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陶寺三色圭尺:印證史書又一記載,難怪周公提出「惟德是輔」

2024-07-17文化

孔子說過:「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即,商朝鬼神高於一切,這就是典型的「以神為本」。甲骨文顯示,商朝常為鬼神提供「人牲」血食,甚至天天輪番祭祀鬼神。啟蒙運動前的歐洲,與商朝情況有些類似,都是以神為本。

左傳記載:「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周公旦)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其中,「德」是針對萬民。簡而言之,想要得到皇天青睞,除了於民「有德」之外,其他做什麽都沒用,可見周朝選擇了「德治」與「人本」,如此也就告別了神權。

問題在於:商朝先鬼而後禮,周朝惟德是輔,前者以神為本、後者以人為本,兩者治國思想截然相反,歐洲到啟蒙運動後才逐漸轉變為以人為本,至今仍未擺脫宗教束縛,那麽3000年前的周公,為何能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其歷史淵源何在?一根4000年之前的陶寺圭尺的顏色,透露了其中的秘密。

陶寺奇特三色圭尺

2002年,在山西陶寺遺址大型元首墓ⅡM22中,考古發現一把奇怪的「木胎漆繪圭尺」:殘長171.8厘米,復原長度187.5厘米,圭尺由黑綠粉紅三種顏色組成,距今4100年左右,其中第11格刻度非常突出,從頭端到此刻度39.9厘米。

其中,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圭尺上有黑綠紅三種顏色!

問題在於:陶寺圭尺上的顏色,到底僅是追求美感的裝飾,還是蘊含特別的深意?下圖中的一些白色,應是燈光緣故,實際沒有白色,筆者多方查證確認了這一點。

首先,中國古代有「五方色」之說,即東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黃色,就是用顏色表示空間。既然如此,陶寺圭尺上三種顏色,對應的是東南北三方嗎?如果陶寺圭尺顏色表示方向,那麽為何沒有代表西方的白色?

其次,圭與表,構成一套完整的立表測影工具,「表」豎立、「圭」與「表」成90°橫放,然後立表測影,以此測定時空:正午日光照射「立表」,在「圭尺」上形成的日影長度,以此來測定時間,陶寺圭尺上的刻度攜帶了時間資訊,相關解釋見下文;日影方向,可以幫助人們測定東南西北的空間,中央就在立表之處(中央黃色或在「表」上)。 既然陶寺圭尺上攜帶時間資訊,那麽該不該攜帶空間資訊?

文獻印證陶寺圭尺

欲要探討陶寺圭尺顏色與五方色的關系,首先就要搞清楚陶寺圭尺文化有沒有傳承下來。

陶寺圭尺一共有20個刻度,其中第11個刻度非常突出。現代學者復原圭尺後的實測,發現第11刻度恰好是夏至日的日影長度。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何駑指出:按照一尺25厘米計算,39.9厘米的長度,說明第11格刻度的長度近乎1.6尺,與【周髀算經】記載「地中」之處夏至日影「一尺六寸」長度相同。後來地中轉變到嵩山一帶,周禮記載為「一尺五寸」。

現代學者研究還發現,陶寺圭尺上的刻度,對應了20個節氣,其中包括二分二至,即當時古人將一年劃分為20個節氣。更為重要的是,陶寺觀象台也可以觀測到20個節氣,再度證明陶寺先民是將一年劃分為20節氣。顯然,後世中國的24節氣,由陶寺20節氣發展而來,兩者之間存在明顯傳承關系。

因此,僅以上述兩個方面來看,陶寺這把圭尺上體現的文化就肯定傳承了下來。據此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後世的「五方色」文化,與陶寺圭尺上的顏色理應有著密切的傳承關系,即陶寺圭尺上的黑綠紅三色,理應代表空間資訊。

缺少白色背後深意

如果陶寺圭尺上的黑綠紅代表空間,那麽為何只有東南北三方,卻沒有西方白色?原因很簡單,就在下面兩段文獻中:

首先,天官書中「西宮鹹池」

中國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星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以每宮七宿的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選擇一個靈獸,即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也即所謂「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但是史記天官書中,東南北表述都很一致,唯獨西宮表述卻非常特別,談及西宮時的開頭一句話是「西宮鹹池,曰天五潢」,後又有表述「參為白虎」。也就是說,東青龍、南朱雀、北玄武都很一致,唯獨談及西宮時卻用「鹹池」替代「白虎」。

其次,長沙子彈庫楚帛書

長沙子彈庫楚帛書,講述的是伏羲女媧創世神,其中涉及到「分至四神」的表述有些特別:「是隹四時。長曰青榦,二曰朱單,三曰黃難,四曰墨。四神乃乍。至於覆,天方動。扞蔽之青木,赤木,黃木,白木,墨木之精。」

最後一句的青木、赤木、黃木、白木、墨木,對應的是五方色,但上文第一句的「分至四神」的配色卻很奇怪,其中「青榦」代表東方青色,「朱單」代表南方紅色,「曰墨」代表北方黑色,第三「黃難」理應代表西方才對,為何卻用了代表中央的黃色?

需要說明的是,「分至四神」就是古人將二分二至配以四神,又將之與空間聯系起來,就是夏至神代表南方、冬至神代表北方、春分神代表東方、秋分神代表西方。另外,楚帛書中還將四神排了長幼,春分成為老大。

其實,天官書中以「鹹池」替代「白虎」,楚帛書中以「黃色」替代「白色」,並非古人筆誤或者故弄玄虛,而是有著特別的深意。因為,西方白虎主刑殺,是暴力不仁的,所以古人用「鹹池」替代「白虎」、用「黃色」替代「白色」,目的在於近德而遠刑殺,就是主張以德治國。

以此再看陶寺圭尺,上面已有黑綠紅三色,偏偏沒有代表西方的白色,顯然不是意外,而是想要遠離刑殺之意,也就是近德而遠刑殺。

現代學者考證表明,陶寺遺址應為「堯都平陽」,甚至很可能還是「舜都」。史書記載帝堯主張德治,而以陶寺圭尺來看,史書記載並非電洞來風。

當然,無論陶寺遺址是不是堯都,缺少西方顏色的陶寺圭尺出世,說明德治思想在中國極其悠久,並且傳承了下來。不過,這種思想可能沒有被商朝繼承,而是在山西、陜西一帶流傳,周人也繼承了這一思想,最終商朝滅亡之後,周公順勢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的治國思想。

參考資料:【何駑——陶寺考古初顯堯舜時代的「天下觀」】、【馮時——文明以止】、【史記】、楚帛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