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生病时,你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去看中医了?

2023-12-07养生

1902年,【大公报】在上海发表了一篇报道霍乱疫情诊疗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位在北京任职的侍郎,他在患上霍乱后因为尝试了一口西药而毅然辞官,这成为了当时的历史片段:

「……坚持西医治疗,期望吉人天相,即可幸免于难,不需借助药物!眼下,这位侍郎告诉别人:‘我已辞去职务,不再担忧,否则我决不敢请西医,服用西药,以免引起议论,加速官谤。’」

在清末民初,虽然西医逐渐大规模传入中国,但由于观念冲突和民族情感,很多人在患病时不敢轻易尝试西医和西药。尤其是对于官员而言,如果连当官的都弃用中医而投向西医,这在受到封建礼教束缚的朝堂环境下几乎等同于「插标卖首」。

因此,这位侍郎不得不辞去职务回家,才敢请求西医治病并使用西药。人们的行为动机常常是在利弊权衡后做出的决定,在当官和保命之间,他选择了遵循「保命」的动机而作出了辞官回家的理性选择。

这种转变并非个例。以北京为例,民国后中医在老百姓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下降。1929年,北京内城因病死亡的患者中,接受中医治疗的比例高达45.3%,而使用西医治疗的仅有23.5%。而十年后的1937年,选择中医治疗的比例急剧下降至38.9%,选择西医的却大幅增长至33.8%。

这表明并非今天人们对中医的不信任是新现象,而是这种变化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出现。中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了问题,老百姓为何选择弃用中医呢?或许中医在应对类似血吸虫病等疾病时存在认知和治疗方面的疏漏。

解放前,一户浙江农民家的七名男丁拍摄的照片展示了他们患有严重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在中国多地蔓延,据统计,1924年中国长江及闽江一带各省患血吸虫病者总数超过一千万人。中医对血吸虫病的认知分为三种,但由于缺乏统一客观的判断,临床上出现了许多「独创性」的治疗方法。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医学通过药物成功控制了血吸虫病。1950年,新中国政府对血吸虫病进行了全国调查,发现感染人口达一亿。1956年提出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并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消灭。这强调了中医在处理血吸虫病等疾病时的局限性,也是老百姓逐渐放弃中医的原因之一。

总体而言,人们对中医失去信心的原因可能是现代医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更为有效,而中医在某些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上存在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