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2年四川省委要求见毛主席,主席: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

2023-12-21历史

1972年,四川省委欲见毛主席,主席回复:张国华已去世,再见不到。

1972年2月20日,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张国华在主持会议时突感不适,昏迷不醒。消息迅速传至中央,周总理立即命专家前往成都救治。

然而,遗憾的是,最终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21日,张国华不幸离世。噩耗传至北京时,毛主席深感痛惜。那个曾经英勇无畏的「巅峰将军」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他的离去令人难以接受。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四川省委提出希望能见到毛主席,而他,总是满足地方干部的要求,但这次却在沙发上沉思了许久。

过了一会儿,他才回了一句:「不见了,不见了,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说完,他又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那么,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又为什么如此重视张国华呢?

邓小平曾经评价张国华为「人才地主」,那么在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张国华又在哪里呢?

掌声雷动,现场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庆祝这个伟大的时刻。然而,此时的新中国内部局势并未完全稳定,西南地区还有多个城市没有解放,尤其是离北京遥远的西藏,仍被亲英的上层集团统治,民族分裂活动频繁发生,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困扰。

毛主席对此一直非常关注,因此在开国大典后,他立即致电彭德怀:「解决西藏问题应争取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目前西北局应承担主要责任,西南局承担次要责任。

」次年1月,为了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主席应斯大林的邀请前往苏联访问。

在毛泽东主席的再次指示下,彭德怀将军转达了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的意见:「虽然西藏人口不多,但是其国际地位极其重要。

现在青海和新疆向西藏进军存在很大困难,因此,进军西藏和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由西南局承担。」收到主席命令后,刘邓二人迅速召集各兵团领导人于重庆曾家岩开会,传达了上级指示后,他们开始讨论该由哪位将军率领军队进军西藏。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六十二军,因为该军已经占领了西康省的雅安,地理位置十分合适。但考虑到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他们决定最好还是由老部队来执行,因此又想到了十军。

虽然十军是二野的老部队,应该很合适,但问题是,十军军长的身体状况似乎不太理想。

刘邓二人陷入两难,该如何选派?邓小平深吸一口烟,沉思良久,然后提出:「让‘地主’去如何?」刘伯承听到这话,有些迷惑,问道:「谁?

」邓小平回答:「张国华。」刘伯承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们多年搭档,默契无间。他也想到了张国华,于是笑着说:「好,就他去吧!

」那么,他们为何选择张国华呢?张国华出生在旧中国,目睹了帝国主义对国家的欺压剥削,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战乱之苦。

因此,他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井冈山的革命。

在战斗中,张国华凭借其英勇表现,积累了众多功绩,1931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参与了腊子口和包座战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张国华在豫皖苏军区带领全体军民,与敌军展开了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艰苦战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解放战争的后期阶段,毛主席发出了「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张国华不负众望,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十八军的军长。

张国华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为二野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人数之多,超过了其他各军随营学校的总和,因此被大家戏称为「人才地主」。

在邓小平和刘伯承商议进藏人选时,张国华正准备前往川南任职。然而,在他前往川南的途中,他接到了邓小平的紧急命令,要求十八军就地待命,并且要求军领导和各师一名负责人前往重庆接受新任务。

张国华接到命令后,立即转道前往重庆,很快就到达了西南局的临时办公地。当他得知上级要派遣他领军进藏时,他立即表示:「一切听从党的安排!

」刘邓二人将最终选定的人选传达给了正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几天后,主席立即回复:「完全同意!」

赴藏「领军人物」张国华1950年1月,张国华在中央的指示下,正式担起了中共西藏工委书记的重任,统筹指挥进军西藏和西藏运营的各项工作。

在踏上这片白雪皑皑的高原之前,他对于它的认识仅限于唐僧西天取经、穿越火焰山和通天河的故事。然而,接到进军西藏的任务后,张国华便开始积极调查西藏的情况,比如选择哪个月份前往更为适宜,同时他还学习了一些能与当地人沟通的藏语。

最终,18军的先遣部队在3月18日启程。在他们出发前,张国华再三强调他们必须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即「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当地的寺庙,遵守「不住寺庙不住藏民家中的经堂」的规定,不要干扰喇嘛诵经等。

先遣部队严格遵守命令,即使面临恶劣天气,也绝不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因此,他们受到了西藏当地居民和活佛的热烈支持。

到了7月,张国华带领十八军抵达甘孜,并受到了格达活佛的热情接待。格达活佛表示愿意亲自去拉萨进行和平调解,张国华将此事报告给了西南局,并得到了迅速批准。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西藏当局在英国的教唆下,竟然将格达活佛软禁并杀害。这个消息传到张国华那里后,他立即立下誓言:「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让幸福之花开遍西藏!

」于是,张国华提出了开展昌都战役的计划,因为只有打开这座大门,才有可能实现和平解放西藏。他将这个建议传达给中央后,毛主席立即表示同意。

张国华对昌都的南北两线钳形作战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并在10月7日正式拉开了昌都战役的序幕。在短短十几天内,各路部队按照张国华的指示,陆续抵达目的地,成功阻断了藏军的退路,从正面发起对昌都的进攻。

经过激烈的战斗,十八军成功攻占了昌都,歼灭了5738名藏军,还争取了一个团的投诚起义,甚至活捉了英国的特务。

这一战的胜利,不仅归功于解放军的英勇,也离不开张国华这位军长的全力以赴。为了时刻关注前线的战况,他连续七天七夜都无法安心入睡,全靠坚定的意志力和解放西藏的信念挺了过来。

最终,进军西藏的大门正式打开,和平解放西藏的曙光在望。随后,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北京谈判,最终在中南海正式签署了「十七条协议」,解决了西藏的归属问题。

协议签署完毕后,毛主席专门接见了张国华。当得知这位杰出的将军是江西人,曾在井冈山参加过革命时,毛主席感到十分惊喜。

两人继续深入交谈,张国华提出进军西藏的关键在于修建公路,而毛主席则回应他:「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两件大事!

」张国华牢记这一指示,等到顺利解放西藏后,他就继续留在这里平息叛乱。在1952年,西藏军区正式成立,张国华担任了司令员一职。

然而,他刚上任不久就遇到了国外敌对势力的挑衅,他们故意实行断柴断粮的「困饿政策」,企图以此来赶走解放军。

面对困境,张国华毫无畏惧,他不仅率领部队开垦荒地,还带动军民共同建设康藏和青藏公路,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提高了生活条件。

然而,西藏上层集团的分裂分子并不甘心,多次煽动叛乱分子制造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张国华在上级命令下,带领进藏部队和中央军委调来的部队,与几千名叛乱分子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激烈战斗。

在他的指挥和士兵们的努力下,叛乱最终被平息,西藏人民重获安宁。然而,张国华并未就此止步,他深入民间,与农奴同住,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了相关民主改革政策,推动西藏快速发展。

张国华为了西藏的发展呕心沥血,甚至心脏病时常发作。1962年,他去北京参加大会时,毛主席特意关心他的病情,并建议他在北京医院治疗。

然而,随着中印边境冲突的加剧,他无法安心疗养。为了尽快了解前线情况,他秘密派遣人员前往前线。同时,他牢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做好了战斗准备。

随着中印关系的紧张,和谈无望,毛主席召开会议,决定与印军开战,以显示我军的实力,让印军在三十年内不敢轻举妄动。

那个时候,张国华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但会议即将结束时,他的高血压再次发作,头痛得像要裂开一样。虽然身体不适,他仍然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这次一定会取得胜利。

回到西藏后,张国华立即指挥部队与印军作战,最终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只用一个月就彻底消灭了印军的两个旅,基本消灭了五个旅,总共8900多人,还有5437支枪支,各种火炮343门,以及直升机5架和坦克9辆等各种武器装备,收获丰硕。

次年2月,张国华奉命回北京开会,汇报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情况,毛主席对此非常满意。他微笑着让张国华坐在自己旁边,时不时还幽默地说几句话,让气氛轻松活跃。

几年后,张国华被调到四川工作,期间他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从未松懈。

张国华的辛勤工作让他身体不堪重负,1972年2月,他突然因心脏病发作倒地,消息迅速传到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立即派遣专家飞往成都进行救治,然而,尽管他们争分夺秒,张国华还是在2月21日因抢救无效去世。

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感到非常遗憾和惋惜。当张国华的骨灰盒运送到北京时,周总理和一些老帅亲自去首都机场迎接。

接过骨灰盒后,周总理哽咽地说:「中央正要重用他,但他却过早地走了。」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队伍中不断传来哭声。

在张国华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毛主席心中始终怀念着他。有一次,中央会议在讨论四川问题时,与会代表提出想要见一见他。

毛主席一直都会满足地方干部的要求,但那天他却不知为何婉拒了他们的请求。他坐在沙发上沉思良久,随后又叹了一口气,说道:「不见了,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说完,他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很久都没有再说话。 张国华一生致力于党、国家和人民,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功绩将永远被人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