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70年刘伯承暂避南京,许世友特意交代手下少将军:你有空多陪陪他

2024-02-03历史

前言

「我的一生跟过两个元帅。回想起来,我会这么说:英勇是跟徐帅学的,战术是跟刘帅学的。红军时代跟着徐帅出生入死,从此面对死亡,我再不会皱一下眉头;从抗日战争开始跟着刘帅,是刘帅教会我打仗,培养成一个高级指挥员,没有刘帅,就没有今天的肖永银。」

以上这段话出自肖永银将军的自传,其中的徐帅是指徐向前元帅,刘帅指的是刘伯承元帅。至今读来,我们仍然能从中感受到这两位元帅在肖永银将军的成长道路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尤其是刘帅,他曾经在肖永银最落魄的时候伸出援手,拉他走出困境,而肖永银则在刘帅晚年时候,给予了诸多照顾。

沃克大夫:「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1916年3月,刘伯承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遭到了敌人的疯狂射击,一颗子弹擦着他的颅顶而过,另一颗打中了他右侧的太阳穴,擦着右眼眶飞了出去,刘伯承当场倒地不起。

恢复意识后,他一睁眼,发现自己躺在了死人堆里,想要爬起来却发现自己怎么也动弹不了。幸运的是,天黑以后,有几位士兵在清理战场时意外发现他还活着,便合力将他抬进了城里,又对他进行了简单的救治,在伤口处敷了些草药。

这个时候,当地的军阀发出通缉告示,悬赏重金要捉拿刘伯承。于是,刘伯承只好暂时先隐蔽了起来,这一躲就是一个多月。后来,等到军阀放松警惕后,刘伯承才秘密到了重庆寻求治疗,但是,他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多方打听后,刘伯承找到了一家私人诊所,诊所里有一位名叫沃克的德国大夫,他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擅长外科手术。

沃克医生仔细检查过刘伯承的伤势后,发现他的眼伤日益严重,必须要尽快动手术。但是,由于受伤的位置在眼眶,这里的血管、神经都很敏感,一旦动手术,极易发生意外。

反复思量后,沃克医生最终确定下了手术方案:先将眼眶内的腐肉除掉,然后全身麻醉,做好急救准备,等到眼部的伤口痊愈后,再给他安装假眼。

手术前一天,沃克来到病房检查刘伯承的情况。没想到,刘伯承突然开口问道:「医生,全身麻醉以后,会对大脑神经功能造成不好的影响吗?」

沃克一愣,自己行医多年,见过的病人无数,有问手术风险高低的,也有担心手术能否成功的,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担心自己脑袋神经功能的。

沃克犹豫的表情让刘伯承心里凉了半截,他低头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久,他抬起头郑重地对沃克医生说:「我以后是要干革命的,这次手术不用做麻醉了。」

话音刚落,沃克便急切地喊道:「啊!这不可能,不做麻醉?我可不敢做这种手术。万一出现意外,我怎么办?我这诊所以后还开不开了?」

沃克十分坚决地拒绝了他。刘伯承见状,仍然不死心,他再次开口:「沃克医生,您放心,不管手术中发生了什么意外,您都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就算我敢做,你肯定也受不了的。」沃克再次断然拒绝了这一提议。

两人正在僵持不下时,刘伯承的三弟正好前来看望他。见三弟进来,刘伯承急忙说道:「正好,三弟也在。我跟你说,这次沃克医生给我做手术,是我坚决要求他不给我麻醉的。不管发生了什么意外,都是我的责任,与沃克医生没有任何关系。你记住了没。」

三弟愣愣地点了点头。沃克想了想,让步道:「既然不全身麻醉,那就局部麻醉。不然,你一定受不住。」

尽管沃克医生和三弟一再劝他接受局部麻醉,但刘伯承仍然坚持己见。无奈之下,沃克也只好答应了刘伯承不做任何麻醉的要求。

第二天,刘伯承被推进了手术室里,沃克医生看着他,苦笑着说道:「我做过上千例手术,像您这样做手术不麻醉的,你是第一个。」

刘伯承哈哈大笑着回应道:「既然如此,那就请沃克医生在我这个中国人的身上做次试验吧。」

这次手术是为了要去除眼眶里的腐肉。沃克拿起手术刀在他的眼部位置开了一刀,刘伯承整个人顿时浑身僵硬,狠狠咬住了嘴里的手帕,捏着床单的手上青筋暴起。

沃克担心地问道:「还行吗?能继续吗?」

刘伯承强忍疼痛,说道:「可以,继续。」

就这样,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手术中,刘伯承始终不吭一声。手术结束后,他浑身挥汗如雨,就连沃克都觉得自己差点虚脱了。

见刘伯承躺在病床上,沃克担心地说道:「我还怕你会在手术中晕死过去呢。」

「怎么可能?我可是一直数着你开了多少刀呢?」

「多少刀?」沃克感兴趣地问道。

「72刀。」

原本以为他就是开开玩笑,结果没想到他是认真的。沃克惊讶地说道:「我的天哪,你怎么可能是人呢?你根本就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嘛。」

眼伤痊愈后,刘伯承继续投身于中国的革命活动中,并将自己「刮骨疗伤」的精神运用到了与敌人的作战中,率领红军战士们打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

衣衫褴褛、形销骨立的西路军勇士

在肖永银将军的军旅生涯中,1937年3月,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当时,奉命打通河西走廊的西路军,在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孤军血战后,最终宣告失败。这时,肖永银是西路军总指挥部警卫连排长,他奉命率领一支由28人组成的小分队,护送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和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返回陕北,跟中央报告西路军的相关情况。

当小分队走到第三天时,徐向前反复思考后,决定化整为零,命令肖永银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参谋陈明义带着自己的信回陕北,并向党中央汇报西路军的相关情况。

只安排两个人去送信,这是徐向前考虑再三后做出的决定。首先,要想回到陕北,这一路上面临的是敌人的重重封锁线,随时都可能与敌军正面遭遇,牺牲在所难免。其次,三十多个人一起行动,目标实在太大。最后,途经之地又都是一些十分贫穷落后的地方,人多了连饭都要不上。

临行前,徐向前将自己写的一封信郑重地交到了肖永银的手里,叮嘱他:「如果你先到了陕北,一定先把这封信交给党中央,再汇报相关情况。」

肖永银知道自己此行肩负的责任重大,他抬头望着徐向前总指挥,鼻子一酸,哽咽地说道:「请首长放心,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一定会想办法将这封信送到党中央的手里,祝您一路保重。」

告别徐向前后,肖永银和陈明义一起踏上了回陕北的路。这一路,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查,他们白天躲在山里,晚上才出来赶路,一路上挨饿受冻,甚至一个月连一粒米都吃不上。

后来,费尽周折的两人在一个叫「石灰窑」的地方联系上了地下党员吴建初,但由于形势紧张,他也没有什么办法能将两人送去延安,只好把两人藏在暗无天日的废弃煤洞里,一待就是18天。

最后,肖永银和陈明义一商量,一致决定穿过沙漠到民乐,尽管穿过沙漠也就需要两天,但是,沙漠里的情况却很糟糕,极度缺水的两人差点牺牲在了沙漠里。

这一段时间,两人始终是白天出去分头行动乞讨,讨到啥就吃一半留一半,晚上集合后一起赶路。

当他们走到永昌时,突然下起了大雪,为了避寒,他们躲在了一座庙里的大菩萨像肚子里,这才没被冻伤;好不容易到达凉州,又遇到了湍急的河水,最后,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才得以安全渡河……这一路,严寒酷暑、吃不饱穿不暖、与敌人斗智斗勇,尽管艰难,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只靠着心中的信仰一直坚持着向陕北方向前进。

直到1937年7月中旬,两人才到达了镇原县城,援西军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出门迎接了肖永银和陈明义,历经4个多月的时间,这两位红军战士衣衫破烂、形销骨立瘦脱了形,只一眼,便让刘伯承和军中的战士们留下了滚滚热泪。

而这两个在途中遭遇千难万险都不曾流过泪的钢铁汉子,在见到久违的战友后,不禁喜极而泣,肖永银一边哭一边摘下头上的破毡帽,双手颤抖地掏出信来,交到了刘伯承手中,高声说道:「这是徐、陈首长的信,请首长转交中央。」

刘伯承眼眶泛红,从他手中接过信后,一把握住了两人的手,感动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从祁连山到延安,这一走就是4个多月,不论过程多难多苦,肖永银从未想过放弃,正如他后来在自传中所写的一样:「我的英勇是从徐帅身上学到的。」

从此,肖永银为党和国家出生入死,面对死亡,更是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二九师成立,肖永银担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十四团一营长,从此,他成为了刘伯承麾下的一员猛将,一直战斗至新中国成立后。

刘伯承十分欣赏肖永银,而肖永银也不曾让他失望过。肖永银和尤太忠、李德生一起被称为「军中三剑客」,肖永银也是三剑客之首。

在跟随刘伯承作战期间,肖永银真正学习到了对现代战争的学术运用,他也时常自豪地对别人说:「我的战术是跟刘帅学的。」

刘帅暂居南京:给你们添麻烦了

1958年,由于种种原因,刘伯承主动辞掉了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一职,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在北京,正在南京军区任职的肖永银想要见老首长一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1970年的一个晚上,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紧急召见了参谋长肖永银。肖永银敲门进到办公室后,许世友抬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开门见山地对他说道:「刘帅来南京了,接待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肖永银听到刘帅的名字后,十分惊讶地重复道:「刘帅?刘帅来南京了?我怎么没听说?」

许世友并未多言,只说了句:「突发情况」,便搪塞了过去。

肖永银原本还想继续追问,但话已经到了嘴边却最终没有说什么,只是转身出了门直奔火车站去了。

在火车站接到刘帅后,肖永银看到老首长神色落寞。只见刘帅长叹了一口气后,对他说道:「老了老了啊,我给你们添麻烦了。」

听到昔日神采奕奕的老首长突然说出了这话,肖永银心里十分难受,他急忙回答道:「老师长,您怎么能这么说,你之前是怎么对我的,现在还怎么对我,这样我心里也好受些。你突然搞这么客气,我心里难受啊。」

听到肖永银叫自己「老师长」,刘帅冷漠的脸上终于有了变化。一直以来,相比于「老总」这个称呼,他还是最喜欢别人叫自己「老师长」。刘帅仔细看着曾经的老部下,突然意识到这个肖永银一直都没变啊。

尽管多年未见,但两人之间丝毫不见尴尬的气氛。请刘帅上了车后,肖永银陪他聊了一路,不一会儿,车辆便驶入了许世友为刘伯承提前准备好的住处——中山陵5号。

此后,在刘伯承暂居南京的日子里,许世友特意交代南京军区各大兵种的负责人有空去看望刘帅,陪他聊聊天,请教请教军事作战问题,只要一有空,他自己也时常去看望。

但是,渐渐地,许世友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其他人去看望刘帅时,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说,有些不愿与人打交道的样子。但是,当肖永银去见他时,刘帅总是很兴奋地和他谈论着什么,他的脸上也洋溢着真心的笑容。

为此,许世友专门找到肖永银,对他感叹道:「这可真是奇怪,刘帅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却独独喜欢你。你以后要多去看看他,有空就去,多陪他聊聊天。」

其实,根本不需要许世友特意交代,肖永银正是这样想的,而他也是这样做的。只要自己一有空,他便会去拜访刘帅。此外,为了保障他的安全,肖永银更是专门安排了部队去给刘帅做警卫。

而刘帅平日里的吃喝用度,肖永银也很用心,总是交代工作人员要安排好刘帅的生活,多关照他。在暂居南京的这段日子里,刘伯承过得十分开心。

到了晚年,刘伯承一直住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只要去北京开会,肖永银必然要去拜访自己的老首长。他最后一次见到刘帅时,刘伯承的身体情况已经十分糟糕了,整个人被病痛折磨得十分消瘦。

进门前,肖永银还听到护士悄悄地跟自己说:「几天前,刘帅还在睡梦中念叨着‘汝河,肖永银冲锋’。」

这时候,刘帅说起话来已经有些吃力了,但肖永银没想到,他竟然还记得当年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时的事情。这让肖永银心中一时间百感交集,他再也忍不住了,当着众人的面便哭了起来。

收拾好情绪后,肖永银敲门进入了房间,一进门,他便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刘伯承,眼眶发红的肖永银急忙走了过去,握住了刘帅的手,呜咽地说道:「老师长,我是肖永银啊,我看你来了。」

刘伯承睁开眼睛,一看是自己的老部下,便努嘴想要跟他说话,但最终只能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声音。

肖永银见状心里更加难受,他安抚着刘帅平静下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肖永银就这样静静地握着刘帅的手,一句话不说,但眼泪却一直不停地往下掉。

半个多小时后,护士轻轻地开门进来,提醒他病人需要休息,这时,肖永银才不舍地起身,向刘帅敬了一个军礼,转身离开了。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病逝,邓小平安排治丧事宜,当他看完治丧委员会准备的名单后,十分生气地对工作人员说道:「谁不来都行,但是,肖永银必须来。你们怎么定的人员名单?怎么能没有肖永银?」

一会儿后,邓小平打去了一通电话:「你好,我是邓小平,现在需要你立刻进京……」

接电话的便是身在南京的肖永银,当他听到刘帅去世的消息后,顿时失声痛哭起来。刘帅是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师长,最敬重的老首长。如今,自己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让肖永银心中十分愧疚。

到达告别仪式现场后,肖永银看着刘帅的遗体,眼泪不停地流着,他在心中悲痛地喊道:老师长,肖永银来晚了啊。

刘伯承始终是肖永银最敬爱的师长,肖永银也是刘伯承最疼爱的战士。尽管两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忠诚于党和国家的赤诚之心,并甘愿为此奉献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