后,孙元良吓得当即给老蒋打电话,报告道:「上海以成死城,此时在防守闸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让部队撤出去!」
孙元良说的是大实话,但蒋介石为争取国际支援,还是驳回了孙元良的撤退请求。
孙元良也不傻,他知道,孤军被扔在闸北,自己这条命算是彻底交代了。
因此,他没把部队全都留下,而是只留下一个营,这个营便是电影【八佰】中的谢晋元部。
谢晋元知道,自己和部队已经被放弃,但即使如此,他还是率领将士们,打出了国人不屈的脊梁,用血和汗告诉了所有人,抗战还未结束,中国不会亡!
3、懦弱之人却得善终
再说孙元良,带领部队随着溃军一起出了城,最终逃到了南京。
不得不说,孙元良是真的倒霉。
刚躲过四行仓库,南京保卫战又即将打响,而他领导的88师因为建制相对完整,也被挑中,成为守卫南京的部队之一。
孙元良知道,南京根本守不住,因此在战斗打响前,他便已经做好逃跑的打算。
1937年12月7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仅不到一周的时间,南京便宣布沦陷,至于德械师,在紫金山一战几乎被全部打光,87师、88师虽然还保留番号,但绝大部分重型装备都丢在了南京,此时的德械师,已经名存实亡。
至于孙元良,早就在日军入城前藏了起来。
关于孙元良是如何逃出南京的,根据宋希濂的说法,在日军进城前,他躲进了一家妓院中,拜老鸨为干娘,这才躲过一劫,之后趁守军松懈,乔装打扮一番后逃出了南京。
丢下部队,独自逃亡,不管在哪,都是被杀头的大罪。
但孙元良有贵人相助,在蒋介石准备将他砍了时,胡宗南等一批黄埔学生集体上书老蒋,替孙元良说情,称其「特殊时期,丢下部队逃跑情有可原,希望能绕他一命!」
不得不说,蒋介石耳根子就是软,在胡宗南等人的说情下,他竟真的原谅了孙元良。
不仅没有对他治罪,反而步步高升,到淮海战役时期,他已经是兵团司令了。
淮海一战,杜聿明兵败如山倒,他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召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长一起开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在会议上,众人一致决定,撤出徐州,保存实力,择机再战!
杜聿明也是这么想的,但既然要撤退,自然要有人断后,最终,这个任务落到了实力最弱的孙元良头上。这下,三个人该倒霉了。
孙元良是谁?著名的「飞将军」,得知杜聿明让他殿后后,他早就吓得六神无主了。
表面上答应下来,当天晚上,便主动切断和杜聿明的联系电台,然后指挥兵团向外围撤退。结果路上中了我军的埋伏,孙元良兵团全军覆没。
至于孙元良,不得不说他是逃跑的高手,一番乔装打扮,竟然又逃出了我军的搜查圈。
实在想不通,这样贪生怕死的的人,蒋介石为什么还留着。更让人疑惑的是,不仅留着,还给了他一张去台湾的船票。
1949年,国军兵败如山倒,孙元良也跟着蒋介石一起到台湾。
入台之后,孙元良弃军从商,生意经营的有声有色,晚年还写了本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在里面,将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失败的原因全部怪在了杜聿明头上。
称杜聿明优柔寡断,没有彻底执行国民政府制定的政策,最终枉送了大量的部队。如果他能早日下定决心,率军突围,也不至于落得个全军覆灭的下场。
这番话,可谓完全狗屁不通,完全是在替自己和蒋介石找补罢了。
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在台北去世,终年103岁,这个年纪,比张学良活的都长。
不得不让人感叹,真是「好人不长寿,祸害遗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