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会党,革命党的盟友还是敌人?起于革命,流毒于后!

2024-04-10历史

作为近代中国形形色色的革命力量,会党无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革命初期为革命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囿于自身,随着革命的深入,又被革命所抛弃。但会党的「精气神」「三观」却在革命中深深融入革命党的骨髓,直至革命后期,都未能摆脱,可谓流毒于后。

从会党到会匪

会党起源于大清、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是天地会,以及后期分裂的青帮、洪帮,地方上的袍哥、斧头帮等等。这些会党,在晚清至民国年间,掌握着无数因人口剧增、土地兼并而产生的失地农民和城市游民, 它根植于当时社会的中下层,掌握着革命最容易被点着火星的群体之一。

民国袍哥

1、革命早期

在中国革命早期,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以民族资产阶级为首的革命党牢牢团结住了当时社会最具革命性的力量之一的会党。在当时,革命党对会党主要有以下四种态度:

一是说服动员。如陶成章、魏兰遍访浙东哥老会诸堂口,谭人凤游说长江会党等。

二是打进去,以个人身份参加会党组织,取得会党的信任,获取对首领进言、参谋的地位。 最典型的是革命女侠秋瑾加入三合会,受封为「白扇」,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黄兴在湘、鄂加入哥老会被封为「龙头」。

秋瑾

三是拉出来,使会党分子加入革命组织。最典型的是同盟会三大组成之一的兴中会,会党分子近六分之一。

四是建立联络点。如光复会在浙江利用温台处会馆,并在上海设立联络点。

这一时期的会党可谓在革命中如日中天,比如震惊中外的王亚樵的斧头帮刺杀案。比如蒋介石「起事」要到青帮拜码头,拜张静江,拜黄金荣,拜杜月笙。这些都明确说明了会党在革命早期的影响力。

民国斧头帮

2、革命中晚期

会党的产生脱胎于封建社会,即使再有反抗精神,骨子里的三纲五常还是洗不掉的,「拜关二爷」「义气当先」其实又何尝不是「三纲五常」的体现,甚至于会党还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价值观。但这无疑是于革命宗旨相悖的,特别是国民党当政后代表的资产阶级利益和会党所代表的中下层失地农民和城市游民利益渐行渐远, 说的俗一点资本家更想这批无业民进厂打螺丝。

会党们心目中的神——关二爷

另一方面,通过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对会党的需求也逐渐降低。但对会党来说,本以为可以享受革命成果,但这些出身下等社会的会党「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的习气又不容于中等社会出身的资产阶级,两者之间渐行渐远。

消亡与流毒

在革命后期,革命党乃至国民党把会党作为会匪进行打击,但作为资产阶级代言的革命党并没有深入下等社会的基础去解决这一批暴增的人口。同样也无法摧毁会党那种底层挣扎求生互帮互助的社会基础。 所以为什么国民党的「黄金十年」是最安定的时候,因为不安定的分子要么进厂,要么从军了。

随着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的爆发,特别抗日战争,国内的主要矛盾转移, 大量的人口被吸纳入军队,又不断被消耗,无疑破坏了会党存在的社会基础。会党与当局的矛盾逐渐被激化,一部分转向和政府全面合作,一部分却做了汉奸,无疑又抹平了会党的政治信誉。而真正摧毁会党的,是随着解放战争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会党存在的生存基础和法理依据,会党逐渐消亡。 部分会党转型,比如最典型的是致公党的前身就是洪门。

摧毁会党存在的基础——打土豪分田地

会党的存在无疑就是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无法深入群众而造成的底层权利真空,在动乱年代被一群有着黑社会性质的人占领。毕竟有句话说的好 「权力的空白就在那里,你不占领,自有人占领」 ,这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进行「扫黑除恶」的原因。

结语

会党虽然在形式上消亡,但会党的余毒却难消,会党的部分纲领、价值观深入国民党骨髓,比如拉帮结派、比如山头主义, 最典型的就是戴笠以江山帮治军统,蒋介石以黄埔系打天下,无疑是会党纲常的另一种变种。

跛豪

而再往下, 会党的另一个余毒变种就出现了,那就是黑帮 ,它对社会的危害尤胜会党。港英时代的黑帮就很好的给我们打了个样, 托香港电影的福,甄子丹饰演的「跛豪」的名声想必很少有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