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61年廖耀湘被特赦,刚出门,被周恩来叫住:组织给你一特殊任务

2024-01-02历史

说起廖耀湘此人,绝大多数人会想起辽沈战役中活捉廖耀湘的影视场景,很多人都会觉得此人是一个草包,是我军大胜中的战俘。其实,廖耀湘在辽沈战役中虽然打得不怎么样,但他的人生还是值得称道的。

例如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在【印缅血战记】中这样记载:廖将军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他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近女色。他是一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也正是在这场惨烈的远征缅甸中,廖耀湘率领新22师歼灭日军第18师团,打通了中印公路,在当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曾经著名的国民党至高军事理论专家蒋百里就曾评价:他是为蔡锷之后湘军人中的第一人。后来的国民党大佬杜聿明也称赞他:胸怀韬略,有大将之才。

因此,廖耀湘的人生在前半段其实很辉煌,他是国民党中抗战成就最高的那一批人。可惜,打日本人再怎么厉害,遇到了我解放军还是无能为力,结果就有了活捉廖耀湘的经典场面。

不过,廖耀湘虽然被活捉了,而且被送进了著名的「功德林」。但是,此人的态度还是挺好的,虽然前期性格顽固,不会做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见证了共产党的伟大和新中国的伟大。因此,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成为了改造积极分子。

根据资料记载,在接受改造时,他经常脏活累活抢着干,而且还获得了一个「搓麻绳高手」的称号。此外,在分菜的时候,因为他公正无私,又被推举为席长。

当然,他在思想改造方面也是很进步的,那些曾经被他所厌恶的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后来也被他钻研的非常透彻,他可以一字不漏的背诵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而且还能给功德林的其他同学解疑。

曾经,管理人员让他去农场野外劳动,那里没有围墙和哨岗。如果是一般人肯定想着机会逃跑,但是廖耀湘却非常的老实,他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是在那里施肥浇水,剪枝,干得不亦乐乎。

后来有人向他提问,你为什么不逃跑?结果廖耀湘瞪着他说:「做人要光明磊落,怎么能够当逃兵,那是一种耻辱。」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1年1月15日,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刘伯承元帅任院长。当时军事学院刚刚成立,教员非常稀缺,为了弥补这一缺口,刘伯承唯才是举,居然想到的从原国民党军官中弄一批过来做教员。

于是,在刘伯承的亲自点名之下,抚顺功德林改造战犯廖耀湘被请来讲课。

当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廖耀湘的头上满头问号,他赶忙回复刘伯承:「这怎么行?一个战犯,一个败军之将,怎么能给胜利之师讲课?不行不行。」但刘伯承派来的人态度很坚定,让他去试一试,廖耀湘只能硬着头皮前往。

之后在刘伯承的安排下,他还是动身来到了军事学院。来之前,军事学院的一些学员还对此十分抗拒,尤其是得知大战犯廖耀湘来讲课,一些同志甚至开始起哄......

对此,刘伯承耐心的给众人做思想工作,他甚至还拿自己和朱老总做例子,说:我和朱老总都是半生军阀,半生革命。毛主席说过‘革命不分早晚,不分先后,站到革命队伍中的,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他们积极为我们传授军事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尊敬他们。

在刘伯承的努力沟通下,学员们这才安静下来,于是廖耀湘开始正式讲课。

当时廖耀湘主要讲过三个方面,一个是缅甸抗日的小部队,战术森林作战法以及城镇村落战斗;第二个是辽沈战役中的体会,对这场战斗双方的优缺点进行点评;第三个则是他对于军队建设的建议。

应该说,廖耀湘还是一个不错的军人,回顾起当年的抗日战争,他说的头头是道。因为讲得非常深入,所以一堂课讲完,原先对他不满的学员们都对他响起了掌声,就连刘伯承都握着他的手说:「廖将军,你的课讲的真生动。」

就这样,因为其表现出色,廖耀湘曾经一年中受到5次表扬,他也最终迎来了1961年的第3批特赦名单。当被念到他的名字时,廖耀湘恍如隔世,在功德林待了这么久,他似乎已经忘记了外面的感觉。

但他最终还是引起胸部走向了管理人员那边,等待着新的归宿......

不过,就在廖耀湘即将被特赦时,他却突然接到了周总理的命令,周总告诉他:组织上交给你个特殊任务,你能不能将你和蒋介石交往的历史写出来,用以存史,引以为鉴?

当然周总理也告诉他:蒋对你有知遇,写不写是你的自由。

廖耀湘一听这话,他没有任何犹豫痛快的就同意了,并且还谦虚的表示:「即使我自己写不了,也会请人代写,保证完成总理交代的任务。」

在出狱以后,廖耀湘很快接受了新生活,他取得了公民权,还向周总理要求加入共产党。之后,他又当选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和全国政协委员。

当然,周总理给他安排的任务他也没忘,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写史中。例如,他写出了【辽西战役纪实】以及【蒋军新六军迂回四平街的经过】等一系列脍炙人口又真实的回忆录,这些都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不过可惜,这位重获新生的国民党名将,却在1968年突发心脏病去世,以至于他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而党和国家也一直都很重视他,在1980年,全国政协为他补开了追悼会,而且将他的骨灰安安葬在了革命圣地北京八宝山。

如此一来,这位坎坷半生的名将,终于还是得到了属于他的历史评价,虽然称不上完美,但至少也画上了一个较为公正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