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燕京新語丨虔誠地繞出戲劇的年輪,央華版【如夢之夢】11年裏的變與不變

2023-12-31文化

在話劇【如夢之夢】裏有一面湖,透過這面湖,劇中人可以「看見自己」。觀眾走進劇場,一坐就是近七小時,長嗎?進劇場前總覺得長,待到那聲鈴響,如夢初醒,卻是意猶未盡。結束了北京站的演出後,央華版【如夢之夢】明天將迎來蘇州站的演出。立在舞台上的11年裏,觀眾仿佛開了倍速一樣在劇場進進出出,手捧燭台的演員聖潔地為【如夢之夢】繞出一圈圈年輪。【如夢之夢】也成了諾曼第城堡旁的湖泊,讓觀眾在他人的人生中「看見自己」。對於這部大體量、高關註且擁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央華戲劇還能做什麽?再出發的旅程裏,有變,有不變。

變化著的不變

從主持央華版【如夢之夢】的第一場釋出會開始,主持人張越每年都會坐在觀眾席,這部戲成了她的年末儀式感,「國外的朋友會全家一起看一場【胡桃夾子】,而我看【如夢之夢】也成了習慣。」在張越看來,品質精良是央華版始終堅守的「不變」,不會因為演的年頭長、場數多,而有絲毫的湊合、敷衍、輕率。

「變」的是人物形象更加突出,眾多配角、群戲中的人物也都一個個凸顯出來,在原劇本沒有壓縮、改變的情況下,【如夢之夢】時長縮短了,節奏、明暗、旋律,都有了變化。「再好的戲,太長,觀眾也是會累的。創作者在保證表達不受影響的前提下,能替觀眾著想,這就是誠意。」張越說。

和影視劇不同,戲劇的特性讓每一場【如夢之夢】都是變化著的,不管是更叠的演員不同的詮釋,還是不同場次的碰撞,都能賦予這部戲新的感覺。

文藝評論家程輝入過許多次夢,在似變與不變之中感受到別樣的美。程輝看到,盧燕的顧香蘭在優雅之中帶著一絲憂傷,馮憲珍的顧香蘭被歲月扭曲得不成樣子,「讓她飛到天上,又重重地摔在地下」,而這一版胡慧中的顧香蘭已經被命運捶打得有些麻木。

金士傑的伯爵表現出的強勢與力量感,以及與許晴的顧香蘭之間年齡上的差異,讓這對怨偶展現出過去不平等婚姻帶來的壓迫感。這一版張亮的伯爵與許晴的顧香蘭之間,不再是個人之間的沖突,變成了中西文化的沖突。再說及五號病人這個角色,胡歌塑造得像文學中的人物,肖戰塑造得像夢中的人物,而這一版張翰的五號病人像現實裏的人物。

舞台的年輪一圈圈加深,「夢」中的演員也在成長。張越親歷著劇中年輕演員一步步從不起眼的配角變成重要角色。比如李宗雷,以前曾在【如夢之夢】裏客串了好多個叫不上名字的角色,現在他是五號病人的B角。又比如柏辰,以前是天仙閣裏沒有台詞的傭人,今年成了天真、熱情、憨傻的小王德寶。

「一個演員的變化就能帶來這麽奇妙的感受。」程輝說。台上的人兒隨著時光輪轉,本身就恍若故事裏的人生的故事。一以貫之的,是不變的許晴和不變的央華。

流動著的感動

【如夢之夢】進入央華戲劇藝術總監王可然的視野裏已有13年,他的心裏一度充滿忐忑和不安,擔心這樣一部擁有市場熱度的作品會走向表面的繁華。而他的初衷,只是希望讓當下的人們能更多親近戲劇。

這些年,【如夢之夢】每到一城,都需要上百人的人力,對每一座劇院的舞台重新設計和改裝,僅安裝、拆台的時間,便要花上八九天。北京站演出的同時,蘇州站的劇場便已同步開啟裝台。2021年4月,【如夢之夢】以一場武漢免費公益專場,致敬城市英雄。也是在這一場裏,程輝的眼眶濕潤了,尾聲的台詞和現實如此真實地共振,他強烈地感受到戲劇可以和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時段的觀眾發生勾連。

從11年前到今天,許晴已與顧香蘭化為一個人。人物外在的嬌媚與內在的力量,顧香蘭的風情、風骨都被許晴表現得得心應手。孔維扮演的十裏紅和上海歌唱家王維倩飾演的金姨,把配角演得光彩照人。張翰則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讓張越感慨有天賦的演員總是有可塑性的。趙子琪的江紅有靈氣,也十分招人喜歡。

【如夢之夢】裏,演員和觀眾走向融合。「我完全沈浸在了戲中。」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教授孟晶第一次走進【如夢之夢】的現場,試圖探究為何這樣一部超長的作品在今天還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坐了一下午加一晚上,她坦言並沒有感覺到身體上的疲勞,演員的精彩表演和場景的不斷變幻,為她消除了固定空間帶來的審美疲勞。

蓮花池的座位是第一次觀演者的首選,演員會環繞著觀眾奔跑,或是走入觀眾間,把他們當成花園裏美麗的花兒。觀眾只需轉動座椅,便可無死角擷取戲夢人生的吉光片羽。程輝此次特意選擇了看台的位置,反而讓他獲得了一種俯瞰人間的視角。對這部戲,他熟悉到,即便是看不到的演區,他也完全可以依靠想象去填補。

張越在觀眾席,就看到了一個王德寶式的人物。那位年輕的男觀眾,從穿著打扮上可以看出家境優渥,像王德寶一樣,單純、喜怒形於色。看見許晴風姿綽約地走過來,他瞪大眼、張大嘴,艷羨得瞠目結舌。演到天仙閣姐妹蒼涼告別,他哭得滿臉是淚,一直用戴著大翡翠戒指的手胡嚕著眼淚。演員謝幕時,他揮手、跺腳、拍腿激動得不行……

戲中人和戲外人相互映照得有趣,惹得張越在心裏暗暗祈禱,希望生活中的人可以少經一些戲裏的風雨,哪怕十年、二十年後,依然看戲、依然相信、依然熱情。(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