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的夏天 我的蟬

2024-07-08文化

以載道 以傳情

【美文美聲】 把最美的文字讀給你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劉紅斌 撰寫,張亞男 朗讀 的作品【我的夏天 我的蟬 】


我的夏天 我的蟬


劉紅斌

在記憶裏,最早唱響的蟬薊州人叫它「小熱兒」。每年陰歷五月,麥壟泛黃時,「小熱兒」就開始在尚未老綠的枝葉間鳴唱了。它「熱兒——熱兒」的鳴唱,聲音尖細,變化振幅小,極具誇張力。

「小熱兒」有很強的趨光性,夏天的晚上,屋裏昏黃的燈光,吸引它們奔向光明,在窗紙上、窗玻璃上撞來撞去,發出「咚咚」的聲響,像敲鼓一樣。

天越來越熱,傳統認知的蟬,薊州人俗語中的馬蛣蟟兒開始整日地唱響。

馬蛣蟟兒是蟬家族中個頭最大的,典型的黑胖子,翅脈淡黃褐色,靜止時,翅膀像兩片大瓦覆蓋在它的背上。馬蛣蟟兒中的雄性是典型的男高音,「啊——啊——啊」的叫聲高亢響亮,從早唱到晚,吵得人頭皮發麻。難怪大清王朝多了個粘竿處,專事捕捉它們為皇帝搞個清靜辦公、休憩的場所。其實,嘹歌只是它們吸引異性,繁衍子嗣的需求。不過,於我們這些皮孩子則是一件幸事。酷夏的中午,三五玩伴相約飯後村旁楊樹林相聚,濃蔭匝地、微風習習,我們或在兩樹間系上一根長繩蕩秋千,或在兩樹間系好皮筋跳個不亦樂乎,或捉來蟋蟀等蟲兒撩撥它們打架,近樹上的馬蛣蟟兒三緘其口,遠處的鳴著看熱鬧,待到我們玩累了,在嫩草間踩出一片軟床,四仰八叉的酣睡,近樹上的馬蛣蟟兒方張開嘹亮的歌喉,不過這聲音也不吵,套用句詩就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份清凈是當下難尋的。

捉馬蛣蟟兒也是那時很有趣的玩項。馬蛣蟟兒通常身居高樹,聞人聲閉口,感震動大,伴著倉皇嘹歌噴出一串體液便射向它樹,因此要想捉住它絕對是需要手疾眼快的。居於高樹,就需高桿,桿頭或附黏物或系上一根馬尾鬃毛。黏物通常是我們采集的蜘蛛網團成的黏球或是熬化的稠膠。馬尾鬃毛那是要央求生產隊養馬大爺才能得到的。鬃毛一端系在桿頭,一端打上一個帶圈套的活結。斂氣屏息,悄手躡腳,聞聲走到高樹蟬下,黏球去粘蟬的翅膀,圈套去套蟬的頭顱,粘住、套住,迅速回桿,擒入手中,一任它在手中絕望地嘶鳴。

過了三伏,秋風漸起,暑氣消弭,第三種蟬就開始登場了,這種蟬不再「熱兒——熱兒——」的吶喊,也不再「知了——知了——」的聒噪,而是「嘶了——嘶了——」的長吟,似乎在唱著一首挽歌,哀嘆著時光飛逝,哀嘆老之將至。不過,在它的哀嘆中有了蟋蟀的鳴唱,有了肥碩蝗蟲的翅響,有了稼穡成熟的清香,人們無暇顧及它的哀鳴,姑且給它起個「狗嘶了」的惡名,輕罵一句就去忙自己的活計去了。

蟬,在我的記憶裏留下的是童趣,翻閱古詩詞,發現不少詩人以蟬托誌,感懷言情。唐代的虞世南以「蟬」自喻,表明自己高潔的品性,不需要倚靠外界的力量,也自能夠聲名遠揚,他寫道: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李商隱將掙紮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的遭際寄寓於蟬,抒發自己對冷酷社會的不滿、對因清高而屢遭坎坷的不平心情;他寫道:「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我到底喜歡宋代的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一句「寒蟬淒切」營造意境,便頓然叫人因不舍而潸然淚下。

就如夏天一樣,就如夏天的三蟬一樣,最終會在時序的更叠中周而復始,只是夏天已不再是頭年的夏天,蟬也不再是頭年的那批蟬了,人也不再是那翩翩少年,不過,心境還是可以和過去找到契合點的,一樣的溫馨、一樣的暖情……

古人說,茶禪一味!我覺得,「蟬」也是「禪」吧……

作者簡介:劉紅斌,筆名林川,一位教育工作者,熱愛生活,喜歡用文字描繪鄉村過往。

朗讀者簡介:張亞男,薊州區下營鎮中心小學教師。


美文美聲說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說,那種做作出來美,反而不美,那種求流量的行善,反倒是醜惡。因此,【美文美聲】呢,「美文」——不要求您是大作家,文章不必立意高遠、文字不用驚世駭俗,只要有生活、質樸,感人,那就是美文(當然您也可以選讀經典名篇);「美聲」——不要求您的聲多麽華麗,朗讀技巧多麽高超,只要您誠於中、形於外、打動人,那麽您的聲音就是最棒的!

不論你身處何方?不論是否是薊州人,只要你喜歡,【美文美聲】都是你的舞台!薊州區融媒體中心【美文美聲】期待你的參與。

報名電話:022—82821719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美文美聲欄目

由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和

薊州融媒聯合推出

聲明:本欄目所用稿件,請投稿人對稿件內容的合法權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避免版權糾紛。敬請諒解與配合,謝謝。

轉載請註明掌上薊州

策劃:劉永春

文編、音訊:潘津京

編輯:張鳳傑

稽核:郭愛賓

監審:侯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