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体质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有何相关性?

2023-12-07养生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高发病率疾病之一,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全球 DM 患者将由2000年的1.71亿人增至2030年的3.66亿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 患病人群将增至2亿人左右,占全球致盲人数的4.8%。 而我国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 数量 占 DM群体较高 ,其中DR的患病率约为20.86%。

本病的发生发展会导致患者视力水平逐渐下降甚至失明,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压力。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DR的发病率会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糖尿病 5年内、7年后DR的发病率分别为44.4%、56.0%。

因此早期认识T2DR,积极寻找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大多以慢性高血糖为诱因, 与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相关研究发现临床上部分糖尿病病人同时患有DR和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认为两者可能存在相同的发病机制和进程, 同时证实了血清Hcy、Cys-C等预测肾脏损害的指标与DR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DR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Hcy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通过增加氧化应激的反应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来破坏视网膜屏障,导致DR发生与发展。Cys-C可刺激机体中性粒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升高Hcy的血浆浓度发挥协同作用, 两者共同参与DM患者眼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重构及新生,从而影响DR疾病进程。

因此,临床中监测血清Hcy、Cys-C水平,对于防治DR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医论治在改善本病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 能够从整体、多环节、多层次、多目标、多途径等方面治疗,且副作用小,应用前景广阔。

中医学认为DR多由消渴病日久,气血阴阳虚损,血液运行瘀滞,痰浊内生,痰瘀阻滞目络或目络失养而致。 前期已有研究证实了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关系密切。 中医体质是人体在先天及后天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综合性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素问·经脉别论】有云:「生病起于过用」,人的发病与否和体质相关。中医体质辨识是「因体制宜」原则的一种具体体现。实际临床中部分糖尿病患者病程各阶段均可发生视网膜病变, 说明不同体质人群对DR的易感性不同,可见体质的差异可能与DR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中医体质学说侧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针对个体体质差异性及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可以更优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世界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群体数量明显增加,而且随着疾病的进展会演化出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T2DR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早发现与治疗会导致患者视力水平下降或失明,给患者及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目前临床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灵活多变的中医药在治疗T2DR的临床疗效显著, 通过结合患者中医体质差异可早期预防、延缓本病发生,干预本病从可治阶段逐渐发展为不可治阶段。

因此本研究通过明确T2DR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加强个体化诊疗,调整偏颇体质改善临床指标, 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致盲风险并尽可能地提高T2DR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体质是自身个体因先天及后天因素共同获得的一种综合的特质。

体质决定疾病的发展趋势,也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会发现部分T2DR患者在通过避免一些可能促使本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之后, 仍会在糖尿病早期阶段发生病变,甚至部分患者病变程度更加严重,考虑这或许与自身体质相关。

T2DR是T2DM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血清Hcy、Cys-C水平在DR的发生发展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且Cys-C还可升高Hcy血浆浓度发挥协同作用,两者共同参与微血管损伤。

Hcy是一种含硫基的反应性血管损伤性氨基酸,当甲硫氨酸水平代谢出现障碍时,极易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 Hcy水平升高可作为血管病变的观察指标之一。

目前现代多种研究发现,HHcy与中医体质之间关系密切。如研究认为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等是HHcy的主要偏颇体质。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体质偏颇对血浆Hcy具有一定影响, 其中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与血浆Hcy呈正相关。

通过建立气郁组大鼠模型,观察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气郁的微观表现,而微血栓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形成可视为是血瘀的微观表现,这也为血瘀质和气郁质的客观观察指标提供了实验基础。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体液中,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Cys-C的水平基本稳定,很少受到性别、年龄、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现已有研究发现气虚体质者血清Cys-C值较高,与疾病发生关系密切。体重指数是判断患者胖瘦程度的一个临床常用指标。有研究报道目前中国人群中, 尤其是城市人口的BMI逐渐呈上升趋势。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肥胖作为一种临床疾病,会升高糖尿病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若将肥胖标准定为BMI≥30kg/m2时,DR发病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是T2DM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始终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中。

研究表明随着HOMA-IR水平升高,T2DM患者罹患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增加, 而且HOMA-IR可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或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中医体质类型中痰湿质糖调节受损患者有高水平的胰岛素抵抗,确认此类体质患者可以帮助识别具有较高糖尿病进展风险的患病人群。

HbAlc是临床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态,能够反映近3月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其水平越高则血糖控制越差。 临床中一般可用于预测未来是否发生血管并发症。研究表明HbA1c水平升高是T2DR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在DM患者中,HbAlc水平与其黄斑区视网膜中高反射点呈正相关,血糖升高可激活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导致视网膜产生炎症反应,使病情恶化。T2DR患者临床中常表现为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 不及时诊治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且患眼疗效不佳,因此及早筛查本病并治疗是降低其致盲率的关键之处。

目前免散瞳眼底照相法在T2DR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方便快捷,风险小,准确率高,且患者依从性良好,能够保护患者视功能。 研究PDR患者体质的分布差异,得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等患者主要分布在Ⅴ期,阳虚质、阴虚质的患者主要分布在Ⅵ期。

探究中NPDR患者体质类型降序依次为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 而PDR患者体质类型阴虚质占比最高,气虚质次之,阳虚质最少。 基于上述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由此可见处于不同临床分期阶段的T2DR患者虽然以虚性体质为主,但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特点,考虑可能与其发生病因病机密切相关。

NPDR可能与气阴两虚有关,到疾病后期,阴损及阳,痰瘀阻络,进而加重疾病进展。徐云生课题组认为DR随着病程进展,患者眼底病变逐渐加重的同时, 其中医病机也相应存在着虚-瘀-痰的演变过程。

本研究NPDR与PDR中主要倾向体质的不同也印证了这一病机发展演变机制。因此我们可以根据T2DR的临床分期中病机特点对偏颇体质进行干预,延缓病情发展,同时改善疾病预后,降低致盲率。 血脂异常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血脂水平升高会减慢患者血流速度、促进血凝,导致血脂沉积引发血管病变,造成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有研究报道高血脂是DR发生的高危因素,脂代谢紊乱导致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发生血管微循环障碍,同时改变细胞膜脂质结构, 视网膜屏障被破坏而发生脂质渗漏,导致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等病变,促进了DR发生发展。

目前糖尿病病程是DR发生发展公认的危险因素。 通过研究分析糖尿病病程预测,证实了DR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其相关。我国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结果表明:病程5年以下、6-10年、11-15年及16年以上的DR患病率分别为28.0%、36.4%、58.0%、72.7%。

有国外学者认为是由于DR患者长期处于糖代谢紊乱状态,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微循环障碍引发黄斑水肿,从而造成视网膜病变进展。 通过研究发现,T2DR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以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为主,提示我们在临床中可以辨质运用益气养阴、温阳化痰治法预防和治疗本次疾病。

以「既病防变」思想重视瘀血质为T2DR进展过程中的倾向体质。本次研究T2DR提示患者血Hcy、Cys-C水平与中医体质呈显著正相关,这与本病中医病机相吻合,故临床上应注重血Hcy、Cys-C水平筛查, 运用行气活血及补气治法调整偏颇体质,以期降低指标水平,改善疾病预后。

从本次研究T2DR患者年龄与病程分析看出,阳虚质、血瘀质年龄较大,气虚质病程最长,所以对于中老年人而言, 可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注重温阳、活血化瘀之法的运用来预防和延缓本病进展。

研究T2DR患者眼底分期在中医体质分布上亦存在差异,随着本病病机虚-瘀-痰的演变,患者眼底病变也逐渐进展,中医体质在眼底分期中具有倾向性,所以在眼底分期中应当合理应用补益与祛邪治法。 研究中,HbA1c与气虚质呈正相关,因此可早期对T2DR患者气虚质运用益气扶正治法以干预易感人群。

研究发现BMI、血脂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密切,BMI、TC与痰湿质呈正相关,LDL-C与湿热质及痰湿质呈正相关,上述指标均与肥胖有一定的联系, 中医学认为脂膏的蓄积主要由多痰、多湿引起,与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不可分。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中可辨质运用健脾补肾、清热除湿化痰之法, 当然在平时也应注重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必要时联合降脂药物的应用,以预防本病高危人群。 T2DR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主要分布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

在临床中应重视和干预Hcy、Cys-C水平异常的偏颇体质,进行早期病理体质的调理。Hcy、Cys-C、BMI、HOMA-IR、HbA1c、TC、LDL-C、年龄、糖尿病病程、眼底分期可为T2DR中医体质辨识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可更好的预防T2DR的发生发展。从而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更大的收益,为临床实践提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