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89年黄维访问台湾前,国民党力劝他留在台湾,为何被他严词拒绝

2024-04-28历史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1975年,曾任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黄维成为了最后一批被国家特赦的战犯,正是他的固执己见让他付出了27年的大好年华,在管理所接受改造。

    1989年时,他得到了一次访问台湾的机会,但在国民党「盛情」邀请他留台时,他却选择了拒绝。

    他在青年时,执着于书生意气,中年时不辨是非、盲听盲从,晚年时又顽固于不切实际的发明创想,最终罔顾了妻子27年痴情守候。

    那么,黄维在接受改造期间都经历了些什么?他最后又为何拒绝留在台湾呢?

    须知少日拏云志

    1904年,黄维出生于江西贵溪,小字「悟我」,因为父亲盼望他有悟性,能时时自省。

    少年黄维从小醉心诗书意气风发,带着凌云之志考入一所师范学院和方志敏成为同学。机缘巧合下,俩人成为了朋友。

    受到方志敏的影响,黄维喜欢上了【新青年】杂志,受到民主科学影响,被共产主义感染的他萌发了反封建的思想。

    方志敏身体力行投身革命,拳拳报国之心让黄维深受触动,毕业后虽然没有立即参加革命,回乡当国文先生的黄维时不时就跟乡邻宣传进步思想。

    年轻的黄维沉浸在通过实现革新唤醒民智的喜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动了别人的蛋糕,当地的乡绅土豪闻讯,都认为黄维宣传的思想是洪水猛兽。

    农民都去闹革命了,这些地主去剥削谁?在这些人强烈要求下,学校不得不开除黄维。

    那是1924年,适逢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创办黄埔军校,被迫离乡的黄维在上海遇到了旧友方志敏,并在他的帮助下成功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

    满身书卷气的黄维在这里完成了蜕变,他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军官,并在毕业后进入国军部队,北伐战争中他出色的表现让他之后的仕途一路顺风顺水。

    对于黄维来说,方志敏有拜师之谊,但在1927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后,在国民党的刺杀名单上,赫然出现了方志敏的名字,黄维唏嘘不已。

    那时候的黄维走在既定的道路上,他满脑子只知道效忠于上峰,而他的上峰选择了怎样的道路他并不知晓。

    当年毕业时满腔的救国图存的热忱,随着军阀派系斗争的战火慢慢燃尽,从团长到司令,随着职位的升迁,黄维忘记了自省,闷头跟着国民党的方针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正在德国深造的黄维被调回,淞沪会战中,他又临危受命担任国军第18军67师师长。

    这是黄维第一次真正指挥大的战役,虽然他指挥略显书生气的呆板,但黄维打起仗毫不惜命。

    在惨烈的罗店之战中,一个师打得剩下不到一个团,黄维也因此一战成名。

    凭借这次战役,黄维第二年走马上任军长,获得蒋介石赏识的他将小字改成了「培我」,从此对蒋介石惟命是从,失去了辨别黑白的能力。

    等打完日本人,又开始打解放战争,蒋介石原本看中黄维的书生气让他去搞军队教育,等到1948年屡次战败无人可用,只能启用黄维去打淮海战役。

    这次的黄维的对手是他黄埔军校的老同学陈赓,熟知黄维是个书呆子,喜欢直接套用书上的战术不拐弯抹角,陈赓索性将计就计诱敌深入。

    黄维果然中计,他被陈赓「包了饺子」,自己被俘虏,10万大军也烟消云散。

    此时这头「倔牛」还不认为自己指挥有误,觉得自己在学校就输给陈赓,如今输在战场上不丢人。

    当时我军为了减少双方无谓的伤亡,俘获国军这些高级军官后就劝说他们给国军将领杜垏明写劝降书。黄维又一次发挥了「书呆子」的牛脾气:

    「我只是打了个败仗,为什么要听你们的写劝降书……」

    别的国军将领已经开始动笔,黄维依旧不为所动还讽刺他人没有风骨,这种无意义的坚持实在让人无奈。

    黄维已经钻进愚忠的死胡同,至于他效忠的对象是否昏庸,他是不是在助纣为虐,他都漠不关心。

    一直到1949年1月31日,他和杜聿明、文强一起被关进北京功德林接受改造,黄维倔脾气闹了整整27年,拖累了自己,也拖垮了家中亲人。

    多情自古空余恨

    黄维那时的妻子是杭州高管蔡忠初的女儿蔡若曙,两人邂逅时,29岁的黄维已经是国军第11师的师长。

    年少有为意气风发的黄维在一场舞会上一眼就看中了才17岁年轻貌美又腹有诗书的蔡若曙,那时还叫蔡维新的蔡若曙对于这个年轻的军官也很是仰慕。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即便家中父母反对蔡维新和这个江西乡下来的小子交往,但少女情怀总是诗,蔡维新被爱情冲昏头脑觉得黄维哪里都好。

    在黄维的猛烈攻势下,蔡维新迫不及待的许下终身,并且还未婚先孕,丝毫不知这个男人已有家室。

    其实黄维早在19岁时已经接受父母之命,与同乡女子桂仙梅成了婚,两人甚至还有两个儿子。

    在认识蔡维新之前,黄维自持跟发妻并无感情,也曾跟另一军官之女赵泽芸恋爱,但他那时并未隐瞒自己停妻再娶的念头,赵泽芸知道后马上和他分手。

    遗憾的是当蔡维新知道黄维已婚的时候,她已经陷的太深了,她大着肚子死活不愿意离开黄维,一度跟自己父母闹僵。

    蔡维新和黄维感情的开始就不够坦诚,他们的虽然最后还是结了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黄维并不想看上去那么老实。

    婚后,黄维就给妻子改名蔡若曙,属意她是自己未来生命中的曙光,可惜的是他最后却辜负了这唯一的曙光。

    蔡若曙第一次跟着黄维回老家,就吃了黄母的闭门羹,种种折辱下黄家认了蔡若曙是黄维的妻子,但却不让黄维的原配离家生活,蔡若曙也不能叫黄母一声母亲。

    离谱的是,自己的新婚妻子受到这样的委屈,黄维在跟原配办理离婚期间却又让她怀孕。桂仙梅为他产下第三个儿子,蔡若曙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

    一个大家闺秀为了爱情卑微到了尘埃里,蔡若曙之后的人生已经失去了自我,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她的余生满眼都是这个男人。

    从1934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黄敏南诞生,蔡若曙的重心就放在生儿育女上。黄维在外面冲锋陷阵,在家的蔡若曙时刻担心他的安危,还要独自拉扯子女长大。

    1948年黄维离家去打淮海战役的时候,小女儿黄慧南还在蔡若曙的肚子里,她望眼欲穿日夜盼望,最终等来的却是黄维阵亡的通知书。

    那时黄维被俘,蒋介石气急败坏,他为了不扰乱军心,坚持对外表示黄维是杀身成仁,甚至为他举办了追悼会。

    不明真相的蔡若曙带着四个儿女整日以泪洗面,无依无靠的她只能听从安排去跟着去了台湾,直到1950年才意外得知黄维被俘的消息。

    喜出望外下,她带着子女绕到香港,为了掩人耳目在香港住了整整一年,最后才来到上海定居。

    作为战犯家属,蔡若曙受了不少白眼,好在有关部门帮助了走投无路的她,安排她到图书馆工作,她才能自食其力养活儿女。

    那时的蔡若曙还很年轻,美人如斯不少人都对她心生爱慕,蔡若曙为了黄维一直不为所动,苦等着黄维出狱一家团圆。

    为了这个男人蔡若曙牺牲了一切,可她的牺牲却抵不过这个男人的任性,被俘后的黄维根本不顾妻儿的死活,顽固的跟一块石头一样令人头疼。

    黄维被关的功德林是专门关押国民党战犯的,能被关在这里的最少也是将军级别,不少国民党的将领进来后都惶惶不可终日。

    在睚眦必报的国民党看来,抓到战犯杀掉就好,这些国军将领理所应当的认为共产党也会把他们「一杀了事」。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周总理早就明确指出,不可以动这些国军战犯,不仅一个不杀后续还会分批释放,并允许他们言论自由,足见我党的心胸广阔。

    黄维这么多年被国民党洗脑,早就顽固不化,他带着满身的戾气,处处跟管教作对。

    还时不时诵读于谦的【石灰吟】,认为自己跟文天祥一样都是有骨气才不低头。

    在所有战犯中黄维进来时的军衔并不是最高的,但他的脾气却是最大的,都已是不惑之年的他,竟然在功德林打架,这是唯一一次战犯互殴事件。

    那时候功德林经常让战犯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黄维的小组由董益三带领,讨论「四大家族」有关的话题。

    董益三谈论起民国时期四大家族把控银行等金融机构,组员们都在批判这种专制行为,黄维却冷不丁的跳了出来,一口咬定现在的银行被毛泽东个人把控。

    这样的无稽之谈让大家都吓出一声冷汗,组员们纷纷劝阻黄维,他却义愤填膺继续口不择言,董益三让他检讨他压根不搭理。

    被黄维气的火冒三丈,董益三打了黄维一耳光,黄维马上发飙,两人扭打在一起,一直到管教把两人分开。

    这起互殴事件极其严重,黄维那时候以为只有自己会被罚,毕竟董益三话里话外为的都是共产党。

    令他意外的的是,管理人员却一视同仁,对他们都做出了处罚。

    共产党讲究的是实事求是,凡事有法可依,这跟国民党的作风完全不同,黄维第一次内心产生了动摇,但表面上还是我行我素。

    全然不知家人在等他出狱心急如焚,黄维在狱中时不时就谩骂羞辱管教挑起争端,不思悔改坚称自己「无罪可悔」,想方设法逃避劳改。

    可怜白发生

    黄维在狱中的癫狂源自于他过于自负,从来没有自我反省,也不认为自己坚持「不投敌」是一种偏执的愚忠。

    但对于这样的人,我党始终没有放弃感化,对倔强的黄维始终关心到位,希望他能幡然醒悟。

    1952年多年在战场奔波的黄维突发疾病,他患上了肺结核、淋巴结核等5种不同结核病,加上多年累积的伤病,一度威胁生命。

    为了救回他,我党不仅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贴身照顾,还特意为他购买外汇,去香港购买外国产的青霉素和链霉素,从死神手里抢回黄维。

    从他患病开始,为了他身体尽快恢复,黄维每天都能吃上牛奶和鸡蛋,从猪肉到牛肉,最后甚至是黄羊肉,黄维每天都能补充充足的营养。

    直到出狱黄维才知道,50年代末我国在最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断了给他的「病号餐」,甚至特意让解放军去内蒙打黄羊。

    黄维多年缠绵病榻,他自己内心很清楚,即使回到过去国民党最风光的时候,自己这样的病,国民党也绝对不会做到这样的地步。

    养病期间通过功德林的广播,他知道共产党正带着军队抗美援朝,他对共产党能取胜依旧不报希望。

    可事实胜于雄辩,这一次次的战役中国赢得很漂亮,连黄维都不得不承认,换成自己跟装备先进的美军打怕是毫无胜算。

    志愿军在朝的表现让黄维明白了,正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让这只部队勇往直前,和反动势力斗争的信念正是当初自己输的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

    黄维明白了蒋介石发起的内战是反人民的,也知道自己的坚持根本就是错误的,虽然依旧嘴硬,但他内心也开始动摇了。

    知道前线的将士吃不饱,他参加了管理所的「炒面运动」,甚至主动给妻子写信,说自己要学习【共产党宣言】,让妻子给自己寄参考资料。

    为了让战犯们感知到国家正欣欣向荣高速发展,共产党安排黄维他们去全国各地参观,北京的水库、武汉的大桥、南京的中山陵、甚至是国庆的大阅兵。

    黄维始终坚固的内心终于出现了裂缝,他开始思考如今的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蒸蒸日上,但国民党能做到这样么?

    思想上接受了改变,可面对劳动改造黄维依旧抗争到底,他突然沉迷于永动机的创造中,逃避改造的同时,他辩白自己在做有益人类的发明。

    其他战犯都开始写认罪材料,黄维却沉迷于永动机的设计,管教人员很早就提醒他永动机已经被证实不可能,他却依旧不为所动。

    看着黄维交出来的永动机设计图,管教特意送到了中科院去鉴定,被专家驳回后,黄维依旧执迷不悟,他不肯认清现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956年为了感化黄维,蔡若曙和大女儿黄敏南被特批去看望黄维,虽然是战犯家属,但国家一直没有亏待他们。

    甚至黄敏南报考复旦时,周总理还特意出面批准入学。面对多年未见的妻子和女儿,黄维的态度并不是热络。

    他对家人的情况不是很关心,对于家人劝他好好改造却表现的异常愤怒,他固执的认为家人已经「叛变」。

    1959年,我国准备释放第一批战犯,特赦名单上本来有黄维的名字,苦熬多年的蔡若曙接到消息的时候以为希望就在前方。

    可当一家人围在收银机旁仔细聆听时,却始终没有听到黄维的名字,他的旧日同僚杜聿明、王耀武都被放出来,黄维却因为顽固不化被继续关押。

    误以为这是最后团圆机会的蔡若曙万念俱灰,她坚持了这么多年输给了顽固的丈夫,在工作多年的图书馆中她吞下大量安眠药,幸好被同事发现保住了性命。

    从那之后,这个痴情的女子就换上了精神病,一度病到无法工作,好在上海图书馆体恤他们一家为她办理了退休,后续她才能享受公费医疗。

    留在狱中的黄维对此一无所知,但或许随着年岁日长,黄维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内心还渴望一丝亲情,他终于开始认真悔改。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他不再抵触劳动改造,并积极学习,等到1975年,黄维终于拿到了特赦通知书,在北京的站台上和阔别27年的家人相聚。

    「你要有爸爸了!」蔡若曙喜极而泣抱着小女儿迎接黄维回家,可黄维却表情淡漠,他似乎还没做好准备重获自由。

    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特聘他担任中国政协文史专员,并在北京给黄家解决了住处,还给他开出了200元一个月的工资待遇。

    全新的生活是黄维意想不到的,共产党不仅宽待他,还让他一家团圆,他每天按时上班,闲暇之余依旧没有放弃永动机的研究。

    可这样的生活对于蔡若曙来说却是另一种煎熬,她的抑郁症已经很严重,阔别多年的丈夫却全然不知她的痛苦。

    黄维把家中最大的房间改成了永动机的实验室,依旧不管不顾的投入其中,蔡若曙却天天提心吊胆,她害怕丈夫的冥顽不灵会被人盯上,又被抓进牢里。

    每一天黄维下班蔡若曙都去家门口等着,哪怕晚了几分钟她也揪心不已,妻子病入骨髓黄维依旧无知无觉。

    1976年的一天,蔡若曙接到大儿子的好消息,儿子不仅升了副教授还分了一套大房子,她兴高采烈的跟黄维分享,沉迷永动机的黄维只觉聒噪,随口骂了一句:「滚!」

    这句话成为彻底压垮了蔡若曙,她对丈夫的绝情再无眷恋,蔡若曙冲出家门转身跳入永定河,黄维的「曙光」熄灭了。

    黄维知道妻子身故的噩耗也曾固执的想下河拉妻子上来,最后只能无力的瘫坐在家中,黑暗中静静回想过往,他似乎欠妻子太多。

    「若曙难妻,黄维敬挽。」失去爱妻后黄维一夜间老了很多,他大病一场,妻子的离世让他看开了很多。

    此后余生他都致力于文史资料的研究上,为了求真不惜四处奔波,从两岸开发探亲后,他又把工作重心放在两岸和平统一上。

    1989年他得到赴台的机会,已经患上心脏病的黄维写下了密密麻麻的行程安排,除了要探访故友,还要极力促成两岸和平。

    国民党方面得知黄维赴台特意提出要他留在台湾,并许诺给他高薪补发多年的薪资,但却被渴望的和平的黄维直接拒绝。

    可惜的是在出访前,他心脏病发作,永远离开了关心他的人们,他被特批葬入八宝山,这一生虽然曲折但好在最终他走回了正途。

    在前进的道路上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背负错误前进死不回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学会反思学会纠错才不至于越错越远。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