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文化遺產不是歷史的斷章,而是時間的刻度 | 黃河時評

2024-03-23文化

「非遺熱」「考古熱」「博物館熱」……我們對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關註熱度前所未有。

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中人流如織,去博物館看新的文物展覽,去手造體驗中心欣賞文化國潮,與之同時,一系列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物的短影片和紀錄片也都是開播即熱。在山東的公共文化生活裏,歷史散發的不是陳舊的氣息,而是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葉茂根深,這樣的熱度背後是一系列公眾看不見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細節。我們或特許以透過一組數碼,感受這其中的誠意和努力。山東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6項、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4項;15處省級以上考古遺址公園和10處大遺址保護取得長足進步;數以萬計館藏珍貴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搶救修復;全省796家博物館年均舉辦展覽和教育活動2.1萬場,接待觀眾超8000萬人次;山東連續舉辦7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建成1900余座非遺工坊;全省普查登記非遺資源120余萬項,認定非遺專案2萬余項……

而在數碼之外,我們也透過另外一種生動的方式,感受文化遺產可持續的保護和傳承。我們早已經發現,文化遺產不只是擺在展館裏用來欣賞,而是湧入我們的生活,可以親近,可以觸摸,可以成為日常的一部份。 我們喜歡博物館的文物展覽,也喜歡那些文物所衍生的文創產品,它們的功用已經在時間的更替中發生了變化,它們的審美卻得以延續,甚至被賦予新的內涵。我們喜歡典籍裏延續的文明史,文字以記錄的名義完成了一場精神接力,朗朗如日月,至今依然光芒四射。我們喜歡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建的傳統氣質,也喜歡它們與現代風潮的碰撞,它們掀起新的國風、國潮,漢服在千百年之後成為新的穿衣時尚,一系列雜耍技藝依然在年節時熱鬧著我們的生活。 這些文化遺產沒有在漫長的時間中走失,相反,它們在新的時代找到了新的土壤,紮下根來,繼續生長。

沒有人會輕看文化遺產在這場時間行走的曲折和艱辛,也沒有人會否認它在當下所得到的重視和珍惜。我們已經充分地認識到, 這些文化遺產不是歷史的斷章,而是一個民族精神自證的基石,是文化自信的高台,也是時間本身的刻度,標識著昨天的來向,告訴人們當下在哪裏,未來又將去往何處。

盡管已經碩果累累,但是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不會在今天畫上句號。在這個萬物生長的春天,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召開,播下新的種子,去謀劃,去行動,去成就新的豐收。

記者:江丹 編輯:曹夢佳 校對: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