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李铁映接小叶丹后人到北京

2024-02-07历史

1949年12月27日,成都战役圆满落幕,象征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四川人民迈入了崭新的时代。在成都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

此时,刘伯承想起了一个人,郑重其事地告诉184时政委梁文英:「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小叶丹,让他来组建西南军政委员会。」

那么,小叶丹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刘伯承会下此指令呢?这一切,还要追溯到14年前的那段往事……

在四川解放后,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高层领导人聚集开会,中央指示刘伯承穿越彝族地区。1935年5月,红军主力过金沙江进入四川会理。

在此期间,红军经历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战役,战士们身心疲惫,毛泽东决定让部队在此处稍作休整。然而,红军的高层领导们并未休息,他们在会理城东北郊的铁匠铺里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了下一步的战略行动。

经过讨论,毛泽东决定命令红军继续北上,穿越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实现川西北和第四方面军的会合。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刘伯承,考虑到他对地理、民情的熟悉和军事谋略的善于,让他担任红军先遣队司令。

同时,刘伯承也是彝族区的原住民,对彝族人民的情况非常了解。历史上,彝族曾经遭受过反动统治者和国民党邓秀廷等人的残酷统治,这些统治者推行的反动民族政策给彝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加深了彝汉之间的仇恨和对立,形成了民族间的报复和仇杀,限制了汉族与彝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刘伯承的任务是为全军开路,让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区。

彝族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其原因在于历代反动者的压迫。彝族人民利用地形和自卫武装进行了长期的反抗和斗争,他们善于利用地形优势,重创来犯者。

据调查,彝民拥有大量的快枪和土枪,他们的枪法准确,能够在反抗外来的武装进攻中取得胜利。碑文记载,治夷之道有三难:峻途绝险,足茧艰步;彝民野处,善登山如履平地;地辽阔,群蛮散处,难以聚歼。

但是,彝族人民凭借其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战术,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者的攻击,为维护自身权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旧社会的彝族地区,彝族同胞展现出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通过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成功地抵制了反动统治者的统治。

即使在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统治时期,他们也经常采取「兵来彝服,兵去彝叛」的策略。在彝汉杂居地区,彝族同胞和汉族人民为了反抗共同的敌人,进行了联合斗争。

1934年3月,越惠县的彝汉人民曾发起反抗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统治的武装起义,他们成功地围攻越县城三天三夜。

因此,红军长征要通过彝族地区,既有严重的困难,也有着极大的优势。一方面,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和国民党、地方军阀长期以来对彝族同胞的压迫剥削和屠杀,导致了彝汉民族间的严重对立,彝族同胞对汉人充满疑惧,特别是对汉人军队痛恨至极。

红军要想让他们认识到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本质区别,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然而,另一方面,这里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彝族同胞的苦难深重,如果处理得当,就有可能发动他们与红军共同对敌,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武器就是党的民族政策。

夜幕降临,大地陷入了黑暗和寂静,只有刘伯承在破旧的草屋中翻看地图,思考着红军前进的道路。他知道,即将经过彝族聚集地区,那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地形险要,野草丛生,道路崎岖难行。

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红军能否迅速北上,能否将民族政策在西蜀地区广泛传播。所以,他决定在第二天行动。虽然面对困难,但他坚信红军的力量和信念,一定能够克服一切,顺利通过这个地区。

刘伯承率领的队伍在春雨中前行,空气清新,疲劳一扫而空。他让萧华领导的工作团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当队伍到达谷麻子附近时,雨已经停了。

突然,一阵呼喊声从山林中传来,只见几百名彝族青年手持枪支、棍棒、长矛和弓箭,不断地奔跑和呼啸。他们就是当地的武装部队,趁机袭击工兵连,不仅把红军的衣服剥光,还抢走了他们的器材和枪械,导致了一些战士的牺牲。

面对彝族人的挑衅,红军战士们感到非常愤怒,但他们仍然保持了克制,严格遵守党的民族纪律,坚决不向彝族同胞开枪。

萧华上前和一个骑着骡子的中年彝族人耐心交流,阐述了红军的北上计划和宗旨,并表示愿意与他们合作,共同对抗国民党反动派。

萧华和小叶丹的结盟:彝族首领的诚意与红军的帮助 萧华,中年彝族人,沽基湖家族的首领,也是小叶丹的四叔。

他看到了红军部队纪律严明,和当地的四川军阀有所不同。他随即下马让武装部队后撤。萧华进一步向他们说明了红军是为了帮助穷人打天下,反对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队伍,如今是为了借道北上,保证会秋毫无犯。

他还表示刘伯承司令愿意和彝族首领修好。为了表示诚意,萧华送给小叶丹四叔一只手枪和几支步枪。很快,他便收到了小叶丹的回话。

小叶丹被红军的诚意所打动,表示愿意和红军结为兄弟。 小叶丹,全名果基约达,于1894年出生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乡,同时也是罗洪家支的首领。

他希望借助红军的力量打败彝族的两个家支「罗洪」和「沽基」正在进行械斗。另一边,刘伯承正在先遣指挥队因为红军前进受阻而焦虑不已。

当他收到小叶丹和红军结盟的消息后激动不已:「我们和彝族朋友即便是不结盟也是兄弟,结盟后更是兄弟。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成为团结各民族的模范。」

小叶丹和红军的结盟,既是彝族首领的诚意,也是红军的帮助。通过这次结盟,小叶丹希望能够借助红军的力量,打败自己的敌人。

而红军则希望能够借助彝族的力量,更好地前进。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也是共产党人团结各民族的模范行动。

刘伯承将军亲自将一面红旗赠予小叶丹,双方在美丽的袁居海子边举行结盟仪式。海子位于冕宁县的中心乡,面积约5万平方米。

淡蓝色的湖水静静地躺在绿色的怀抱之中,宛如镶嵌在天然翡翠上的蓝宝石。那天下午,刘伯承一行人骑马来到了海子边。

不一会儿,小叶丹带领着十来名随从骑马而来。刘伯承仔细打量着小叶丹,只见他面色微褐,身披形似披风的彝族服装,身材高大,骑着一匹黑色的烈马。

萧华向小叶丹介绍了刘伯承。小叶丹见眼前这位司令戴着眼镜,态度和蔼,连忙摘下头帕,按照彝族最虔诚的礼仪下跪行礼。

萧华向小叶丹介绍了刘伯承。小叶丹见这位司令态度和蔼,便按照彝族最为虔诚的礼仪下跪。刘伯承见状,赶紧将小叶丹扶起来,亲切地说:「我也是四川人,曾经还为川军效力,深知旧军队的反动和国民党的腐败,才毅然加入了红军。

现在,我们红军也愿意和彝族同胞成为亲密的兄弟,共同帮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小叶丹望着刘伯承,眼中充满了诚挚和感慨:「我们的生活非常艰难,这是你们无法想象的。你们还有地可耕,有粮可食,但我们却被汉族官僚地主欺压,生活在深山之中,常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我看着我们的人民受苦,心里非常难过。」 刘伯承听着,心中也充满了同情和悲痛。他摘下眼镜,用衣袖擦了擦湿润的眼眶,深情地说:「红军是为保护穷苦人民而战斗的,我们打仗的目标就是要消灭那些欺压你们的人,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应该联合起来,一起打土豪,打汉官,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小叶丹听了,心中暖暖的,他激动地站起来,对刘伯承说:「刘司令,你的每句话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按照我们的传统习俗,我们要歃血为盟,以兄弟相称,你同意吗?」刘伯承爽快地答应:「当然同意!」 于是,小叶丹吆喝了几位彝族人,他们手中拿着一只鲜艳的大公鸡,手中端着两碗清清的湖水。

小叶丹左手拿着大公鸡,右手握着大镰刀,将鸡的喉咙割破,口中念道:「今天是5月22日,天上有天,地下有地,小叶丹和刘司令在海子湖边结为异性兄弟,今后若反悔,就如同这只鸡。」

结盟仪式落下帷幕后,夕阳西下,海子边一片宁静。刘伯承见天色渐晚,便邀请小叶丹去红军营地住宿。小叶丹欣然同意:「我相信红军,今晚就和你们住在一起。」

红军先遣队营地的夜晚被火把映照得通亮。刘伯承知道彝族人喜欢喝酒,便安排机关同志从驻地购买优质美酒,款待小叶丹叔侄等人。

在饮酒的同时,刘伯承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党的民族政策,讲述彝汉族之间的隔阂和彝族内部不团结现象的危害,并强调彝汉族要紧密团结,共同对敌。

他还伸出手指做比喻说:「一个指头没有劲,但十个指头握成拳头的力量就大了。」小叶丹叔侄等人听后,都表示要记住刘司令的教诲,团结起来。

小叶丹特别激动,甚至提出要建立一支和红军一样的队伍。对于他的想法,刘伯承笑着说:「组建像红军一样的队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是正义之师,要保护大多数人不受欺压和剥削,还要做到不能为个人和集团的利益而拼杀。

像你们和罗洪家支的矛盾,应该通过协商解决,不能再用武力来解决。」

刘伯承和小叶丹的故事充满了友情和信任。当刘伯承向小叶丹表达他的建议时,小叶丹被他的诚意深深打动,表示会按照他说的去做。

深夜里,他们还在热烈地交谈,刘伯承还送给小叶丹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红旗,这表明他对小叶丹的信任和尊重。

次日清晨,天气晴朗,小叶丹叔侄带领着红军先遣队前进,彝族群众热情地欢迎他们的到来。临别时,刘伯承送给了小叶丹一批武器和一只手枪,希望他能够带领队伍坚持斗争,打击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任和友谊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只有彼此理解、信任和尊重,才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

小叶丹不舍得红军离开,赠送给刘伯承他心爱的大黑骡子,希望刘伯承在前行的路上能够照顾好自己。刘伯承感激小叶丹的诚意,欣然接受了大黑骡子。

他们的相识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神奇和感动。小叶丹深情地看着刘伯承率领的红军队伍消失在林海之中,心中充满了酸楚和感动。

为了不辜负红军的期望,小叶丹特地派了联络员为他们带路,以确保他们的顺利通过。红军先遣队在彝族同胞的帮助下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继续向大渡河挺进。

小叶丹虽然与红军分别,但他的友谊和敬意会一直伴随着他们。

红军主力部队在通过彝族地区时,受到了小叶丹和当地男女老少的热情欢迎。他们一边欢呼「红军万岁」,一边端出稀饭、甜酒和热茶,邀请红军品尝。

在顺利通过后,毛泽东举着大碗米酒,向刘伯承表示祝贺。接着,他幽默地问:「你是如何一下子说服小叶丹的?」

刘伯承谦虚地回答:「主要是我们严格遵守了党的民族政策。」毛泽东又好奇地问:「你真的和小叶丹跪在地上发誓了吗?」

刘伯承肯定地回答:「那是当然,彝族人最讲义气。他们正是看我们如此诚心诚意,才愿意信任和帮助我们。」

刘伯承和毛主席的深情厚谊:小叶丹后人与刘太行再相聚在红军离开后,果基小叶丹谨记刘伯承的教诲,坚持与国民党地方军阀作斗争。

国民党为了追究他与红军的盟约,强迫他交出"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支队"的队旗,12000两白银和120头母羊。

小叶丹为了保护这面旗帜,将其珍藏在特制的夹层中,随身携带。然而,由于不愿意交出旗帜,小叶丹被捕。在他被捕之前,他告诉家人要保护好这面旗,有机会交给刘伯承司令员。

然而,1941年,地方军阀邓秀廷挑拨离间,导致彝族内部联盟破裂,镇压了彝民革命群众。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在国民党反动派挑起的械斗中去世,享年49岁。

1950年春,冕宁解放后,果基小叶丹的妻子从山洞里取出珍藏的「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支队」的队旗,亲手交给了冕宁县人民政府。

当刘伯承得知小叶丹早已经牺牲的消息, 悲痛不已。悲伤之余,陈毅命人寻找小叶丹的后人。但让人遗憾的是,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找到小叶丹的后人。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央政治委员李铁映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了小叶丹后人的消息。原来,小叶丹牺牲后,他的四个孩子先后去世,但孙子们尚在人世。

他们的孙子孙伍龙哥沈建国正在凉山读高中,生活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李铁映立即行动起来,为他们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并向他们表示敬意。

李铁映关注小叶丹后人,并立即批示将他们接到北京接受优质教育。不久后,刘伯承元帅的后人也开始了寻找。经过多方努力,他们在1995年人民大会堂西藏厅的宴会上实现了重要的会面。

这场盛大的聚会是为了庆祝他们的会面,共摆设了三桌酒席。他们激动地握着手,对这次的相逢感到非常兴奋。对于刘太行来说,这是他为父亲完成多年以来的心愿。

他的父亲刘伯承元帅曾亲自寻找过小叶丹的后人,但始终没有找到。这成为了他生前的一大憾事。如今,刘伯承已经去世多年,刘太行终于替父亲实现了这个心愿。

红色基因代代传,小叶丹的孙子和刘伯承之子不仅继承了先辈的英勇精神,更在各自的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为祖国和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大学生。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红色精神,让先辈们的遗志得以延续。如果当初的小叶丹和刘伯承泉下有灵,看到后人的成就,想必也会感到无比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