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日本園林真的比中國園林更有禪意嗎?談談感受

2024-04-06文化

1、感覺園林本身功能定位很重要,日式庭院很多都是出現在寺院中,本身就是為禪服務。而中國古典園林更多的是文人園林,是滿足文人追求的,而文人自己追求的還不一定是禪。日本戰亂時期貴族都是武士出身,發家的武士在家辦奢侈宴席、炫耀金銀財寶,毫無審美可言。他們想要高雅一下,要麽去寺廟,要麽單獨修一個茶室。所以禪院需要與世隔絕,他們的生活和修身養性是分開的。

2、說白了,日本和尚心不夠靜,所以需要營造安靜的外部環境去強制自己靜下來

但中國禪宗早就過了這個步驟,講究日常就是禪,參禪不再追求形式上的枯坐,而是在日常生活裏體悟禪境,這也就是看山還是山

就像你看著枯山水,腦海裏也沒啥禪意,只有一堆石頭從哪個角度拍好看。枯山水的感覺更像是從自然山水中提取了某種符號再以簡單的砂石將其再現出來,屬於典型的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有可能說這個流派就是為了讓人快速進入第二境界審美而發展起來的;而中國園林屬於將自然山水有意或無意的融入園林布局中,不直白的強調那些哲思符號存在,但有想法的園林設計師會用更自然的方式(比如以窗取景、半亭等等)將這些禪意元素擺放在園林中,根據遊客自己的欣賞方式呈現出第一境界(看山就是山)或是第三境界(在看出了其中哲思內容後山依舊山)的樣子。

3、中國園林本身就不是為了「禪」服務的啊!!中國哪個園林是為了「禪」而建的,除非是寺廟……還有小日子內心不凈,浮躁不堪,才需要禪吧。另外中國本土宗教是「道」。一個是斷代次數多人才傳承理念缺失的原因,然後是中國南風園林多為士大夫階層的私家花園,談論日式園林多半把寺廟神社的布景風格包納進去了,宗教玩的就是一個神聖感,強調的是秩序之美,人為感,而明清園林多為隨性的精致,不破壞自然本身的結構之美,在自然的基礎上稍加修飾,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所以兩者雖然系出同源,但是後面發展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以上是個人看法。套用王陽明一句話,表達我個人心中的園林禪意,「你不來看此園時,此園與你同歸於寂;你來看此園時,則此園的景色頓時明白起來,可見此園本不在你心外……」,寂靜繁花便是禪意。

4、我更認可中國園林的表現形式,因為我們國家——其是在現代社會——講究入世,希望人們去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對於我來說所謂禪意是在世俗生活中的某些地方忽然感觸到的星星點點,是融入到平凡的生活裏的,而不是像去寺院等歸隱之地刻意追尋的。禪意終究是人的感悟,不能為了追求空寂感而抹掉人的元素。日本園林追求-空與寂,中國園林追求-實與靜。本身的世界觀就不一樣,所以日本的禪意和中國的禪意追求也有根本上的不同。日本的禪意以空求色,中國的禪意以色求空。日本禪枯心罷世,中國禪入世修性。故而在一切文學,建築等審美上都似而非非。

5、是因為日本在近代掌握了「禪」的話語權,從而確定了一個自己的禪的視覺美學,實際上【壇經】裏六祖慧能所傳達的禪宗思想,和日本園林八竿子打不著邊,可以說日本近代從新定義了一個視覺上的「禪」的概念,如果你覺得日本的園林比中國園林有禪意,那是你預設了日本對於「禪意」的美學標準。審美級別不同,日本是基於日本近代和現代經濟水平現代審美,日本園林在100多年前都經過基於日本本身美學內核基礎上的現代審美的改良和最佳化,所以更有日本民族所以修飾完工後的那種美,並且在經過近100年的宣傳和持續改良。中國審美是古代近代審美,是基於中國古代近代經濟水平的審美,在經濟基礎上就落後日本一個時代。如果你能回到200多年前的日本園林,它大概率也不如現在的同一個園林美。中國的園林和中國的傳統服飾都需要復興,都需要基於較高經濟水平,社會發展水平,的現代審美的持續改良。

6、日本園林就是個大盆栽,中國園林是個小世界,這就是區別,日本園林每處都是刻意設計,而中國園林在合理布置下允許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意,正因為這點隨意,才表達了中國園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思想,如一個小型生態瓶,而日本園林,不去加以修剪,就會有枯敗感,日本人也很喜歡這種物哀美學。

7、小時候有幸遊覽過沒什麽人的江南園林,那才是人在畫中遊,物我兩忘,天人合一,哪怕當時我年紀小小、腦袋空空,也不妨我能沈浸於美,沈浸於天地與人文之間。我能感受到造化鐘神秀,也能意識到屬於人的巧思意趣。其實,中式園林也分很多種。其中也有極簡派。只不過隨著清代,很多文化都斷層了。所以我們的印象中,中國園林就是非常的繁雜。還有,多去出門了解了解世界,多去學習學習中國歷史,其實中國就是審美太多元化了,所以才沒有文化上的「刃」導致讓你感覺日本的審美很高級,如果你有幸能了解其他的地區的話,你會發現中國的很多地區文化都是在孤芳自賞。自信一點。文化復興,我們都還在路上。中國的文化現在就要平民化,之前都高高在上,或者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區域限制太大,所以平民接觸不到 導致我們文化不自信。日本的園林學的就是我們宋代的園林風。宋代當時的園林也就是偏向這樣的。只不過現在都是元清的大富大貴風。

8、中國傳統文學裏也有體現禪理的園居設計,比如紅樓夢裏薛寶釵的蘅蕪苑的園林建築設計(清雅)和室內裝修設計(雪洞),並在保持自身個性的同時與大觀園總體設計的花木磚石語言保持融洽的景觀敘述。而且該處園居設計寓意同時呼應了莊子的虛室生白、陶淵明的東籬菊花、劉禹錫的陋室銘、蘇軾的雪堂記,儒的君子修為,道的逸仙灑脫,釋的居士禪境得到和諧統一的呈現。書裏也是由寶釵向弟弟妹妹們解說六祖惠能的故事,「山中高士晶瑩雪」,也是呼應了這一園居細節。

9、現代人常用「侘寂風」(雖然這一概念源起宋人佛道融合的美學哲理,不過現代這塊文宣輸出呈現的主要話語已經東洋化了)和「極簡主義」這些標簽來概括。這些標簽化了的理解當然不能說不行,只是有很多古人思想精華,其中蘊含的由微妙可抵宏大的修為精神以及對物我天人的復雜思考往往被淡忘、忽略乃至遭到粗暴的剃刀式歪曲,這對於文化的傳承來說是很可惜的。沒經過積累沈澱,不領略大千世界,胸懷不納古今山川,可能很難去了解什麽才是大道至簡。

10、中日的園林都有禪意,但還是日本園林禪意更多一些。中國園林多是文人作庭,文人氣息更濃厚一些。而日本園林尤其是中世園林更多是像疏石雪舟還有將軍身邊的同朋眾這些佛學造詣高的人做的庭,所以他們更多體現的是禪宗的味道。還有日本佛學一直都很濃厚,還出現了神佛習合現象。另外平安時期末期就有佛教末法思想普及的基礎,所以到了中世佛教禪宗也能更快速地讓人接受。日本的禪追求侘傺,一種客觀上永恒的安靜。這種安靜可以透過客觀世界中園林布景來提現。好處可以讓沒有修行的人直接感受到。

11、中國追求心靜,慧能風幡辯就很好的提現了這點,為什麽沒有禪意,是心中無禪罷了。好處是懂得禪的人造詣深厚。壞處是不懂的人無法感受到禪意。這裏僅以禪庭做討論,文人園林應另作為另一種情況討論。文人有禪有儒有道,和日本禪宗一起討論不合適。雖然中國園林和日本園林造成區別的根本原因就是主觀信仰不同。日本園林更體現禪意是因為在古代只有寺廟才有地有錢搞園林,比較拿得出手的園林都在寺廟,所以寺廟園林就代表日本了。其實中國寺廟的園林禪意更加深邃,依山傍水,講求天人合一,奈何中國世俗大戶人家的園林庭院更豪,所以豪門世俗人家的庭院就代表中國了,中國園林的特點就是豪。

12、日本京都我去過多次。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巔峰。京都的也是日本的巔峰。從結構上而言,蘇州園林的架構是完勝京都的。家具也比不上中國。日本家具有一種呆板和腐敗的味道。明清的家具更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