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的家鄉,深山故宮平武報恩寺

2024-02-17文化

我的家鄉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在明朝時這裏稱為龍安府。

平武報恩寺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城區,是中國保存完好的明朝宮殿式佛教寺院建築群。整個寺院坐西向東,占地27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余平方米,寺門前有八字琉璃墻、台階、狻猊,寺前廣場上置經幢。寺院始建於明正統五年(1440年),至英宗天順四年(1460年)全部竣工。

報恩寺是明朝勃修寺院,由明英宗正統十一年(1446年)旨準改建為「報恩寺」。整個建築群較好地保持了明朝初期的風貌。自1997年以來,中央、省、市先後投資500余萬元進行修復,1998年10月18日修復完成並正式對外開放。自開放以來,已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



1996年11月20日,平武報恩寺被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它是四川平武地區古代歷史、文化、宗教和藝術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是四川規模最大、心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群之一。

明正統五年(1440),龍安府僉事王璽計劃仿照明代宮殿形制建造他的府第,因僭越制度未成。後來在正統十一年旨準改建為「報恩寺」,於天順四年(1460)建成。全寺占地近2.5公頃,以重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為中心,前為天王殿,後為萬佛閣,左為大悲殿,右為華嚴藏。寺前廣場有華表一對,山門前有石獅一對,山門內有金水橋三座,鐘鼓樓分列左右,布局嚴謹,裝飾華麗,是一組兼有宮殿和寺廟特征的建築群。平武報恩寺在結構形式和建築藝術上提供了研究明代建築上下承襲關系的重要實物資料。

報恩寺建築的大木作,多處保留著宋式遺制,建築有明顯的「側腳」和「生起」;角科以木雕的「角神」支承老角梁。為適應當地的防震要求,結構上采取了許多獨特的處理手法,特別是將正心桁作成矩形斷面,縱橫交頭處嚙合緊密,加強了建築的整體防震作用。所以全寺建成後經多次大地震仍完好無失真。報恩寺天王殿遺留下來的明代額枋彩畫,開始出現清式旋子彩畫的圖案特征。

華嚴藏內完整地保存著一座轉輪藏,俗稱「星辰車」。大悲殿、大雄寶殿以及萬佛閣內有精美的立雕、浮雕和壁畫。

實踐目的: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其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中國建築風格無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遺產。中國古代建築融合了建築、文化、哲學和美學等多種元素,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浪漫表達和情感傾註,也表現出他們對美的堅持和追求。

中國建築的遺產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其中最著名的建築類別包括宮殿、城墻、園林和住宅等。這些建築通常采用木結構,灰壘或石灰塗料塗抹在內外墻面上,以實作保護、防火、防水等功能。許多古代建築仍然在整個中國範圍內保存完好,成為中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份。

來歷傳說: 傳說是土官王璽父子二人計劃修建自住,設計和施工都是北京故宮原班人馬,儼然深山故宮,後被人告發,僭越之罪恐殺頭,於是請聖旨修建為寺廟。以「報恩」為名修建的寺院在南京、沈陽、蘭州等地也有,但是,惟有平武這座才真正是皇帝下旨修築的報恩寺。

報恩寺有六絕:
整座建築群均由楠木建造,楠木生長周期長,造價高,據說當時修建報恩寺用完了平武所有能用的楠木。處處可見價值連城的金絲楠木。


鬥拱。報恩寺的鬥拱是中國古建和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建築上使用鬥拱的花樣、出跳是有講究的,而報恩寺的鬥拱不僅從數量上、花樣上都是全國之最。全寺有奇巧嚴謹的鬥拱36種2000多朵,又有「鬥拱博物館」之稱。


轉輪經藏。系金絲楠木結構塔形器,中心置一根立軸,可以左右旋轉,它象征佛教的因果輪回,上端套入殿梁,下端立於圓形地坑中央的鑄鐵砧上,迄今仍可平滑轉動。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幾處轉輪藏中保存最為完整,做工最為精美的一座。


9999條龍。平武在古代稱「龍州」,報恩寺簡直是龍的世界,加上「當今皇帝萬萬歲」的九龍牌位,報恩寺就有一萬條龍啦~~又有「深山龍宮」之稱。


壁畫。報恩寺的大雄寶殿和萬佛閣內現存300多平方米的珍貴明代壁畫。壁畫不是單純僅以筆畫出,在壁畫表面均貼上凹凸有致的金粉,細看是立體的。畫法和敦煌壁畫類似。可惜新中國成立初期萬佛閣的墻壁因為儲存糧食,有很大面積都隨意抹了石灰,非常可惜。


千手千眼觀音。大悲閣記憶體有千手觀音像一尊,高約9米,正身以整根金絲楠木精雕而成,身後呈扇形密布1004只手。每只手分別刻有一圓睜的慧眼。真是神工之作!

實踐內容: 每逢寒假來臨,學校總會鼓勵我們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社會實踐,今年我選擇了回到家鄉平武縣,參與報恩寺的古跡宣傳活動。我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座千年古剎,也希望透過這次實踐,深化自己對古跡文化的理解。

在活動開始之前,我查閱了大量關於報恩寺的資料,了解了它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以及文化價值。報恩寺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僅具有極高的建築藝術價值,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我深感宣傳報恩寺的文化遺產不僅是向外界展示平武的魅力,更是對歷史的尊重與傳承。

實踐過程中,我主要負責策劃和組織一系列宣傳活動。為了確保活動的有效性,我與團隊成員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制定了詳細的宣傳方案。我們透過制作宣傳冊、組織講解員培訓、策劃文化講座等方式,多角度地向公眾傳遞報恩寺的歷史底蘊和現實意義。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次為當地中小學生講解報恩寺的歷史和文化,看到他們聚精會神地聽講、不時提出有趣的問題,我深感傳播古跡文化的責任重大。

這次實踐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在現代化行程中,許多傳統被遺忘在角落,而報恩寺這樣的古跡正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透過這次宣傳活動,我更加堅定了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決心。同時,這次實踐也鍛煉了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和困難,我學會了冷靜應對、團隊協作,更加明白了溝通的重要性。

未來,我希望能夠繼續參與此類實踐活動,將古跡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作為自己的一份責任。同時,我也希望學校和社會能夠給予更多的關註和支持,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來。只有當我們這一代人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才能確保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延續。

感悟心得:作為一名對歷史文化懷有濃厚興趣的大學生, 我對傳統古建築文化有著深入的研究和深深的熱愛。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了解了古代建築的特點和價值,還對它們所承的歷史和文化意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在研究傳統古建築文化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建築不僅僅是石頭和木材的堆砌,更是古代人民智慧和精神的結晶。它們不僅展示了古代建築技術的卓越成就,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宗教信仰。例如,中國古代的宮殿、寺廟和園林等建築,都有著獨特的風格和特點,反映了不同時期和地域的文化特色。

我對傳統古建築文化的熱愛,源於它們所具有的永恒價值和魅力。這些建築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依然吃立不倒,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和文化的傳承者。在找看來,傳統古建築文化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因此,我認為保護和傳承這些建築,對於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對傳統古建築文化的熱愛,源於它們所具有的永恒價值和魅力。這些建築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依然吃立不倒,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和文化的傳承者。在找看來,傳統古建築文化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因此,我認為保護和傳承這些建築,對於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傳統古建築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和保護這些建築,讓它們在新的時代裏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