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曹操杀了不少名士,为何还有很多人愿意追随他?有3个原因

2024-02-07历史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史书记载了关于曹操的一个小故事,说曹操到一个喜欢的小妾房里睡觉,睡觉之前曹操提醒小妾:等会儿叫醒我。

小妾见曹操睡得很香,认为曹操操劳过于辛苦,想让他多睡会,便自作主张没有叫醒曹操,曹操一觉睡到自然醒,责备小妾为什么不叫他?

随后曹操下令用棒将小妾活活打死,仅仅因为小妾没有按时叫醒他,曹操就把小妾打死,你说曹操是不是太残忍了。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还有一个关于曹操的小故事,曹操带兵打仗时,粮食常常不足,曹操私下问管理粮食的官员怎么办?

曹操

粮食官说:可以用小斛来代替。

曹操说:好,就这么办。

后来军队中的将士认为曹操欺负众人,用小斛来代替大斛,导致众人吃不饱饭,曹操为了平息众怒,对粮食官说:

特意借你的首级一用,以解众人之怒,不然这事无法解决。

于是曹操斩杀了粮食官,将其首级示众,并在旁边写一行字:

用小斛代替大斛,盗取官粮,在军门斩首。

曹操就是这样残酷狡诈,叫别人当替罪羊,自己享受好处,可怜无辜的粮食官就这样被杀。

这只是曹操一生中不起眼的两个小故事,曹操一生还杀了不少名人,比如吕伯奢、边让、吕布、陈宫、沮授、高顺、审配、许攸、周不疑、崔琰、华佗、孔融、杨修。

曹操杀吕伯奢

既然曹操这么喜欢杀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追随曹操?

比如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程昱、贾诩、陈群、陈登、钟繇、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郃、毛玠、徐庶、华歆、满宠、王朗、刘晔、郗虑等人。

主要有以下原因:

1、曹操喜欢杀人,但不会无故杀人。

曹操杀小妾是因为明明告诉小妾要叫醒他,但小妾没有听从他的命令,明显曹操是有事情要处理的,一怒之下就杀人。

曹操要的是服从命令,而不是自作主张,吴起在训练士兵时,也是以服从命令为原则,有个士卒很勇猛,不听从命令,就擅自行动杀了敌人回来,结果这人被吴起斩首。

曹操也是同样的道理,他的是绝对服从,小妾不听,只能杀了她以作为事例。

曹操杀粮食官则是他的奸诈,军中缺粮,在没能取得新粮食前,只能想办法减少粮食消耗,曹操明白粮食官的做法。

曹操杀粮食官

当将士因为少粮而抱怨时,曹操又把粮食官作为替罪羊,谁叫他是主将,好处他全占了,黑锅让手下人来背。

作为主将,这种行为确实不道德,但打仗讲的不是道德,而是胜利,道德必须稳定军心,杀粮食官确实能达到稳定军心的目的。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是因为他怀疑吕伯奢要杀他,曹操杀边让是因为边让看不起他,曹操杀吕布是因为吕布是三姓家奴,靠不住。

曹操杀陈宫是因为陈宫背叛了他,差一点导致曹操一生的事业毁于一旦,曹操杀沮授是因为沮授不投降,曹操杀高顺也是因为高顺不愿意投降,曹操杀审配还是因为审配不投降。

曹操杀陈宫

曹操杀许攸是因为许攸得意忘形,持功自傲,曹操杀周不疑是因为周不疑太过聪明,担心无人能制衡这人,曹操杀崔琰是因为双方政治观念有冲突,崔琰又出身世家大族。

曹操杀华佗是因为华佗藐视曹操的命令,不愿意给曹操治病,曹操杀孔融是因为孔融看不起曹操,还污辱曹操,曹操杀杨修是因为杨修自作聪明,杨修还是袁术的外甥。

不是为曹操开脱,曹操虽然杀了这么多名士,但他不会无缘无故杀人,有时候你认为曹操会杀的人,曹操反而不杀。

比如祢衡,看不起曹操,还当众辱骂曹操,结果曹操不仅没杀祢衡,还把祢衡送给刘表,有人说曹操这是借刀杀人,但是刘表也没杀祢衡啊,而是继续把祢衡送给黄祖, 最终被黄祖杀了,这总不能怪曹操吧。

比如张绣,因为反叛曹操,杀了曹操的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后来贾诩与张绣一起投降曹操,曹操不但没杀张绣,还与张绣结成儿女亲家。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就是个政治家,他杀人确实是有原因的,只要不乱杀名士,总会有名士投靠曹操的。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能提供高官厚䘵。

曹操自从挟制汉献帝到许都后,就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理论上,曹操代表着正宗的汉朝朝廷,曹操以荀彧为尚书令,辅佐汉献帝,给了天下士人一个求取功名的好去处。

想出来当官入仕的,必须加入曹操主导的朝廷,就得投降曹操。

很多名士就算看不起曹操,对于荀彧和汉献帝至少是非常尊重的,比如孔融,就是汉献帝下诏征辟的,任命他为将作大匠,后又升任少府,孔融看不起曹操,他不会看不起汉献帝和朝廷。

但是曹操实际控制朝廷,朝臣自然就会分为两派,一派汉臣,一派魏臣,尽管大多数朝臣都愿意追随曹操,但也有不愿意跟随曹操的,比如荀彧、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魏讽等人,都因为反对曹操被杀。

曹操唯才是举

3、唯才是举。

【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执掌朝廷时,为了招揽天下人才,发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

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是察举制,察举制的选人权是在官吏及世家大族手中的,这样选拔人才首先看的是出身,其次是道德,最后才看才能。

曹操提出人才是举,也就是说不看出身,只看才能,不管是什么出身,只要有才能,就能入仕,这是一条吸引寒门庶族的官吏选拔制度,曹操企图用寒门庶族来制衡豪门世族,自然就会有人投靠曹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