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金庸只寫了15部武俠,為何能超越70部武俠的古龍?原因有三點

2024-06-18文化

提起金庸、古龍這兩個名字,相信喜歡武俠的讀者必然不會陌生,這二人可以說是武俠小說史上,最為璀璨的兩顆星,然而多年過後,二人皆已作古。

但是金庸的武俠作品依舊火熱,過個幾年就會被各種翻拍,還是很受讀者歡迎,反而是古龍的作品,慢慢的淡出人的視野,越來越少被人提及。

那麽作為同樣優秀的武俠大家,古龍一生創作了70多部武俠作品,而金庸僅僅寫了15部武俠作品,為何金庸武俠依舊火熱,古龍武俠卻在慢慢消失呢?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原因有三點;其一,作品精良程度,若是以量來說的話,古龍寫了70部武俠作品,確實超過了金庸,但是質素難以保證。

金庸雖然只寫了15部,但是不斷的改進,精益求精,就比如說金庸的作品就有三個版本;連載版、三聯版、新修版,若不是一直改進,最初的版本很繁瑣。

反觀古龍他的武俠作品雖多,但是其中有多少部都是別人代筆的?既然是別人代筆自然就無法保證作品的質素,還有許多部更是狗尾續貂之作。

古龍經常同開來好多部小說,然後突然玩失蹤,編輯沒辦法只能找人代筆,甚至就連古龍的經典作品【陸小鳳系列】,到了後面都是代筆之作。

這也就導致古龍看似作品數量多,但是真正優質的作品卻少,自然就比不上每一部作品都細心維護的金庸了。二人在對作品態度方面,都是截然不同。

其二,金庸的故事性更強,蔡瀾有一次采訪中提到,古龍向他炫耀,不管自己寫什麽都有人要,比如:一個爸爸一個媽媽,生了七個女兒嫁了七個老公。

這樣別人寫沒人要,我寫就有人要。然後有一次蔡瀾遇到了金庸,將這件事告訴了金庸,然後金庸笑著說道,若是我就寫七個女兒,嫁了八個老公。

這樣從故事性上來說,二人的差距就出來了。就像神秀和慧能二人做揭詩,神秀寫道:身是菩提樹上,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慧能則寫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不就高下立判了?因此金庸對比於古龍而言,故事性更強,小說本就是講故事。

而且金庸的故事從頭到尾,系統性緩緩推進,古龍更像是碎片化故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或許某一段劇情很是驚艷,但是整體下來,遠不如金庸武俠。

其三,金庸江湖更具正能量,其實金庸作品也有冷門的,比如【連城訣】、【書劍恩仇錄】,這類小說之所以冷門,有一個共性,就是江湖太殘酷了。

【書劍恩仇錄】男主為了大義,將自己一生所愛都送出去了,最後還被反派所戲耍。這種作品男主的窩囊,看著讓人憋屈難受,因此讀者們自然不喜歡。

【連城訣】的江湖太殘酷了,花鐵幹、淩退思、戚長發,這種遍地是惡人的江湖,看著讓人不由齒冷。而且這部作品對於人性惡的描寫,更是很深刻。

讀者們看小說本就圖一開心,看完之後受小說影響反而內心很難受,失去了看小說的初衷。金庸是偶爾一兩部作品這種風格,古龍作品基本都是如此的。

古龍的武俠江湖非常殘酷,廝殺、陰謀算計、鮮血,很是消極,還有對於人性的審判,小說一直充斥著負能量,讓人讀起來情緒方面很是憂郁。

某種程度而言,古龍的武俠江湖更像是江湖,有一種「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的感覺。金庸的故事則更像是成人童話,正能量大團圓結局。

看金庸的武俠沒有壓力,看古龍武俠有一種壓迫感讓人很不舒服。對於筆者個人而言,少年不知愁滋味,喜歡看古龍武俠,為賦新詞強說愁。

然而年紀漸大識盡愁滋味,被柴米油鹽,家庭瑣事所煩擾,則更喜歡金庸武俠風格,快樂一些灑脫一些,就像金庸一句話: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