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新四军第七师多有钱?能养活20个甲级师,每年还上交20万两黄金

2024-04-10历史

新四军第七师多有钱?能养活20个甲级师,每年还上交20万两黄金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经历了长达14年的抗战,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这段时期的投入、付出和牺牲无疑是巨大的。

战争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增长,特别是在抗战相持阶段,同时面临敌、伪、顽三股势力的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使得中共各根据地和各部队都进入了极度艰难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典型困难包括地盘缩小、部队减员以及供给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华中根据地开始寻求独立自主转型,并创新了战时经济模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皖中地区和新四军第七师,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后期,新四军第七师甚至能够养活20个甲级师,并每年上缴20万两黄金,因此被誉为「富七师,甲全军」。

新四军第七师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呢?

1941年5月之后,曾希圣担任新四军第七师政委兼皖中区委书记,蔡辉则负责财经工作领导。他们合作创造了一个经济上的奇迹,为中国的抗战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1年初,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精心策划的突然袭击。

经过激战10昼夜,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受了巨大损失: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等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及7000余名官兵突围失败,壮烈牺牲。只有近千名指战员成功突围,撤往江北和苏南地区。

这一事件在国内特别是党内引起了轰动。组织立即下令,曾希升前往无为沿江接收新四军皖南部队突围人员。这些人后来成为新四军第七师的核心成员之一。

「重建新四军」的决定很快由中共中央军委做出,新四军被整编为七个师。

原先隶属于孙仲德的无为游击纵队、林维先的挺进团,以及散布在皖南的部队和突围人员共约1900人被编入新四军第七师,由张鼎丞任师长,曾希圣任政委。然而,由于张鼎丞在延安学习,未能就职,实际上新四军第七师由曾希圣主导。

成立后,曾希圣参加了新四军的军政干部会议。有人认为巢无地区狭小,部队力量薄弱,继续留守抗日根据地无法发展,但曾希圣持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皖江地区是华中敌后我军的关键战略要地,位于日军在华中的核心地带,控制着长江下游要冲,坚守和发展抗日斗争符合革命和抗战需要。因此,尽管巢无地区四周敌伪据点密布,曾希圣仍带领新四军第七师坚定抗战。

新四军第七师的初始时期,其实力有限,装备简陋,根据地又小又孤立,周围环绕着敌占区和反共军的统治区,可谓孱弱无助。

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曾希圣采取了隐秘发展的策略,首先稳固根基,加强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加快力量积累,并普遍建立秘密据点。随后,他们积极建立军队和其他部队的联系,击溃敌人的夹击和阻击计划,从而改变了第七师的孤立局面,争取到了更有利的态势。

新四军第七师在1941年成立时,只有不到2000名士兵,根据地面积不到400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百万。但经过短短四年的发展,到1945年国共谈判时,第七师的兵力已接近20万,根据地面积超过225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0万。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其中,蔡辉等财政经济负责人员的努力功不可没。初期,第七师依靠没收敌人财产和征税勉强维持运转,但后来却成为中共武装中津贴最充足、伙食最高、装备最齐全、武装最先进的主力之一。这是第七师上下齐心合力创造的奇迹。

新四军第七师在经济上享受着许多优待,如每月10元的津贴、丰富的伙食标准,配发的牙膏、香烟等物资,以及最新的军装和武器装备,这些待遇在当时的军中备受羡慕。其中,财经工作领导者蔡辉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四军第七师成立初期,面临着与其他主力部队一样的经济困境。由于战事频繁,财政来源减少,部队规模扩大给后勤补给带来更大压力。

蔡辉承受着巨大压力,为改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1. 调动重兵沿江、沿湖、沿路进行粮食封锁,以垄断粮食贸易,切断敌伪的粮源。

  2. 组织盐业贸易公营,统一盐的供销。

  3. 发行债券以回笼法币,解决资金紧缺问题。

  4. 鼓励民间非货物自由贸易,保障商旅安全并在要道设卡收税。

  5. 发展公营经济和合作社,促进民营商贸和手工业发展。

  6. 建立自由贸易区,利用长江航运,实现粮食出口和工业品进口,满足军需和民用需求。

  7. 抽调有才干的领导干部充实财经队伍,推动战时经济发展计划。

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新四军第七师的经济困难,为部队的发展和战斗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辉将这一系列建议逐级提交给当时的皖中区委和行署,经过批准后正式开始了实施。

实行粮食贸易管制和垄断经营后,芜湖、南京、上海等地的粮价暴涨,我们原先积蓄的大量粮油可以用于出口。在短短的2到3个月内,各地商人、商行以及工业品的进口都蜂拥而至,各类手工业作坊也应运而生,整个皖中地区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在几公里长的集市上,开张了200多家商铺,其中粮行就超过了10家。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常住人口也从原先的200多人增加到了3000余人。类似的情况也同时出现在其他街道和集市。

蔡辉抓住时机,作为新成立的皖江贸易管理总局总经理,通过运作盐、粮为突破口,进口军需和特种物资,并拓展特种贸易,到年底彻底粉碎了敌伪的经济封锁。

在蔡辉等财经领导的努力下,到1944年秋天,皖中根据地的财政收入较1942年净增长了两倍以上,增长不少于6000万元。

这些财政收入除了满足新四军第七师自身的需要外,还在1944年1月至10月间分三次交给军部,实现了「以商养军」的目的。

新四军第七师上缴军部的钱款达到了1400万元,后军部扣留部分用于支援其他师部,另有450万元上缴中央。新四军第七师在战时经济的发展上备受瞩目,这一消息也传遍全国。

新四军第七师在1943年至1945年间对军部及中央的财政支持高达5300万元,相当于26.5万两黄金。按照国民党军队的标准计算,这个金额足以维持20个甲级师一整年的开支。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至1940年间国民政府向新四军发放的军饷不足220万元,而新四军第七师的支持金额超过了这个数字的20倍以上。

此外,新四军第七师每年还向军部和中央上交大量军需用品和通信设备,并在资金上支持了二师和五师的运作。

这种财政支持不仅对军事活动至关重要,也让当地民众从中受益。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例如10元就可以购买三担大米,皖中根据地年财政收入超过了1.5亿元,这也使得当地商人和普通百姓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