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为何等97年收回香港?49年就能收回,背后有何政治博弈

2024-01-26历史

1949年10月的一天,毛泽东主席收到了林彪元帅寄来的一封信,他认真阅读,思绪万千。这封信详述了解放香港的全面计划,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战略价值,得到了主席的高度认同。

此时的中国各地,大部分已经解放,林彪元帅的军队距离香港已经近在咫。

尽管如此,毛主席立即发布了一个命令:香港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但因为清政府的无能,英国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8月29日,英国和清政府签订了那个让人羞愧的【南京条约】,同时也让香港的一部分沦为了英国的领土。

对于英国而言,这只是他们野心的开始。毕竟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清政府又软弱可欺,这让西方国家垂涎三尺。

在1860年的10月,英法联军再次打着莫须的罪名,闯入了北京城。同时,清政府在无奈之下,再次签订了【北京条约】,使得香港的九龙半岛等地彻底沦为了英国的领土。

在这段时间里,清政府开始认识到英国海军的强大,于是开始了大力的发展海上军事力量,希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与西方国家相抗衡。

但是,此时的政府内部奸臣当道,昏庸无能,虽然有很多的能人志士舍身报国,但是最终还是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失败。

这次的失败,使得中国再次陷入了混乱的时代。在此后的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战斗中,中国被各国列强打的节节败退,没有还手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英国于1898年的6月9日在北京再次展开了谈判。李鸿章与英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一份名为【展拓香港界止专条】的文件。

从此,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北部的大片中国领土,以及香港周边的235个小岛,全部都落入了英国的手中,成为了英国的领土。

1899年3月16日,英国代表与中国政府在沙头角地区展开勘界,至此,英国完全占领了香港。在英军攻占和殖民统治期间,中国政府无法组织有效反击,但众多爱国人士和部分官员以小股力量进行顽强抵抗。

然而,各地民间军事组织实力薄弱,虽与英军浴血奋战,仍无法夺回香港。中国进入混乱时代,清政府衰亡,军阀割据,人民生活困苦。

香港始终处于英军控制之下,未被中国收回。随着共产党的成立,革命之火日益旺盛,国民党也开始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再次遭受战火侵袭。此时的蒋介石却看到了收复香港的机遇。他向英方提出废除清政府与英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尽管英方拒绝,蒋介石仍努力争取,最后选择妥协。

这次尝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为中国日后收复香港的谈判开了个头。1943年,反法西斯联盟在中国战场上取得一系列胜利。

美国号召英国和中国共同参加开罗会议,商讨战后事宜。蒋介石与宋美龄提前找上门,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表达了想借此机会收回香港的愿望。

美国在会议上承诺将对中国提供适当援助,并且在会谈中,中美双方达成了共识。在日战胜后,东北、台湾以及澎湖列岛将回归中国。

此外,罗斯福也表示,香港应该归还给中国。然而,英国首相邱吉尔态度坚决,他坚定地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在战争中失败并宣布投降。

在这个关键时期,蒋介石认为这是一次收复香港的重要机遇。

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火速赶往香港接受日军投降,企图借此夺回对香港的控制权。然而英国却发布了公告,声称香港并非中国领土,而是英国的领地,英国将再次拥有绝对主权。

这一声明激怒了亿万中国人,中国与英国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端。恰巧在此时,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病逝,蒋介石失去了美国的声援。

美国新总统杜鲁门与英国签订了战略协议,面对这样的形势,蒋介石只能无奈宣布:尽管日本战败,英国又重新夺回了香港,但他并未放弃收复失地的打算。

在1945年8月19日,英国通知中国,美国已经同意英军在香港接受日军投降。

蒋介石对此深感愤慨,于是他在8月23日给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去电报,请求中国政府委派代表前往香港接受日军投降。

蒋介石的意图非常明确,他所指的代表实际上就是由中国政府指派一名英国军官负责接受投降,以此来彰显中国在香港的主权地位。

英国和美国也都同意了这一提议。然而,尽管蒋介石为中国政府挽回了一些颜面,但实际上的利益还是被英军掌控。

至此,国民党在香港与英国的博弈已经结束。随着共产党解放战争的胜利,林彪元帅的军队已经逼近香港。尽管英国的武器装备非常先进,但从各方面来看,中国都占据了优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下一心,香港地区的百姓也翘首期盼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尽管英国依然拥有一定的强国地位,但在实际军事力量上,已无法与强大的中国抗衡。面对解放军的威胁,香港的英国守军甚至做好了撤离的准备。

英国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心怀敬畏,却又对香港这片宝贵的领土恋恋不舍。于是他们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重新与中国接触。

1949年10月,解放军即将进攻香港时,毛泽东主席下令停止进攻,并指示部队不要越过罗湖以北和40公里的樟头木一带,以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避免冲突。

英国看到解放军即将来临却始终没有采取行动,内心感到非常庆幸。为了和平占领香港,英国政府再次与中国政府进行协商。

在协商过程中,共产党的代表赞扬了英军没有帮助国民党的行为,而英国代表也表达了对共产党的善意。

英国决定无视西方盟国的反对,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显示了他们对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认可。中国则表示,他们愿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香港问题,希望能借此机会与英国建立更紧密的外交联系。

同时,中国政府还宣布,他们同意继续履行英国与清朝政府签订的租借条约,这意味着英国在港的主权将延续至1997年。

英国对此结果非常满意,这使得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迅速升温,而中国也因此在国际地位上得到了英国的支持。然而,这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中国通过秘密渠道,与英国达成了关于维持香港地位的三个协议。

中国明确表示,香港不被允许设立针对中国的军事基地,同时也不允许任何破坏或阻碍中国在港举行合法活动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香港人民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对此,英国接受并承诺履行,中国也相应撤回了对香港的军事威胁。 当时的国际环境紧张,新中国的成立并未被西方国家广泛承认。

作为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香港的价值不言而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决定收回香港,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一方面,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可能会对香港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经济的落后。另一方面,如果发生军事冲突,香港也可能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

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以其深思熟虑的智慧,早就预见到了来自外部军事力量的威胁。

将香港暂时交给英国管辖,不仅能够消弭英国对中国的敌意,还可以让中国在港享受特权,得到英国的保护。西方国家也会因为避免与英国冲突,而对中国保持友好态度。

这种策略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中国与苏联关系紧张时,香港成为了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唯一窗口。英国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保持中立,只要中国不使用武力收回香港,两国就能避免冲突。

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使得世人看清楚香港的形势,而且中国政府也没有同意与英国续约。

1997年,香港从英国手中回归祖国,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是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步骤。

对于毛主席而言,他知道他可能无法亲眼见证这一时刻,但他坚信中国会越来越强大,英国在武力上也无法再对中国构成威胁。

于是,他将这一历史使命交给了后人,希望他们能够为中国的未来争取更好的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先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提出了「一国两制」设想,既保留了香港的独特地位,又确保了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在英国即将撤离香港的最后阶段,他们多次派军舰在港海域耀武扬威,试图阻止香港的回归。

然而,中国并未被吓倒,而是以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实力,最终实现了香港的顺利回归。 这一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实力和影响力,也表明中国对于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在1979年,中国领导人邓公明确表示,英国在1982年9月24日访问北京人民大会堂时,希望能与我国续签条约。

然而,邓公在谈判中坚决表明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所有香港地区,包括新界、香港岛和九龙等,否则将被视为中国软弱,领导人能力不足。

面对邓公犀利的言论,英国首相撒切尔心慌意乱,毫无办法。在谈判结束后,撒切尔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险些摔倒的镜头被记者捕捉到,迅速传遍全球。

全球各国都清楚,中国人民已经傲然屹立。1984年12月19日,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缔结协议。待到1997年7月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沸腾了,无数的民众翘首以待。

有人熬夜守在电视前,有人在香港挥舞着旗帜。当倒计时声响起,所有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中国等这一刻等得太久了。

最终,香港地区不战而胜,和平地回归祖国怀抱。遗憾的是,一些已故的中央领导未能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然而,在许多年前,他们就已经预见,香港,将会有一个欢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