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老祖宗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下一句才是精華,道盡了人性的醜惡

2024-07-09文化

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意思是兔子不吃自己窩旁邊的草,這是一種自我保護,還有「早晚是自己的」一種坦然。

人們參照這句俗語,是取它「與鄰為善」的引申意,告誡人們,別在家門口做不該做的壞事。實際上,這句話還有後半句,可謂道盡了人性的醜惡。

先賢的寓言裏有這樣的故事:「兔食窩邊之草,無以蔽,獵者尋至,見而殺之。」

意思是,兔子吃了窩邊草,無處藏身,獵人找到兔子的洞穴,看見兔子就可以射殺。

後人總結成了「兔子不吃窩邊草」,教訓人們不可以自毀屏障,自陷險地。

很明顯,這句話是借兔子來表達人的想法,此俗語在明清時就已流行。

明代·清溪道人【禪真逸史】第十四回:

「我們久居於此,和這洞中卻比鄰。古人道:‘兔兒不吃窩邊草’故此無妨。」

清代·張南莊【何典】第八回:

「冒失鬼道:‘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只兔子如何倒在窩邊吃草?’便把老鷹放去。」

「兔子不吃窩邊草」是借動物說人事,千年流傳,並無人一探究竟,兔子吃不吃窩邊草,早已無所謂了,人們只是想借此俗話,凈化一下自己周遭的環境。

但是,按照兔子的本性來說,它餓了就會吃草,管你是不是窩邊的。所以,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

這當然不是一句好話,與「肥水不流外人田」、「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含義類似。

那麽,這後半句是誰給續上的呢?

答案你可能想不到,他就是晚清時期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他從一個錢莊小夥計,成長為清朝首富、二品頂戴,經歷不可謂不傳奇。不過,他所用的手段也是極不光彩的。

有專家學者統計了胡雪巖的「十宗罪」,包括賄賂官員、用人不當,縱容下屬貪汙、意氣用事等等,其中有兩宗罪,可以一見胡雪巖「吃窩邊草」的劣性。

第一條,挪用公款。胡雪巖最讓人稱道的第一筆風險投資,就是押中了落魄文人王有齡的仕途,其手段很不光彩。

作為信和錢莊的夥計,他私自挪用錢莊五百兩白銀,借給王有齡進京捐官。

王有齡擔任知府之後,果然湧泉相報。胡雪巖靠王有齡,賺取第一桶金。但是,胡雪巖挪用公款,是不是就是「吃窩邊草」?

第二條,私生活混亂。胡雪巖的私生活非常放蕩,為了滿足肉欲,他娶了十二個老婆,合稱「十二金釵」。

除了明媒正娶,他還經常在外面「吃花酒」,後來甚至在「堂子」裏處理公事。

更令人不齒的是,他還勾引下屬老婆,這是不是「吃窩邊草」?

綜合以上,胡雪巖可謂將「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的醜惡人性,發揮到了極致。

說到底,胡雪巖的成功,其核心競爭力其實就是「權力」與「關系」。

透過取悅權力,再輔以天時、地利,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現在有一句流行的話,叫「為商要讀【胡雪巖】」,於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商人中,我們看到了年廣久、牟其中、褚時健、黃光裕等若幹個「胡雪巖」,他們也曾高樓平地起,最後卻同樣逃脫不了胡雪巖的宿命——由權力而來的原罪財富,馬上會被更大的權力以正當的名義剝奪。

如果商人都去學胡雪巖,可能最後也只能收獲空中樓閣、一場嘆息。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胡雪巖,不值得每一個想要開辟長青基業的企業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