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賣油翁】最後一句寫了啥,為何要刪除?專家:別讓學生看見

2024-06-20文化

歐陽修的【賣油翁】是中學語文課本的經典之作,其生動地刻畫了射技精湛的陳堯咨與賣油翁交流的整個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和歐陽修的原文相比,課本刪除了最後一句話。那麽,這句話有什麽不適宜之處呢?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賣油翁】這個故事: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無人可比,因此他十分自負。有一回,他在家裏的園子裏練習射箭,有個賣油的老頭挑著擔子經過,放下擔子不走了。站在一旁,斜著眼睛十分專註地看著,久久不肯離開。老頭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有八九支穿過靶心,只是輕輕地點點頭。

陳堯咨很意外,就問他:「你也懂得箭術嗎?我射箭的技藝難道還不夠精湛嗎?」

老頭說:「看你射箭感覺不到什麽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

聽了老頭的話,陳堯咨心裏很不高興,臉色明顯不好看,說:「你竟然輕視我射箭的本領!」

老頭說:「你看到我打油就知道我為什麽那麽說了。」

於是。老翁取出一個裝油的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放在葫蘆的口上,用勺子從油桶裏舀出油,然後慢慢地透過錢眼將油倒到油葫蘆裏。油倒完了,一滴都沒有溢到銅錢上。

隨後老頭說:「打油沒有什麽其他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聽了他的話,康肅公不由得笑起來,把老頭趕走了。

關於這則故事的主題,經常被認為是「謙虛為人,不能驕傲自滿」和「熟能生巧」這樣的兩點。但這遠遠不夠。

真正的主題,其實歐陽修在文章中已經給出了,也就是被刪除的末尾那句話——「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zhuó)輪’者何異」。

這句話中,莊生即莊周,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

他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純熟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

其中,「庖丁解牛」出自【莊子·養生主】:

說的是廚師為梁惠王宰牛,依乎天理,遊刃有余,梁惠王感悟到養生的道理。

而「輪扁斫(zhuó)輪」,出自【莊子·天道】:

齊國著名的工匠扁在齊桓公堂下制作車輪,嘲笑齊桓公讀聖賢書就是讀死人的糟粕。

真正的學習,就應該像他作輪子一樣,從實踐中獲得真知。

這個寓言所表達的主題,並非是「熟能生巧」,不過,老人透過長期作輪子也產生了「熟能生巧」的效果,將其放在【賣油翁】最後一句也說得過去。

不過,恰恰是因為「輪扁斫輪」這個典故,【賣油翁】在入選課本時刪除了最後一句。

原因也很簡單,歐陽修將這個典故放在文中最後一句,本意是點明「熟能生巧」的主題,但深究之下,很有些「讀書無用論」的道理,若是將最後一句選入教科書,老師在講課時必定要教授這一典故,這相當於像學生傳達「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以,各個版本教材在收錄【賣油翁】一文時,都不約而同地刪除了最後一句話。

那麽,【賣油翁】這個故事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麽呢?

即,認識世界和實踐,凡事要看透徹,抓住關鍵去做就能做好。

事物之間有共同的特性,無論是射箭、賣油還是其他,其實都一樣。

「進乎技,達於道」,才是理想的境界。

神遇,是理想境界的無我狀態,這一點,和「輪扁斫輪」的表達完全一致,也是歐陽修作文的另一層真正的用心。

那麽,本文的意思就不難看出了:

歐陽修【賣油翁】是篇紀實文字,說明熟能生巧,業有專攻,而透過最後的議論,說明他贊成道家認識世界的立場,就是說只有透過自己的努力,把握事物的法則,順應自然之道,才能夠有所作為,才是理想的境界。