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盤不出油性的和田玉!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2024-06-14文化

經常有藏友問自己的玉為什麽戴不油?畢竟油性是和田玉的最大賣點,如果不出油難免會讓人心裏嘀咕。

其實和田玉油性不好,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產地問題!

首先從產地來看,傳統和田玉也就是新疆料的油性,要普遍高於俄料、青海料這類廣義和田玉。

更別提羅甸白、廣西黑、唐河黃這類「新和田玉」,油潤度更是根本達不到新疆料的基本水平。

如果對油性表現非常重視,同時也希望藏品上手之後能快速出油,新疆料永遠是第一選擇。至少不會出現越盤越幹,或者越盤越水的尷尬局面。

二、產狀問題!

和田玉有六大產狀:山料、籽料、戈壁料、山流水、水返沙、旱籽,其中油性最好的還是要看和田籽料。

籽料和山料間的油性差距可謂天差地別,一個是肉眼可見的油潤度,一個是上手盤玩才能出油的質感,即使沒有接觸和田玉的玩家也能分辨。

油性好的除了籽料之外還有戈壁料,南疆出產的戈壁料是僅次於籽料的油性標本。不過經常有人把戈壁料和戈壁金絲玉搞混,那就離油性更遠了。

三、玉種問題!

都是和田玉,不同‬玉種之間的油性差距也非常大,比如黃白玉種與普通白玉,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油脂感。

黃白玉種就像做熟的脂肪一樣,半透明的光感,如同凝脂的溫潤感覺,遠比普通白玉更像是羊脂玉。

類似情況還有荔枝肉、油膏料這樣的油性「特種兵」,雖然證書、產地、產狀沒有區別,油性表現卻是天上地下,盤好了就是一塊極品的油疙瘩。

四、玉質問題!

和田玉是一種礦物寶石,所有的玉質基礎都建立在成分與結構之上,其中的油性表現更是有跡可循。

比如細度和密度,決定了油性產生的可能性;糯性與老熟度,決定了油性效果的呈現感。

這一點在挑選原石的時候尤其重要,即使沒有打磨拋光,也可以透過玉質評估成品的油性水平,從而對藏品的油性表現有個基本概念。

五、皮色和沁色問題!

還是那句話,好皮無好玉,好玉沁不進。皮色和沁色總是出現在玉質疏松的地方,而這樣的料子油性肯定不會太好。

雖然也不能說白玉油性就好,但對於重皮重沁的籽料,油性方面就不要太期待了。

六、雕工問題!

和田玉藏品中,無事牌、素面鐲這種「光禿禿」的物件最容易盤玩出油,精工細作的鏤雕透雕油性反而會差一點。

但這種差距可以透過把玩彌補,同樣品質的料子,只要玩得足夠到位,就可以展現出同樣優秀的油性。

七、「整容」和「美顏」問題!

和田玉的「整容」是指做皮加色、藥水去黑這類化學手段,這種料子已經破壞了玉質基礎,油性肯定不會太好。

至於鏡面拋光、泡蠟浸油這類物理「美顏」,只能說油性好根本就不需要,恐怕也是先天不足才會不得已而為之吧。

八、盤玩手法問題!

最後還是強調一下,文玩文玩,一定要用「文火」來玩,急於求成反而會得不償失。

比如那些喜歡大汗大油的玩家,幾個月就把玉玩成了臟疙瘩,想後悔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