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64年毛主席约谈周总理,问出了15年疑惑:55年了,你怎么不回家乡

2024-07-28历史

1959 年春天,江苏淮安的桃花开得特别鲜艳,农人们在地里忙着干活儿,学生们放学后都跑来帮忙,到处是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这时候,大伙瞧见晴朗的天上突然冒出来一架飞得很低的飞机,它翻过山头,像只大鸟似的划过天空。当时正处于建国初期,大家都觉得是敌军派来的侦察机。

「快趴下!」有人大声叫着,大家立马像鸟兽般散开。不过这架低空飞行的飞机只是穿过农田桃林,就直接走了。这时候,有人认出了飞机的型号,马上从农田里蹦起来追着飞机大喊:「停下!停下!这是周总理的飞机,我认识!他来了!他回来了!」众人兴奋地追着飞机跑,可飞机却慢慢朝前方飞去,只留下一条长长的痕迹。

为啥周总理回了家乡淮安却一刻不停留?难道他不想家乡吗?

【走出淮安的周总理】

周总理于 1898 年在江苏淮安出生,他出生在晚清时期封建的大家族,命运打小就跟别人不一样。周总理的叔叔周怡淦老是重病在身,那时候迷信思想可重了,刚出生的周总理就被父母送给了他叔叔,说是「冲喜」。

但这所说的冲喜没能救得了叔叔周怡淦,在周总理还不到三岁时,周怡淦就去世了。这时候的周家也不像过去那样富贵荣华,随着清王朝走向衰败,封建大家族也慢慢消失了。

作为「落魄贵族」般存在的周总理,小时候由养母和生母一同抚养,慢慢长成了闻名遐迩的美男子。不过周总理没有一点脂粉气,生母和养母先后离世后,他独自操办了两位长辈的全部后事,淡定从容地迎接来吊唁的亲戚朋友。大家都认为这个少年非同一般,日后定有出息。但只有周总理的婶母周老太感觉孩子有些异样。

在深更半夜的时候,周老太听到灵堂里传来隐隐约约的哭声。她轻手轻脚地去了灵堂,看到周总理那时小小的身子蜷成一团,对着长辈的遗像不停地抽泣。那压抑的哭声让周老太特别心疼,她一边擦眼泪一边把周总理搂在怀里:「孩子啊,你咋啥事儿都憋在心里,是想你娘啦?」

当时不爱说话的周总理只是默默地摇摇头,见他怎么说都不听,周老太着急地问:「那你到底有啥难处,快说呀!」

「我呀,我没钱交学费,学堂就不让我念书啦……」

想到自己没法再接触知识,周总理哭得厉害。周老太一听也犯愁了,在那个时候,能上学堂的都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学费贵得很,他们这种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

不过周老太心里清楚,周总理跟普通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将来这孩子是要干大事的。抱着绝不能耽搁孩子前途的念头,她找上周总理在东北的大伯。他大伯听说这事后,马上就打算把周总理接到东北去读书。

这时候周总理才十二岁,就得离开家乡,周老太可心疼坏了。在周总理要走之前,她把家里的粮食都找出来,做了一碗热乎的馄饨给他送行。那热气直冒,都把周总理的眼睛弄模糊了,他使劲睁着眼想把眼泪忍住,可最后眼泪还是一颗接一颗地掉进了馄饨碗里。

「孩子,赶紧趁热吃,肚子吃饱了,远行就没啥怕的。」周老太捏着袖子,还擦了擦眼角的泪。那时才 12 岁的周总理再也忍不住啦,一下扑到周老太怀里放声大哭,把这些天的悲伤、委屈、眷恋还有不舍,全都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这时候的周老太就跟亲人一样,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把周总理的心都暖透了。好多年后,周总理还会想起这辈子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周老太给他送行时做的馄饨。所以在离开家乡的时候,周总理暗下决心,一定不能对不起周老太,不能对不起父老乡亲,必须得好好读书。

到了东北以后,大伯周怡赓把他当亲儿子一样,送周总理去了东北最好的学校。就算是这样,在陌生的地方周总理还是想念家乡。而且在这里,周总理清楚地看到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公平,穷人生活没保障,富人却奢靡享乐,周总理心里特别气愤,特别想赶紧改变这种情况。

这时候正赶上辛亥革命呢,民主自由思想的火把传遍了九州,周总理也受到很大影响,越来越想打破封建礼教的限制。所以就积极参加到民主革命的活动里去了。可没过多久,革命成果就让袁世凯给抢走了,中国又被封建势力给复辟了。年纪不大的周总理心里明白,要救中国,就得把民主运动搞到底,绝对不能让封建残余有一点喘气的空儿!

那时候在课堂上,老师问大家读书的志向,有人说以后想当大官,有人说想发大财,问到周总理时,周总理从座位上起身,目光坚定地讲:「我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小小年纪的周总理清楚,唯有读书,才能够改变中国,才能够打败敌人,消除贫富差距,才能够让自己的家乡淮安受益,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受益!

可辛亥革命失败了,周总理该咋办呢?

【不愿回家的周总理】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周总理搜集资料,勤奋读书,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消息让周总理很感兴趣,从这时候起,一颗红色的种子就在周总理心里扎根生长。为了追求真理,周总理再次走上了离家更远的路。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这一下可不得了,国内就爆发了五四运动,学生和工人纷纷扎堆一块儿反抗帝国主义不公平的做法。周总理就是当中的学生领袖,爱国的人都自己组织游行活动,以此抗议帝国主义的蛮横行为,周总理也在里头。周总理被捕出狱后,又被政府派到巴黎,在巴黎入了共产党。

后来周总理成了共产党的青年领袖之一,此后一直在全国各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还和爱人邓颖超长期分开。从中国未来的事业看,周总理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了,可从个人感情来讲,他不光想念爱人,也想念家乡,更忘不了周老太在他临走前给他的那一碗馄饨。

不清楚他们日子过得咋样,也不晓得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然而在革命期间,周总理好多次有能回淮安家乡的机会,可周总理一直都没回。看到他这样,毛主席就宽慰周总理说:「等咱们新中国成立了,你再回家乡瞅瞅。」

但一到这种时候,周总理老是笑一笑,啥也不说。

功夫不会辜负用心的人,在咱们中国共产党持续不断地努力以及领导之下,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全方位的胜利,新中国就此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那些曾和周总理一起工作的同事都纷纷选择回老家搞建设,可一直特别想家的周总理,这回却没马上回老家,就算弟弟提要求,周总理也坚决地拒绝了。

就在大伙都满是疑惑的时候,中南海西花厅来了一位重要客人,把周总理感动得热泪直流。

而这个人呢,就是周总理曾经日日夜夜都挂念着的婶母周老太。

1950 年,周老太领着她孙子到北京看望周总理。工作人员特别热情地接待了周老太,一边帮着搬行李一边讲:「您不知道,咱们周总理成天念叨着您,您总算来了,等会儿周总理就来接您!」

周老太瞅着工作人员,激动万分。可随着太阳渐渐往西落,阳光缓缓消失,依旧没看到周总理的影儿。孙子在周老太怀里都快睡着了,工作人员觉着让一位老人等这么长时间,怪不好意思的,刚要替周总理解释解释,周老太却笑着说:「我晓得周总理得忙大家的事,咱们这是私事,能理解,得先公后私嘛!」

话还没说完呢,就听见门外有脚步声传来,周老太赶紧起身,只见周总理推开接待室的门,快步朝周老太走过去:「婶母!」

周老太忍不住掉起了眼泪,分开 55 年了,这回亲人相聚,心里啥滋味都有。如今的周总理身板还算挺直,可头发都白了。瞅着周总理那疲惫又沧桑的眼角,周老太可心疼啦,她这孩子这辈子太不容易,那么小就离开家乡,一辈子为人民忙碌,一天舒坦日子都没过过。想到这儿周老太忍不住埋怨:「叫你回家,你就是不肯回,家里人可都惦记着你呢!」

这话一下子让周总理眼眶泛红,他马上告诉邓颖超,把周老太接到家里,用心款待了一回。

吃饭的时候,两人聊起了平常的事儿,听说了家乡的变化,周总理忍不住欣慰地笑了:「大家都能吃饱,都能上学,咱们这么多年的努力没白费呀!」

周老太老是劝周总理回老家瞅瞅,可周总理一直没回应她。这时,周老太的孙子大声喊:「周叔叔,您回去看看吧,我奶奶讲了,您要是回去,还给您做馄饨吃!」

周总理怔了一下,疑惑地看向周老太,周老太有点难为情地笑着说:「当年一碗馄饨给你送行,从那之后看到馄饨就想起你走了,受不了啊……其实这么多年,都不敢再碰馄饨,一吃馄饨就会念叨你这孩子,咋就不回家来瞅瞅我们呀。」

听到这,周总理动情地握住了周老太的双手。那一碗馄饨包含着周老太对他的全部期望和关心,他这辈子怎么可能忘了那碗馄饨呀!然而,面对婶母的期望,周总理那浓浓的乡愁根本藏不住。但接着他还是拒绝了回老家的请求,而是想让婶母留下来,好方便照顾。

不过周老太看到周总理态度特别坚决,就是不肯回乡,周老太心里有点不痛快,最后还拒绝了周总理要照顾她的想法,一个人回淮安老家去了。

周总理这么想念家乡,为啥不回去呢?这里面是不是有啥特殊原因?

【飞机上的乡愁】

好多人都搞不懂周总理坚决不肯回乡这事儿,甚至有人觉得周总理没那么想家。更让人吃惊的是,他不光自己不回,连他弟弟想回家看看,都被周总理给拦住了,这让他弟弟心里老大不乐意。

「我就搞不懂了,你不想回去,难道我也不能回去吗?」周总理的弟弟大声嘟囔着,弟弟这么执拗,周总理心里也特难受。不过他老是劝弟弟:「不是我不让你回去,是因为你是我周恩来的弟弟,回去了终归不方便。」

这话把大家都给弄迷糊了,为啥周总理回去会不方便呢?其实要说周总理不想家乡,那可不对,在中央,在部队,只要碰上淮安的老乡,周总理总会拉着人家热热闹闹地聊上好一会儿。

「家乡如今变化大不?」

「太大啦!淮安这地方钟灵毓秀,干啥养啥都能成,那一大片桃花林,可美了!」听老乡们这样讲,周总理嘴角老是带着笑:「那你们还会挨饿不?」

在你们的带领下,哪能挨饿呀,吃穿都好,很知足啦!

老乡们乐呵着跟周总理讲家乡的变化,可周总理老是念叨:「要是碰上不好的情况,得赶紧反馈,咱们是共产党,得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

「要是有不好的事,您回去瞅瞅不就清楚了嘛!」淮安的老乡们都清楚周总理这古怪的毛病,明明特别想家,可就是不肯回淮安。但他们哪能明白周总理的心思哟,他常常一个人靠着窗户,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心里头装的全是家乡的景象。

但是周总理心里明白,要是现在他回家,肯定会搅扰到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就因为他是总理,总会给群众生活添麻烦。而且他来自一个封建大家族,宗族势力还没彻底清除,如果有人想借他总理的身份搞特殊,那太容易了。为了防止这些情况出现,周总理哪怕心里特别想家,也不肯回去。

然而毛主席很是遗憾地说道:「毕竟你 55 年都没回去了,落叶总是要归根的呀。」

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周总理心里,每到晚上他就翻来覆去睡不着,一想到老乡们讲的家乡,心里就特别向往。1959 年周总理去广州办事,坐飞机回北京的时候,听机长袁桃园讲,这次的航线能经过淮安。

这话一出来,原本疲惫不堪的周总理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他兴奋的语气藏都藏不住:「到时候能让飞机飞得低点儿不?我好想瞅瞅我的家乡!」

袁桃园马上明白了周总理的心思,于是飞机到淮安的时候,袁桃园操控着飞机,有意让飞机飞得很低,在淮安半空穿行。这架飞得低的飞机很快就引起了其他老乡们的注意,大家认出是周总理的飞机,兴奋得不停追赶飞机,呼喊着周总理。

这时候周总理倚在窗户旁,瞅着地面上农耕的牛羊,戴着红领巾的学生们帮着老乡在耕地,桃花开得正艳,到处是一片繁荣兴旺的样子,这让周总理心里既感到欣慰又特别感动。

这是他的家乡淮安,他离开这儿已经 55 年啦,这次他总算回来了!

虽说没下飞机,可在飞机里的周总理老是回想淮安的景色,嘴角的笑意都停不下来。

「你瞧瞧,我的家乡棒极啦,咱们的国家,那也是相当好呀!」

周总理的话语中满是感慨和憧憬。实际上在他心里,家乡不是按地域来划分的。在这片大地之上,每一个同胞、每一位中国人、每一寸土地,都是他的老乡,都是他的家乡。他用一生建设祖国,也就是在建设他的家乡。

想起年少时要为中华崛起读书的那份壮志,新中国成立后,从百业待兴,到逐步稳定发展,再到往后的腾飞,这一切都多亏了周总理当初用心建设和全力奉献。他的情怀在整个中国无处不在,他的一生早就和中华民族紧密相连。

咱们得继承周总理的遗志,在未来中国的发展进程中,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学学他的精神,把咱们的祖国建设好,把家乡也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